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工業遺產 傳承技能文化
admin
2007-12-07
來源:景觀中國網
12月5日,記者隨同參加第三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決賽的部分選手參觀了鑄造博物館和工人村生活館,沈陽深厚的技能文化底蘊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鑄造博物
12月5日,記者隨同參加第三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決賽的部分選手參觀了鑄造博物館和工人村生活館,沈陽深厚的技能文化底蘊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鑄造博物館、工人村生活館都是今年6月18日開館的。在占地4萬平方米的鑄造博物館,一共保存了2000多件原沈陽鑄造廠的設備和鑄件,大到一個50多噸重的鋼錠模型,小到一個螺絲,不僅原汁原味地再現了鑄造廠工藝車間的原貌,展示了鑄造工藝流程,更凸顯了老工業基地發展的歷史脈絡。
始建于1952年9月的沈陽“工人村”,是全國最早建設的工人聚集區,“工人村”居民區最初由72幢起脊式三層住宅樓組成,建筑面積9.9萬平方米,占地面積33.4萬平方米,后幾經建設,住戶達1.48萬戶,總人口4.57萬人?,F在的工人村生活館,不僅恢復了當時的糧站、郵局、抗大小學、幼兒園等原貌,還復原了不同年代13戶家庭真實的生活場景。讓人們在參觀的同時,仿佛置身于不同年代,感受到一代又一代技能人才的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的精神。
工業遺產對中國來說,是個新鮮事物。
截至2006年8月底,《世界遺產保護公約》簽約國共有182個,其中有23個簽約國擁有43項世界工業遺產。我國共有33項世界遺產,而其中只有一項是工業遺產——都江堰水利灌溉系統。
最早認識到工業遺產重要性的是上世紀70年代的英國和德國。由于這兩個國家原來的重工業衰落,怎么處理這些工業遺產被提上日程。在英國,倫敦著名的泰德現代藝術館由原定被拆除的火力發電廠改建而成,已經成為英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典范。在德國,聞名遐邇的魯爾工業區,不僅把具有歷史價值的機器設備原封不動地保存下來,還為當地失業工人提供了再就業機會。
怎么對待工業遺產,在中國沒有先例可尋,在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政策推動下,發展新型工業成為沈陽的首選,但怎么對待已經衰敗的老工業遺跡,確實是一個問題。
沈陽素有“東方魯爾”美譽,在中國50多年的工業史上,我國第一臺車床、第一臺變壓器、第一臺壓縮機、第一臺水下機器人等500多個“中國第一”都在沈陽誕生,涌現出一代又一代的技術高手。但隨著一些老企業的拆遷,一些承載了沈陽這個老工業基地創業、發展的工業遺產卻正在消失。
曾經是沈陽重工業基地重要標志之一的沈陽冶煉廠的3根高達100多米的大煙囪,始建于1936年,在拆除和保留之間,人們爭論了兩年,但最終還是決定拆除。2004年3月23日下午,隨著3根大煙囪的轟然倒下,許多老工人傷心地哭了。
正是這3根大煙囪的消失,讓很多沈陽人,以及一些專家學者的心里隱隱作痛。
好在近年來有關部門終于認識到工業遺跡是一份彌足珍貴的城市名片,對沈陽具有代表性的工業遺產進行了搶救性保護,先后建設和改造了鑄造博物館、工人村生活館、鐵西人物館、蒸汽機車博物館、勞模紀念浮雕、沈陽工人會堂等一批蘊含著豐富工業印跡和傳承工業文明的標志性建筑。
有人說,沈陽一代又一代技術精英的涌現是必然的,因為這里積累和沉淀了100多年來厚重的工業文化底蘊。
對這些工業遺產的保護,讓人們對沈陽這個正在發展新型工業的老工業基地肅然起敬。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