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2009年5月6日,國際人道主義救援與扶貧機構香港樂施會(Oxfam Hong Kong)在京舉行專題會議,總結其一年來參與災區重建的工作經驗,呼吁社會各界關注邊緣地區群體,以可持續發展的視角共同支持災后重建。
總部設于香港的樂施會,是一個致力于消除貧困、以及與貧困有關的不公平現象的獨立機構,曾多次參與國際、國內重大災難緊急救援和災后重建。
過去一年里,樂施會已籌集超過1.42億元人民幣的資金,在四川、甘肅、陜西三省開展了19個重建項目,并和國務院扶貧辦簽訂協議,著手推開第二批重建項目。
可持續發展視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在樂施會“農村發展與災害管理”項目副經理余振威看來,“可持續發展”并不單單是指自然資源上的“可持續”,更是社會資源的“可持續”。
“不管是志愿者還是NGO,包括政府的各種項目,都會有離開和結束的一天?!睒肥袊靠偙O廖洪濤告訴《財經》記者,他們在災區開展的各種生計項目,就是要向災區居民傳授技能,提高生產生活能力,從而避免其對外界援助的依賴。
例如在四川成都,樂施會與成都市婦聯合作,開展了“貧困母親愛心互助生豬養殖”項目,向128名婦女提供豬仔、飼料和技能培訓。她們的首批收益中,將有一部分留給下一批項目參與者?!巴ㄟ^這種方式實現愛心的傳遞?!睒肥拇ㄖ亟▓F隊負責人翟凡說。
除生計上的可持續,更重要的是對災區居民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樂施會的項目注重“參與”。例如樂施會在四川劍閣縣張王鄉嘉陵村進行的公路建設項目,首先組織村民投票商定最急需的重建項目,然后組織村民參與項目設計,投工投勞進行項目施工,并鼓勵村民建立自我管理組織,監督、驗收項目質量。
“NGO能起到的是一個催化作用?!庇嗾裢诮邮堋敦斀洝酚浾卟稍L時表示,“我們離開后,希望留下的不是一段公路、一個水窖、幾頭豬仔,而是一個個可以持續發展的社區組織。村民可以在這里討論村務、配置資源,更有效地應對潛在危機?!?
樂施會呼吁,災后重建之路復雜而漫長,參與其中的社會力量需要共同探索推廣有效的重建模式,以幫助災區群眾盡早恢復正常生活。
關注邊緣地區群體
與大多數NGO不同的是,樂施會選擇了公眾視野以外的農村貧困社區開展重建項目。包括重建資源相對缺乏的四川省青川縣,為外界關注較少的甘肅省、陜西省部分重災縣。
廖洪濤介紹,通過這一年的實踐觀察,他發現在災區重建過程中,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勻,社會各界尤其缺乏對貧困災區的關注。一方面,社會捐助的資金少有投向貧困農村社區,很多企業熱衷于捐建標志性建筑物;另一方面,NGO參與農村社區重建的空間和能力均不足。
廖洪濤坦言,如果中國NGO的法律地位能夠明晰,NGO參與重建的空間可能會更多一些。盡管如此,目前,NGO在農村救災層面空間仍舊很大,能力不足反成一大問題。要為發展贏得空間,NGO必須提高自己的能力,讓各級政府信服,知道這個組織可以提供積極性的幫助,而不是“幫倒忙”。
除了關注貧窮農村社區,樂施會呼吁社會力量要“更加關注少數民族地區的重建”,特別是重建中如何保持這些地區原有的民族文化和特色。
對于弱勢群體當中的婦女,樂施會也呼吁社會各界給予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