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儀三:揚州古民居改造中國首創
admin
2008-10-17
來源:景觀中國網
昨天出席“傳承與創新·2008古城商業復興論壇”的我國著名的建筑學家,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阮儀三開場便用揚州話向大家問
昨天出席“傳承與創新·2008古城商業復興論壇”的我國著名的建筑學家,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阮儀三開場便用揚州話向大家問好,“我也是揚州人”。上世紀80年代以來,阮儀三“刀下救平遙”、“以死保周莊”,用他自己的方式拼力保護中國古城遺跡,同時也長期關注揚州古城保護與復興的進程。
利用會議間隙,記者專訪了阮儀三教授,他對揚州古城改造表示了極高的贊揚,并稱揚州老城區古民居改造是全國首創。
老街區中有大量的非常科學的內容
記者:近年來,揚州大力推進古城保護工作,對歷史街區和教場片區進行了整治改造。這個過程中我們老問自己一個問題,就是古城改造以后干什么?
阮儀三:你說保下來干什么?有人說保下來是給人看的,錯了,它是傳承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比如麗江,它的建筑都是磚木結構的房子,歷史上經歷了8次大地震都沒有遭到致命的摧殘,這是我們中國傳統的木構體系的優點。當時地震我們去看了,基本上完整留下了城市的歷史風貌。所以原樣地把它保護維修了,所以那個是叫維修,不叫重建。當年麗江成為世界遺產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它留傳了我們木結構的體系,蘇州老房子是木構體系,揚州也是木構體系,留下來的精華延續了建筑的風貌和特色。
我們的城市老街區、老建筑中有大量非常先進、非常科學、非常人性化的內容。如果我們毀掉了,下一代就沒有了。
古城保護最重要的是理念
記者:您覺得古城保護最重要的是什么?
阮儀三:古城保護首先是要有正確的理念,特別是政府要有正確的理念,比如制定古城保護的政策法規。歐洲1907年就有了建筑保護法規,法國在1962年出臺了關于城鎮的保護法。沒有正確的理念,很多古城被推土機鏟平了,很可惜。
在這一點上揚州做得非常好。1983年、1984年我在揚州為教場做過規劃,對于揚州古城來說,完整的街巷體系、民居風貌、歷史遺存可以說是古城藝術。中國建城1000年以上的城市有多少?18800座。保存下來的有幾座?只有200多座。上世紀80年代,我與我的老師一起把平遙古城保護了下來,但是平遙周圍如祁縣等具有完整城墻、完整建筑風貌的城市還有40多座,它們差不多同時在1980年到1982年之間全部被拆光了。
揚州古城保護是比較好的,我覺得這是因為有比較好的理念,注意保留自己城市的遺存,這才得以保留下來。因此理念很重要。
很多城市沒有做到,揚州做到了
記者:為什么許多重要歷史遺跡還會遭到破壞?
阮儀三:這與政府政策有關,也與經濟發展水平有關。比如,古城改造需要資金,修舊如舊,誰出錢修?國外老房子,是國家的房子國家修,自己的房子自己修。我們所有的房子全是國家的。我這里有一組數據,2004年我國在古城保護上投入的資金是46億,法國是6000億,差距太大了。
另外,修房子賺的錢沒有拆房子重建賺錢多。房子拆了重建,設計人員有設計費用、建設部門有建設費用,老百姓也看似能夠得實惠,說到底就是利益驅使。
所以,古城保護要創新。首先,房產都變成自己的,自己世代有人住就有人管,一旦變成公家的,那就要國家出錢保護。如果政府覺得個人的房子是好房子,要留著,那政府應出錢補貼。
說到這里就要提一下揚州老城區文化里居民區的改造,這個項目不僅得到了德國資金和技術支持,還吸收了民間資金參與,讓政府和居民都參與到古城保護中來。這樣的保護和改造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是老百姓確確實實得實惠的,這個在全國是首創,很多城市都沒有做到,我們揚州做到了。
新的東西要符合揚州本來特色
記者:那在古城保護過程中是不是就要維持古城本來的樣子不變呢?
阮儀三:這實際上就是如何將保護與開發很好地結合起來的問題。教場已建了一部分,我是支持的,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一個努力方向。對于我們老城,是保護前提下合理地使用。
教場在設計規劃上保留了原有的一些標志性建筑,比如望火樓、教場浴室等等,然后再增加新的東西。這些新的東西要符合揚州本來的特色。就像法國盧浮宮里的那個金字塔,貝聿銘用現代的材料、結構、形式來建造它,那也是在老東西里面添加新東西,現在我們可以說,貝先生正是給了盧浮宮一種現代化的亮色。
把過去和現在、歷史和今天相互銜接起來,這個銜接靠誰去做,靠我們做,怎么去做,要我們有一顆熱愛祖國之心、熱愛家鄉之心,并且能夠有所前進,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然后取得更好的成果。 記者 周正兵 金明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