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風水課”
admin
2008-10-14
來源:景觀中國網
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有一門選修課卻叫做“建筑與風水”。11日是該校“建筑與風水”課本學期第一次開課的日子,講的是“中國古代建筑與風水的關系”,有130名學生聽課。對此,學校的學生、老師,房地產開發商以及有關學
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有一門選修課卻叫做“建筑與風水”。11日是該校“建筑與風水”課本學期第一次開課的日子,講的是“中國古代建筑與風水的關系”,有130名學生聽課。對此,學校的學生、老師,房地產開發商以及有關學術專家看法不一。(《長江商報》10月12日報道)
時至今日,“風水”二字依然比較敏感。“敏感”源于認識的模糊,搞不清它到底是迷信還是科學。幾年前,清華大學在人民大會堂召開風水研討會,曾引起過爭議。相比之下,武漢這家高校的“風水課”,顯然是小巫見大巫。可是,就是這么個“小巫”,有學者還是反對,認為在沒有搞清楚風水的科學抑或迷信的身份之時,最好慎重開設此類課程。言外之意,有可能誤導學生。可見,風水之說仍有“洪水猛獸”的意味。
在風水的“DNA鑒定書”尚未出臺之前,該如何看待高校的“風水課”?筆者的觀點非常簡單:理性。既不為風水課盲目叫好,也不亂扣封建迷信的大帽子。對于鬼神之說,孔子主張六合之外存而不論。之所以存而不論,源于當時的認知能力達不到。同樣道理,相對于古代社會,今天的科學水平已經很高,但這不等于人類已經全知全能。事實上,不要說認識整個宇宙了,即便是人類自身的軀體,迄今還有太多的謎團待解。遺憾的是,我們的一個不良習慣是,對那些暫時認識不了的東西動輒貼上“迷信”的封條,這種做法本身就很不科學。風水源于中國古人對建筑與環境關系的探討,全盤否定它的科學性,看似唯物,實則是徹底唯心的莽漢行為,是非功過,歷史自有評判。風水的名聲壞在了某些靠看風水為生的風水販子手里。這些人為自己賺錢,將風水神秘化,目的無非是提供辟邪的借口,接下來是索要辟邪的小費。
在科學昌明的今天,科學的態度比科學的結論更為重要。任何時代,都有未知的東西,否則科學也就失業了。而人類的認知能力和速度,永遠也不會超過自然之謎。換言之,科學對世界的認知,永遠都有高山仰止的珠峰暫時難以企及,對這些“珠峰”的態度,我們不能用兩分法,按照個人的主觀意見歸類,分作唯物和唯心,亦即所謂的科學或迷信。那樣的唯物,其實比唯心更唯心。應該說,在某些領域“科學的得寵”,與盲目的唯物崇拜有關。問題是,唯物和科學之間無法完全劃等號,因為唯物是對物的絕對崇拜,其實質是否定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最終貶低了人的認知能力。風水之說研究自然環境和建筑的關系,出發點是主客觀的統一,從形式上看不是唯心的做法,只要其結論經得起檢驗,當然也就不是迷信。
至于有學者擔心“非科學”的東西進入高校,不利于大學生的學習,這種擔憂怕是多慮。大學生的世界觀雖未必成熟,畢竟他們已經有了基本的認知和判斷能力。數十門課程的交替傳授,足以使他們對世間的事物作出自己的判斷。也許,有人說武漢這家高校第一堂課結束后一些學生困惑,據此得出高校確實不宜講風水,這種論調未免過于武斷。一門知識的獲得是個過程,如果第一堂課便讓學生個個豁然開朗,茅塞頓開,那才是學生的悲哀。不怕學生有困惑,就怕學生毫不困惑。對有爭議的風水課,老師的任務是告訴學生風水之說的來龍去脈,講解其合理的地方,分析其口碑變差的原因,相信學生逐漸會有個是非標準的。
“風水學是中國傳統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學的一部分”。對待風水之說,我們不能“惹得起的叫迷信,惹不起的叫宗教”,而應給它以被討論的空間,被檢驗的機會。否則,蓋棺定論的東西,哪里還有討論的必要?
風水不是洪水猛獸。過去不是,今天更不是。既然如此,我們何必談風水而色變?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