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官員更需“廉政風暴”洗滌
admin
2008-10-13
來源:景觀中國網
重慶規劃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區縣級政府十數名廳局級官員的落馬和審判,把一個規劃專業的技術名詞“容積率”推入公共的視線。
重慶規劃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區縣級政府十數名廳局級官員的落馬和審判,把一個規劃專業的技術名詞“容積率”推入公共的視線。
只要留心就會記得,全國各地規劃、房地系統官員因受賄而倒下的不計其數,除了最近的重慶窩案,影響很大的還有前兩年昆明市連續前后三任規劃局局長受賄下馬的案例。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迅速發展,規劃、土控部門日益成為腐敗高發區。
容積率,在規劃專業中其概念籠統地講,就是建筑面積與用地面積之比。而容積率如何具體計算,各地則有不同的計算規則。比如,有些地方地下建筑面積不計,有些架空層不計,有些層高在一定數量以下不計等等,各不相同。這些都是為開發商“打擦邊球”通過規劃審批的“照顧”。容積率、用地紅線、建筑密度、綠化率、限高、用地性質等,都是規劃專業的技術指標,規劃審批時這些數字都必須達標。而這些看似簡單的數字卻有很深的意義,它們決定了一個規劃區域內項目的性質以及價格,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房地產項目贏利與否、贏利多少,而這些權力就掌握在規劃局手中。
按照目前的普遍情況,開發商通過公開拍賣程序獲得土地,其時用地性質以及各項指標都已確定,地價與地塊上的控制指標密切相關。那么在獲得土地使用權之后,再提高指標,比如容積率,比如建筑限高,降低綠化率等,獲得的可出售面積就降低了土地的成本。因此開發商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將這數字游戲玩到極致,而掌握絕對審批權限的規劃局官員,在房地產市場不斷攀高的背景下,越發看到了自己權力的價值。最重要的是,數字上的變化是極小的,調整和修改也是不動聲色即可搞定的事,違法的后果最多就是“審批把關不嚴,責令改正”。即使前期沒有通過關系修改法定數字,而樓盤在建成規劃驗收時的容積率,幾乎都會超出而卻不被追究,這也成為“潛規劃”。
開發商獲得超出市場的高額利潤最早是從土地協議出讓中,通過關系以最低的價格取得土地使用權,而在土地公開“招拍掛”之后,土地的價格透明了很多,堵住了一部分人以權謀私的渠道,但是在拿到土地之后,開發商想方設法改變用地性質,調整規劃指標,就成為最方便的獲取非法利益的方式。規劃部門權力極大,法規政策又不能夠嚴格執行,又缺乏公眾參與和監督,導致權力被無限地放大。官員們的“胃口”隨著房價攀高而越來越好,膽子越來越大,因此涉案者也越來越多。
很多地方都號稱實行“陽光規劃”,即把規劃方案向百姓公示,但在目前的情況下,老百姓根本對很多專業的數字不知所以然,談何監督?在近幾年中,有不少業主為“陽光權”而戰的例子向市民普及了日照和房屋間距的知識,實際上陽光權的問題就與建筑的容積率密切相關,因為容積率大的地塊,基本上是建筑高度高,密度大,間距小,自然就不能滿足日照要求。而人們對其他的指標比如容積率就沒有什么概念,就象最早大家對使用面積、建筑面積、得房率等概念一樣。大家現在都很關心得房率,知道得房率很重要,花了100平方米的錢,只買來70個平方米甚至更少,那他就會考慮要不要買,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小區的容積率、綠化率是多少?在不在規定的范圍內?不過其實就算知道了,也不能令人放心,因為如何計算得出的,哪些面積該算沒有算,哪些又不該算被算進去了,你哪里能搞得清?這后面的“水”真的很“深”。
最早業內人士自嘲“規劃規劃,紙上畫畫,墻上掛掛;領導一換,重來一遍。”講得是規劃缺乏嚴肅性,唯“權”是從,而另一方面官員不斷因此倒下的例子說明,規劃又唯錢是從。串案、窩案、群發、頻發、受賄數額巨大,這一切已經構成了明顯的行業性犯罪特征。近期三鹿奶粉引發中國奶制品行業大地震,進而帶來了“官員問責熱潮”,希望在規劃、房地產領域也同樣能掀起一場廉政風暴。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