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重建,是從描繪藍圖開始的。
“5·12”汶川大地震后,全市有近15萬余戶災毀農房急需永久性重建。其中,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縣4個重災區共需永久性重建13萬余戶,約占總戶數的90%。科學重建,規劃先行——這是當時全市上下一致達成的共識。問題是,那么大的重建量,誰來做規劃?
非常之時總會有非常之舉。2008年9月8日,市災后城鄉住房重建辦把在蓉的147家設計規劃單位負責人集結一堂,吹響首輪“設計會戰”的沖鋒號。“當時我們的想法是,發動全市規劃設計單位的力量,參與到這場數量空前的設計會戰中。”市城鄉災后住房重建辦副主任、市建委副主任陳先龍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說。
147家設計規劃單位的負責人在會上立下軍令狀:以社會義務與業務技能相統一、社會支援與業務經營相結合的責任感,發揮聰明才智和專業技術能力,組織力量集中會戰,積極投身災后農村住房重建中,推動全市農村住房重建又好又快發展。
隊伍有了。然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于做慣了城市規劃的設計規劃單位而言,災后農村住房重建的“規矩”究竟是什么?農村規劃究竟該采用怎樣的原則?這些專業人士犯了愁。
發展性、多樣性、相融性、共享性——成都市委、市政府適時提出的“四性”原則,仿佛一盞明燈,為迷茫中的規劃設計大軍指明了道路。按照這一科學規劃要求,一幅幅特色鮮明的規劃圖誕生了,一個個發展藍圖描繪出來了……
辦法:前所未有的規劃設計大會戰
成都市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何浩東肯定對這一天會記憶深刻——2008年9月8日。這一天的下午,他與在蓉的近150家設計規劃公司的負責人一道,被市災后城鄉住房重建辦公室通知到市建委最大的會議室開會。這是一次與眾不同的會議。會上,市災后城鄉住房重建辦組織和動員在蓉各級各類有能力從事房屋建設項目規劃設計的單位,集體發揮聰明才智和專業技術能力,推動全市農村住房重建,共同參與到災后重建的規劃設計“會戰”之中。
這種形式是第一次,這么大的規模也是第一次。算起來,這是成都市在城鄉建設領域發出的第三次‘集結令’——第一次是抗震救災中集結救災人員和機械;第二次是“決戰八一”中集結全市10萬建設大軍參戰;這一次,是集結全市所有規劃和建筑設計單位,投身災后農村住房重建規劃設計的大會戰!
“這有點像吹響了沖鋒號,聲勢之大,前所未有;我們也都立了‘軍令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拿出能過關的設計圖。”何浩東說。
西南建筑設計院、西南交大建筑學院、四川省建筑設計院、成都建筑設計研究院……在市災后城鄉住房重建辦公室、市建委的組織下,數千名來自各個設計規劃公司或機構的專業人員參與到“設計會戰”中來;數十家外地設計單位也積極參與災區重建項目規劃設計。“當得知這次設計會戰的消息后,我們決定為災區重建貢獻一份力量。”深圳市鑫中建建筑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參與了都江堰市泰安古鎮的規劃設計;機械工業三院為崇州市雞冠山鄉大坪廟、劉河壩安置點描畫出了具有濃郁川西特色的小鎮;廈門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則融合白鹿書院百年歷史,設計了具有歐陸風情的小鎮藍圖……
●點評——
四個重災區的農村,13萬余戶急需啟動永久性住房的重建。全世界的目光在看成都;全國關注的眼神凝聚在災區;受災群眾用企盼的眼睛看著他們最信任的人……
壓力從來都是動力。
艱難危險之中,最容易激勵人迸發出最出人意料之舉;而這種電光火石的閃念,往往就是破題之匙。
沒有什么力量比集體的力量更大。政府直屬的規劃設計單位也許只有幾個,規劃設計人員也許只有幾十上百名;但是,全市還有那么多規劃設計單位,還有數以千計的專業規劃設計人員,他們,就是我們的設計師!
集結,以重建的名義;沖鋒,以超常的速度!
成都災后重建規劃設計會戰,真的是最牛的一次大規劃!
思路:智慧與實用兼具的“四性”原則
萬事開頭難。規劃設計會戰一開始,就出現了瓶頸。
按照既往城市小區規劃模式,規劃會戰參與單位之一的四川三眾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很快拿出了一套設計方案,但這種復制式的方案當地村民并不買賬。“難道要我們拿著鋤頭上樓哇?”“我們沒有汽車,但是我們有摩托車,往哪里放喃?放露天壩肯定不行噻!”
重建是為了群眾,規劃也要為了群眾。為了設計出讓群眾認同的規劃設計圖,“三眾”總經理廖強帶領設計人員實地調查,了解村民們對生產生活的要求。“第一次,我們與我們的‘住戶’如此親密地接觸;以往在城市設計小區,從來不可能與將來的住戶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一位設計人員感慨地說。
摸清情況,挑燈夜戰,拿出方案,征求意見,修改方案,再征求意見,再修改方案……幾經磨合,“三眾”終于拿出了一套被村民高票通過的設計方案。
然而,其他不少遇到相同情況的規劃設計單位還沒有走出“迷堆”。大家需要一個標準,一個規矩,或者更明確地講——大家需要一個原則。
從某種意義上講,規劃是給將來的建設定“規”定“矩”的;然而,規劃自身也是有“規”有“矩”可循的。簡單復制城市小區的設計方案顯然在成都災后的農村“水土不服”。那么,一個能夠推而廣之的災后農村住房重建規劃的“規矩”又是什么呢?
陷入困境之后的突圍,有時往往需要跳出來,拉遠看待所遭遇的這一問題。要制定災后農村住房重建規劃的“規矩”,不妨跳出“規劃”,從遠一點來看成都,來看成都的農村。
從2003年起,成都市按照黨中央和四川省的部署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著眼于破解“三農”難題,全面實施城鄉統籌科學發展戰略,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把城市和農村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結合大城市帶大郊區、人多地少、布局分散、資源緊缺的市情,推進工業向集中發展區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同時,通過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打破城鄉二元分治的壁壘,對規劃、農業、交通、財政、水務、林業綠化等30多個部門按城鄉統一的“大部門”原則進行撤并調整,改革戶籍、就業、社保、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管理和服務體制,初步建立了城鄉一體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5年來,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帶來了一系列效應。僅就農民人均純收入這一項來看,從5年前的3377元增加到5400元;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66∶1逐步下降到2.58∶1。
“用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推進災后重建,是我們已經既定的思路。順理成章,在災后重建中,要用統籌城鄉的思路和辦法,就是不僅要修房子,還統籌考慮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等各個方面;農業現代化、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在重建中要‘聯動推進’,推動災區跨越式轉變。”市城鄉住房重建辦有關負責人說。
破題之匙應運而生。具體體現統籌城鄉發展思路的“四性”原則被市委市政府適時提出:即要做到與當地產業和經濟要素結合的發展性、空間布局和建筑形態的多樣性、周邊環境和生產生活方式的相融性、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的共享性。
思路明確了,規劃會戰瓶頸迎刃而解。
從9月初開始,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奮戰,4個重災區446個點位的規劃設計工作宣布完成。市災后城鄉住房重建辦組織的規劃設計會戰首輪告捷!
●點評——
5年的城鄉一體化實踐,成為成都市推進科學重建的基礎;而在科學重建中,又深入推進了城鄉一體化的實踐,提高了統籌城鄉的水平。這是成都市在推動災后重建中的獨特性所在。“四性”原則正是“用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推進災后重建”這一思路,在災后農村住房重建方面的具體表達。
成都市的災后農村住房重建不是簡單的恢復性重建,而是用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和辦法來指導和推動成都市的重建工作,實現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聯動;規劃設計也不是簡單的方案設計,更不是把城市設計簡單地拷貝到農村去,它是一次更高層次的設計創造,充分體現了成都災后重建的總體要求。
遵循“四性”原則完成的規劃設計,使規劃設計歷史性地首次全面進入農村住房建設,展現了現代城市與現代農村和諧相融、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新型城鄉形態的美好未來。
成果:逐漸由藍圖變為現實的農村新貌
“四性”原則成為成都市災后農村住房重建的“法寶”。通過兩次規劃會戰,成都市基本完成了災后農村住房重建規劃。而現在,“四性”原則正由規劃圖走向現實——一個個充分體現發展性、多樣性、相融性、共享性的災后農村的新點位、一片片新片區次第展現。
在彭州市磁峰鎮鹿坪村,筆者見到了這里的規劃示意圖——它由“一心一帶兩環多聚落”等組成。“一心”是處于中心位置的千畝荷塘;“一帶”是貫穿整個村落的手工藝和文化創意產業景觀帶;而“兩環”是指荷塘周圍的旅游休閑環和外圍的產業經濟環;“多聚落”,則是指集中居住的3個區域。規劃中,以千畝荷塘為中心,觀光區、居住區、產業區合理分布。“值得稱道的是,這個規劃不是就建房而建房,而是充分考慮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比如,住房設計了放農具的地方,也為每個院落設計了曬谷場。利用觀景荷塘,規劃出旅游休閑區以及農業觀光區;發揮當地優勢,大力發展經濟作物,規劃出農產品的深加工區,千畝荷塘還體現了循環經濟模式。”市災后城鄉住房重建辦公室綜合組組長張佳說。
一年后的鹿坪村就將顯山露水,月光流淌千畝荷塘、遍地金銀繁花,鄉村酒店三木藥材,這里的村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我們的村民們現在有一個很大的轉變,你常常會聽到村民口中的一句話:從遠處山坡上看我們的村子,真是太美麗了。荷塘修起了,鄉村酒店修起了,還會更美麗,生活還會更好。而以前,大家只會說自家的房子怎么樣,別家的房子怎么樣,很少去想到一個村子怎么樣,覺得和自己關系不大!從‘近視’到‘遠視’,從‘小家’到‘大家’,可別小看這個轉變。我認為,這個就是規劃的力量。可以說,以前大家的腦袋中根本沒有‘規劃’這個詞語,而如今,這個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大家都知道了規劃必不可少,是未來生活的起點。”鹿坪村村支書張宗澤說。
假如說彭州市磁峰鎮鹿坪村將“四性”原則中的“發展性”體現得淋漓盡致,那么在都江堰虹口鄉九虹村九甸坪,則更多地采用了“創新”的手法讓新建建筑與周邊環境相融。
5月的一天,筆者來到曾經是重災區的虹口鄉。在該鄉九紅村九甸坪,只見一座座漂亮的樓房已經拔地而起。“九甸坪每一戶原址自建的農戶都作了規劃,外觀用什么、瓦用什么,如何體現山鄉特色,在市災后城鄉住房重建辦的直接指導下,都作了精心設計。市災后城鄉住房重建辦在設計公司的選擇、材料的使用、推進速度的督促上,都給了我們很大幫助。”虹口鄉鄉長張文斗說。設計單位——加拿大諾杰建筑設計事務所成都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我們,經過與當地的溝通以及市災后城鄉住房重建辦的評審,他們把這里定位于山地民居。考慮到有旅游產業,在房屋材料上較多地使用了石材、木材等自然原生態材料;在色調上突破了川西民居既有的灰色調,加入了白色、黃色、藍色等比較明亮的色調。
除了這些點位,我們所見還有很多點位有“四性”原則落實和貫徹的烙印。正是按照“四性”原則,成都市災后農村住房重建像一幅充滿希望的畫卷,正徐徐展開……一個從災難中走出,與現代城市和諧交融、與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新型農村形態正在逐漸呈現。
●點評——
事實證明,“四性”原則不僅僅是一個指導規劃的方針,也是我們災后農村住房重建的“法寶”。如今我們在災區的所見,正如我們當初的遠見。
按照發展性、多樣性、相融性、共享性進行的重建,不僅解決了群眾“安居”的問題,而且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的產業提升發展,充分考慮產業的形態,使之也成為了群眾“樂業”的支撐。而在充分考慮群眾經濟能力的基礎上,單體建筑以質感對比、色彩變化來體現多樣性;與此同時,重建的農村住房注重與當地風貌相協調,與當地文化、歷史氛圍相融洽;重建中還注重了大力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社會服務事業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使災區群眾通過重建中的城鄉一體化切實享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