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資源化:為何前景廣闊卻步履緩慢?
admin
2008-04-02
來源:景觀中國網
污水也可以賺錢? “如果把污水處理廠排出的水再經過深度加工成與自來水指標一樣或者高于自來水指標的純凈水,把它作為城市的第二水源,那么不僅可以緩解城市水資源緊缺
污水也可以賺錢?
“如果把污水處理廠排出的水再經過深度加工成與自來水指標一樣或者高于自來水指標的純凈水,把它作為城市的第二水源,那么不僅可以緩解城市水資源緊缺的壓力,還可以減少城市污水對河流湖泊的污染,從企業角度看,還能給污水處理廠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這是近日北京賽恩斯特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紅梅在介紹奧運再生水工程——清河污水處理廠和北小河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回用工程時對筆者說的。
她還算了一筆細帳:“如果把清河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回用成與自來水一樣的新水,噸水生產成本不到2.5元,按照北京市現行的綜合水價平均值噸水5元計算,那么,再生水回用后,每生產1噸水還可掙2.5元。”
綠色奧運引發一場“世紀大治水”
人們無法忘記,1993年瑞士洛桑成了許多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北京以兩票之差錯過了2000年奧運會的主辦權,失敗原因之一就是北京的水污染。為了實現中國人百年奧運的夢想,北京在第二次申辦的時候,把治水問題列為很重要的議事日程,政府投資1800億元打造一個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其中有240億元用于整治北京的水環境。自此,一場“世紀大治水”的序幕在北京不知不覺地拉開了 。
根據2003年北京向奧組委提交的《2008年奧運會申辦報告》中的承諾,到2008年,北京的污水處理率將達到90%,污水處理量將達到268萬噸/日,污水回用率達到50%,污水資源化再利用達到50萬噸/天,飲用水質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導值。
與此同時,北京市政府根據奧組委要求,開始面向全球征集奧運會主題公園的規劃和設計,公園景觀設計的要求必須體現“科技奧運、綠色奧運和人文奧運”,奧運公園占地面積60公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以再生水為唯一水源的人工水景。然而,日需8萬噸的景觀用水對嚴重缺水的北京市可是一個不小的考驗,第一,北京市現有的污水處理廠由于參照的是簡單的雜排和景觀水標準,其中城市市政用水的一些常規衛生指標如氨氮、大腸桿菌等都沒有,因而無法滿足奧運公園的補水設計要求,也無法保障用水的健康、衛生和安全;第二,北京人均水量300噸,是全國人均的 1/8,密云和官廳水庫容量連年告急,水資源短缺已經嚴重影響著首都經濟的發展,南水北調工期很長,短期無法解決用水,從臨近山西、河北、天津等省市調水,對這些已經嚴重缺水的地區無疑雪上加霜;第三,北京市可利用的水資源基本都已充分開發,沒有可利用的新水源。在無水可調的壓力下,北京市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排水集團)把目光聚焦到污水處理廠的再生水回用,并提出了相應的再生水補水解決方案,由清河再生水處理廠和北小河污水處理廠出水聯網供應,保證奧運公園的補水要求。
清河污水處理廠始建于2000年,2004年底投入運行,在北京市已建和擬建的15座污水處理廠中規模較大,日處理規模為40萬噸。
那么,采用什么技術工藝路線能夠實現再生水的回用?
排水集團面向全球進行公開招標,業界領先的8家跨國公司同時拿出自己最精湛的技術和絕招,在現場同時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工程中試和實力較量,排水集團經過對各公司技術工藝的技術、經濟以及穩定性等指標進行全面對比分析,最后,北京賽恩斯特科技有限公司的膜法過濾技術工藝以其產水濁度低、對周圍環境無干擾、無二次污染、運行穩定、操作簡單、容易維護、占地面積小等被擇優選用。
膜能把污水過濾成飲用水甚至純凈水
膜是一種高分子材料,膜分離技術在我國石化、鋼鐵、電力等工業領域的污水回用已經應用非常普及,節水減排效果十分顯著,比如燕山石化30000噸/日煉油廢水回用、邯鄲鋼鐵21000噸/日的煉鋼廢水回用等,這些工程都已安全運行很多年,不僅緩解了所在城市的用水供需矛盾,還給企業自身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但膜技術應用于市政水,尤其污水處理廠,我國尚沒有先例。吳紅梅在談及城市污水和工業污水回用有何區別時對筆者說:“城市污水雖然沒有工業污水成分復雜,但是病毒傳播源多、危害性極大,因此,城市污水回用在處理時的重點是細菌、微生物等病原體的去除。膜的孔徑可以小到萬分之一毫米,因此,可以去除各種細菌和病毒。清河污水處理廠的再生水回用后的水,遠遠優于普通概念的“中水”,僅次于飲用水,如果把處理后的水再進行反滲透膜系統處理,那么處理后的水質和居民家庭日常飲用的桶狀水質一樣,北小河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回用,其中有部分水就是采用反滲透處理后的純凈水。”
清河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工程至今已經平穩運行1年多,是國內目前處理規模最大、供水品質最好的再生水工程,它的成功運行為北京市城市污水資源化和建設生態城市開辟了新的途徑,開創了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回用的先河。
城市污水資源化市場無限但步履緩慢
據建設部信息,我國新建成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已有283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近1200萬噸/日,污水處理率已經提高到近60%。根據這個數據,顯然全國668個城市中仍然有接近一半左右的城市沒有污水處理廠,60%的污水處理率意味著每年有173億噸的污水是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了,因此藍藻、赤潮的頻發就不足為怪了。2006年建設部和科技部聯合頒布《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術政策》,其中明確規定:2010年北方缺水城市的再生水直接利用率達到城市污水排放量的10%~15%,南方沿海缺水城市達到5%~10%;2015年北方地區缺水城市達到20%~25%,南方沿海缺水城市達到10%~15%,其他地區城市也應開展此項工作,并逐年提高利用率。
相比發達國家,我們的城市污水再利用的步伐相對緩慢,美國2000年污水回用率就已高達72%,有357座城市實現了污水回用,日本1995年污水回用率就已經達77.2%,南非約翰內斯堡市,每日自來水的85%都是城市再生水。事實證明,在全球面臨水危機的形勢下,城市污水資源化是世界各國解決城市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污染的最有效的途徑。
但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由于起步晚、數量少、規模小,因此雖然前景廣闊,商機無限但步履卻較為緩慢。
1、觀念亟待轉變
由于污水處理廠采用的都是以達標排放為目的傳統工藝,導致污水處理廠只有投入沒有產出,自然挫傷了許多地方政府建設污水處理廠的積極性,而清河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回用工程采用的則是以回用為目的技術工藝,不僅減少了城市污水對河流的污染,緩解了城市新鮮水的供需矛盾,而且還能給污水處理廠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因此。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污水已經不是負擔和包袱,而是一種可以循環利用的資源,與海水淡化、長距離異地調水成本相比,城市污水再利用應該是首要的選擇。
2、政策鼓勵不夠
我國近300座污水處理廠,尚有30%的企業處于停產或者半停產狀態,能夠進行再生水回用的屈指可數。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我國許多地區還沒有開征排污費,或者有些地區只收企事業單位的,不收居民住戶的,或者生產了再生水,但是沒有單位積極使用,賣不出去,這就造成污水處理廠入不敷出,不得不停產歇業。因此,政府、企業、團體和個人應該以建設節水型社會為原則,提倡“誰浪費誰可恥”、“誰污染誰買單”。對城市污水再利用,其實只需要政府只極地督導和調控,就不僅可以減輕政府背負污水處理廠的財政包袱,而且還保障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營和生產。另外對于污水處理企業,政府還可以給予減免稅,給予水價、電價、土地價格等優惠政策。
3、加快水價改革
城市污水再生水回用水價格是按照投資運行成本計算得出,目前噸水成本1元左右,而自來水價格則是享受政府補貼的價格,在南方一些地區,自來水價格和污水再生水價格是一樣的,導致這些地區寧可使用自來水,而無人問津再生水的尷尬局面。因此城市盡快實行限量供水、階梯加價、按質收費勢在必行。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