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翠湖國家濕地公園遭人大代表質疑
admin
2007-11-29
來源:景觀中國網
人工開挖還是天然濕地?政府公益還是商業開發? “這么好的地,荒了一年,種點啥不好?”2007年11月5日,看著村口一片荒地,北京海淀區上莊鎮65歲的村民羅大媽唏噓不已。
人工開挖還是天然濕地?政府公益還是商業開發?
“這么好的地,荒了一年,種點啥不好?”2007年11月5日,看著村口一片荒地,北京海淀區上莊鎮65歲的村民羅大媽唏噓不已。
這片荒棄土地屬于一個名為“翠湖濕地公園”的項目,該公園位處北京溫榆河上游,溫榆河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地之一。2005年5月20日,建設部正式批準“翠湖濕地”為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2007年海淀區政府工作報告顯示,翠湖濕地公園整體規劃面積為10000畝(其中濕地6000畝,陸地4000畝。)
“必須暫停翠湖濕地公園二期工程。”2007年11月10日,北京市海淀區人大代表許志永向海淀區人大常委提交緊急建議。
這位代表認為,翠湖濕地涉嫌造假,濕地是人造開挖而非天然。更重要的是,“如果這里是純商業性定位,政府有沒有必要投入巨額資金?”
據翠湖濕地的開發公司稱,海淀區政府決定未來5年投資20億開發翠湖濕地公園。海淀區人大代表孫維約質疑,“這么巨大的財政支出為什么不經過人大審議?”
部分建成的翠湖濕地公園距離南沙河北岸不遠,被柵欄和鐵絲圍起來,5年以來從未對外開放。自2006年底始,這項浩大的工程就停了下來,部分田地已是荒草叢生。
翠湖只有十年歷史
“翠湖濕地公園”是2003年7月命名的,這個對外宣傳為“北方江南”的地方,位于北京市海淀區西北角的上莊鎮,歷來被當作上風上水之地。
和2005年5月同時由建設部批準的北南湖、常德西洞庭湖、紹興鏡湖等其他幾個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一樣,翠湖濕地公園同樣有一個美麗的名字。然而,在2004年出版的《北京市海淀區志》中,除“翠湖花園別墅”字樣外,找不到任何有關“翠湖”的歷史記載。
“歷史上,這里就沒有什么湖,都是農田,翠湖這名只有10年歷史。”楊長金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楊是上莊鎮河北村原村長,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楊長金說:“翠湖濕地的叫法是這幾年才興的,以前壓根就沒聽說過什么濕地。”
按照楊長金的說法,10年前,現在的“翠湖濕地”就是一塊一塊的莊稼地。
記者調查得知,翠湖濕地公園一期工程部分占地原本為當地農民的旱地,1958年上莊水庫建成后成為稻田。1997年,上莊鄉政府為了發展農村經濟,以上莊水庫為依托,開發了名為“翠湖水鄉”的旅游項目,在河北村的西邊租用農民稻田開挖了一個百畝左右的人工荷花池。至于為什么叫“翠湖”,村民們解釋,是因為附近一個名聲較大的房地產項目叫做“翠湖別墅”。
1999年,上莊鄉政府招商引資,成立了“翠湖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翠湖種業”)。公司將原有的荷花池同時規劃入翠湖種業高科技園區,并擴建成為二百多畝。然而經營仍無起色。
時隔三年,2002年底,北京錦繡大地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錦繡大地”)接手“翠湖種業高科技園”開發,打出“翠湖濕地”概念,“濕地”提法橫空出世。錦繡大地副總經理、翠湖濕地總設計師李榮旗告訴記者,圍繞著二百多畝的荷花池,他們逐漸開發出了“天鵝湖”、“鶴島”、“野鴨湖”,翠湖濕地公園初具規模。
翠湖濕地一直被稱為“修復濕地”項目,但到底“復”從何來,成為質疑之一。
海淀區人大代表許志永認為,“有關人員隱瞞了事實真相,把一、二期工程開挖村民的耕地說成是修復濕地”。2006年6月6日,政府有關部門不顧村民的阻攔和哀求,把河北村部分村民即將成熟的麥子鏟掉,把麥田開挖成“濕地二期工程”的一部分。
按照李榮旗的解釋,翠湖濕地之所以叫“修復”,是因為這里歷史上曾是濕地。然而,他并不能說出所謂“歷史”的具體時間。2007年11月7日,李榮旗指著二百多畝荷花池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就是翠湖濕地修復的基礎。”
上莊鎮的老村民向記者確認,1997年前,這塊荷花池的前身就是旱地農田,并無沼澤印象。對于“濕地修復”這個專業概念,村民們無法準確理解,受訪村民不解的是,好端端的耕地怎么就被改成了濕地。
建設部科技委委員、風景園林專家組成員朱建寧教授表達了不同看法。他說,原則上國家城市濕地公園都必須是天然濕地類型,但出于保護的目的,人工濕地也可以申報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比如北京的翠湖濕地,就是一個人工營造的濕地景觀。
“再也沒有精力搞環評了”
錦繡大地接手后,將原來上莊水庫北側1100畝低凹地經過生態修復,還原成濕地。先后建成了濕地景觀荷花池、蘆葦蕩,并引種140余種濕地植物、40余種濕地動物。
2003年9月,翠湖濕地得到了來自北京有關方面組成的工程驗收小組的高度評價,驗收小組成員包括北京市水利局負責人、海淀區前區長周良洛等數位領導。2004年7月、10月,中央有關領導分別考察了翠湖濕地。翠湖濕地還多次接待了國外政要、專家。
好事接踵而至。2005年5月,建設部一錘定音,批準包括翠湖在內的9家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按照《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管理辦法》的解釋,所謂的城市濕地公園是指利用納入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適宜作為公園的天然濕地類型,通過合理的保護利用,形成保護、科普、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公園。
一個月后,翠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擴建工程正式啟動。然而,對公眾而言,這個自2002年底開建的“翠湖濕地”從未對外開放,即使是被租用了土地的附近村民也不知道公園里到底是個什么模樣。他們只能在廣告語中遐想——“在市區里就可以享受風吹稻花香兩岸的愜意美景”。
對于這個規模龐大的項目,南方周末記者在采訪北京環保人士時卻發現,鮮有人知。一些知名的環保組織和濕地專家都未被邀請參加環評。李榮旗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也承認,由于之前對濕地1億左右的投資,公司再也沒有精力搞環評了。
翠湖濕地公園在海淀區被稱作是北京的一個重要生態環境工程。一位領導在奠基儀式上說,翠湖濕地“是綠心之中的綠心”。許志永認為,翠湖濕地公園一、二期工程能否擔負起這樣的功能值得憂慮。他理解,如果翠湖濕地最終把上莊水庫包括進來,保護好這一片水面,可能確實會對環境有益。
但是,上莊水庫沒有被納入翠湖濕地規劃,這完全出乎朱建寧的意料。這位建設部的濕地專家認為,上莊水庫才是翠湖濕地公園的核心區,翠湖濕地公園就是為了保護上莊水庫,而不是營造一個人工濕地景觀。沒有了上莊水庫,翠湖濕地的保護就變得毫無意義。
“想讓政府置換一塊發展房地產的地塊”
翠湖濕地公園是政府公益性項目,還是一個有盈利目標的商業項目,在上莊鎮宣傳部部長吳進途印象中,公園的定性從來都是模糊的。
在給海淀區人大常委會的建議函中,許志永認為,翠湖濕地公園定位有待商榷。“如果這片濕地定位為大眾農業生態旅游,那就沒有必要把當地村民遷走,保留并合理利用原來的農業生態,進行科學規劃。”
目前,海淀區政府打算未來五年投入20億元改造這片區域,同時又將濕地公園開發經營交給錦繡大地公司。據記者了解,錦繡大地公司此前的計劃是把這里變成“門票50元”、“會員卡每張1萬元”的旅游區。
頗具迷惑的是,翠湖公園門前矗立的牌子是“北京中青旅翠湖濕地公園有限公司”,而此前外界一直認為開發商只有錦繡大地一家。記者從工商登記信息發現,上述公司是2004年7月中國青年旅行社(簡稱中青旅)和錦繡大地為開發翠湖濕地聯合成立的,注冊資金1億元,中青旅是公司大股東。
中青旅戰略投資部總經理丁重陽向南方周末記者明確表示:“中青旅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盈利,而不是做公益項目。”他解釋:當時看到翠湖濕地前期工程初具規模,翠湖濕地可以發展成為北京近郊的一個休閑度假景點,有較好的市場前景。
翠湖濕地公園總設計師李榮旗也毫不掩飾這一項目的商業性:“企業投資作自然公益,回收是沒有什么希望了,當時的私心就是想讓政府置換給我們一塊發展房地產的地塊。”
據記者了解,早在2003年,房地產開發便在萬畝濕地園的規劃當中。翠湖濕地公園的宣傳手冊上,明確將“土地置換獲利”作為該項目的賣點。
在朱建寧看來,地方政府和企業此前對上莊水庫的垂涎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各種各樣的規劃,教育園區、科技園區、產業園區等等,其中總會有很大一部分的盈利性開發。
“原以為商業性和公益性可以統一,但后來發現非常困難。”丁重陽說。中青旅計劃翠湖濕地公園在2004年底前開放,但這一愿望卻未能實現,公園開放的時間被一拖再拖。
攔路虎就是2005年2月出臺的《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管理辦法》,該辦法規定: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不得設立開發區、度假區,不得出讓土地,嚴禁出租轉讓濕地資源。這一辦法的出臺,幾乎和翠湖濕地公園申報的時間同步。
壓力不僅僅來自于國家政策,還包括海淀區人大代表。孫維約代表長期關注翠湖濕地的開發,在2005年1月海淀區人大代表全體會議上,孫維約就翠湖濕地公園開發中的環境保護問題質詢了當時的海淀區區長周良洛,周明確表示:園區范圍內不建賓館、別墅、度假村。
這種種狀況出乎企業的預料,也逐漸澆滅了企業投資翠湖濕地公園的熱情。李榮旗坦言:“這么好的一個項目,退出來實在是舍不得。”
日前,海淀區政府已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對北京中青旅翠湖濕地公園有限公司進行審計。海淀區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關于項目的管理工作,政府和錦繡大地正在洽談之中。
為濕地“犧牲”了莊稼地的村民們開始擔心,成片的耕地都已經被挖成水坑和土坡,種上了各種樹木和草類。如果這個項目黃了,已經開發的土地還能變回農田嗎?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