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文物所有權制度辨析
admin
2008-02-18
來源:景觀中國網
文物所有權制度是《文物保護法》的內核,是文物工作最根本的問題,依法保護文物所有權是文物工作的基本原則。正確理解我國文物所有權制度,對于提高廣大文物工作者運用法律武
文物所有權制度是《文物保護法》的內核,是文物工作最根本的問題,依法保護文物所有權是文物工作的基本原則。正確理解我國文物所有權制度,對于提高廣大文物工作者運用法律武器同違反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的行為作斗爭的自覺性,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于解決新時期文物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物權法的基本原理是解讀文物所有權制度的基礎
所有權是由所有制形式決定的,是一定歷史時期所有制形式在法律上的體現,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處分四項權能。文物所有權法律關系的構成包括主體、客體、內容三個要素。因此,文物所有權制度要回答三個問題:一是文物屬于誰,誰是文物的主人;二是權利人對文物享有哪些權利,他人負有什么樣的義務;三是怎樣保護文物所有權,侵害文物所有權要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
在民法上,物權作為一個法律范疇,系指由法律確認的主體對物的直接管領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物權往往是與債權相對而言的,物權的權利主體總是特定的,而義務主體是不特定的;物權的權利人對物有無需借助他人行為的直接支配權,并且具有排他性,即一物一權,在同一個物上,不能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排斥的物權;由于物權是民事主體之間對物的一種占有關系,所以物權的客體是物而不是行為。根據物權法定主義原則,物權的種類是由法律具體規定的。
目前,我國現行的物權制度體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財產所有權和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一節對物權制度作了原則規定,其他具體制度的法律淵源是《合同法》、《擔保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文物保護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關于物權的規定。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正是由于其不可再生的特點決定了文物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時,文物不僅作為有體物的形式存在,而且它透露、,包含的文化信息的價值往往超出了其本身。所以,文物在法律上的保護與一般的物的保護有很大的不同,這個不同之處集中地體現在《文物保護法》關于文物所有權制度的具體規定。
國有文物所有權永恒不變的原則是文物所有權制度的本質特征
現行(文物保護法)確認了三種文物所有制形式:國家所有、集體所有和私人所有。文物國家所有是最主要、最基本的文物所有權形式,其主體是全體公民,由中央人民政府即國務院代表全民行使主體權利。地方人民政府及各級文物行政部門是國家授權行使管理權力的義務主體,而不是權利主體。國有文物收藏單位以及其他國家機關、部隊和國有企業、事業組織等是受國家委托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權利。國家是國有文物所有權的唯一主體,享有所有權的全部權能。國有文物所有權的客體十分廣泛,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地下¨內水和領海中遺存的一切文物均屬國家所有。文物依據不同的標準有多種分類。依據文物移動之后其價值是否減損以及與原生環境可否分開,把文物分為不可移動文物和可移動文物。2002年《文物保護法》采用了這種分類,用“不可移動文物”取代了1982年《文物保護法》中的“文物保護單位”的章節名稱,改變了大量的文物保護單位以外的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況。立法的進步來源于對文物價值認識的深入與提高。到目前為止,從法律層面上講,我國的文物保護仍然是對有形文物的保護。但是,從國際及國內的理論研究和工作實踐看,文物的內涵越來越豐富,外延也逐漸擴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和《西安宣言》的通過,說明文物所有權的客體進一步擴大已成為共識。
《文物保護法》第五條規定:“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的所有權不因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改變而改變”。我國土地所有制形式有國有土地所有制和農村集體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權不能成為買賣法律關系的客體,但是,這兩種土地所有制形式在特定的條件下可以轉化。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改變不影響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的所有權的恒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擔保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規定,抵押擔保的土地使用權或者房產,在實現抵押權時,要一并處理房產和土地使用權,這是不動產物權的特點所決定的。國有不可移動文物不適用這一規則,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的所有權具有永恒性,不發生所有權主體的變更。
國有可移動文物分為出土文物、館藏文物、征集、購買文物、接受捐贈文物、無主文物等。《文物保護法》規定:“國有可移動文物的所有權不因其保管、收藏單位的終止或者變更而改變”。文物保管、收藏單位絕大多數是國有事業單位,還有一部分是國家機關、部隊、國有企業。這些單位發生合并、分立時,其所保管、收藏的文物的所有權不發生變更。文物保管、收藏單位尤其是企業在法律上的人格消滅,清算時其所保管、收藏的文物不屬于清算財產之列,不允許用文物清償債務。企業設立或重組時,不能把所保管、收藏的文物作為資產折價入股。因此,國有可移動文物所有權也具有永恒性。
《文物保護法》規定國有文物所有權永恒不變的原則,使國有文物在法律層面上進入了“保險箱”。從這一原則引發出的《文物保護法》第二十四條、第四十四條兩個具體的法律規范也就不難理解了。所謂轉讓、贈與、出售,就是發生所有權的變更。抵押是《擔保法》規定的一種擔保方式:債權人對于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占有而提供擔保的財產,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依法享有的就擔保的財產變價并優先受償的權利。如果允許文物作為抵押標的,一旦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抵押權人就要行使抵押權,結果是國有文物所有權也會發生變更。因此,法律規定國有不可移動文物不得轉讓、抵押。國有資產的形式多樣,能夠作為企業資產經營的,諸如貨幣、機器、廠房、土地使用權、知識產權等。2005年10月2713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可以用貨幣估價并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均允許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這里的“但書”就包括《文物保護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建立博物館、保管所或者辟為參觀游覽場所的國有文物保護單位,不得作為企業資產經營”的情形。在經營過程中,無論發生資產重組、改制,甚至破產清算,企業資產都可能發生所有權的轉移,唯獨國有企業占有、使用的不可移動文物以及保管、收藏可移動文物均不得轉移。
資本的本質屬性是攫取剩余價值,企業資產經營的最終目的是取得利潤最大化。把國有文物作為企業資產經營必然要改變國有文物保護單位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必然會造成對文物的過度開發。對文物竭澤而漁、殺雞取卵式的利用,最終必然造成文物損毀、滅失。河北省灤平縣將金山嶺長城經營權出讓給企業經營,造成長城上垃圾遍地,一片狼藉,甚至為修索道違法拆毀部分長城,造成對文物的嚴重破壞。山東省曲阜將孔廟、孔府、孔林交給企業經營,結果造成“水洗三孔”的文物事件。法人違法是新時期文物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之一,政府違法更是頑疾,不僅危害后果巨大,而且糾正起來往往困難重重。
對集體和私人文物所有權部分權能合理限制是文物保護的必然要求
我國保護集體和私人文物所有權。集體和私人文物所有權是受限制的物權。《文物保護法》第六條規定:“文物的所有者必須遵守國家有關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的規定”。集體和私人文物所有權同樣也分為兩類:不可移動文物主要是指屬于集體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紀念建筑物、古建筑,可移動文物是指祖傳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文物作為有體物,所有者的權利受法律保護。但文物包含的信息呈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因此,對所有者設定保護文物的義務及對處分權進行限制是文物保護的必然要求。法律對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的限制是不得轉讓、抵押給外國人;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轉讓、抵押或者改變用途的,應當根據其級別報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備案;由當地人民政府出資幫助修繕的,應當報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批準。法律給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的所有人設定了強制修繕的義務:所有人具備修繕能力而拒不履行修繕義務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給予搶救修繕,所需費用由所有人負擔。公民個人合法所有的文物可以相互交換或者依法轉讓。相互交換是指以物易物而非出賣,依法轉讓只能委托經營文物拍賣的拍賣企業拍賣或者出售給依法設立的文物商店。公民個人之間買賣文物在現階段仍被認為是違法行為,傳統民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也不適用于文物。實際上,這種限制是對私人文物所有權的處分權能的限制。
我國現階段對文物所有權的法律保護狀況
目前,我國對文物所有權的保護除了上述法律規定以外,法律還設定了違反法定義務要承擔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責任。《民法通則》中侵害物權的規定都適用于侵害文物所有權,侵害文物所有權的構成要件、歸責原則、民事責任承擔的方式與侵害一般物權并無二致。 《文物保護法)第六十五條規定,造成文物滅失、損毀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文物保護法第一次確認侵害文物,造成文物滅失、損毀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而問題的關鍵在于,造成文物滅失、損毀的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是什么?只能是金錢補償。文物的特有屬性決定了修理、重做、更換均不能起到賠償損失的作用。這一條法律規定的重大意義在于,承認文物具有經濟價值。這是文物立法上的一大進步。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亟待建立一套科學的文物經濟價值評估機制,以適應社會的變化。《刑法》“妨害文物管理罪”中,除了“倒賣文物罪”以外,其他罪名均是侵害國有文物所有權的罪名。因為犯罪客體的不同,《刑法》分則還規定了盜竊文物罪、走私文物罪。《文物保護法》、《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分別規定了違法的行政責任,責任主體主要是有關國家機關、文博單位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責任的種類是《國家公務員法》規定的六種責任形式。總之,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侵害文物所有權的法律責任制度。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頒布出臺,我國的物權制度將會法典化、具體化。我們應當加強對現行文物所有權制度的研究,建立健全民間文物登記制度、文物經濟價值評估機制、文物鑒定制度,形成一套體系嚴密完整、結構合理嚴謹、內部協調統一、符合文物保護工作實際,并且具有科學性、實用性的文物所有權制度的法律體系。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