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陳伯超談工業遺產
admin
2007-11-15
來源:景觀中國網
USD: 您如何理解工業遺產的價值?西方國家工業遺產保護實踐方面的經驗,對我國的借鑒意義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陳伯超:遺產的價值在于它記載著人類和社會在某個時期的發展
USD: 您如何理解工業遺產的價值?西方國家工業遺產保護實踐方面的經驗,對我國的借鑒意義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陳伯超:遺產的價值在于它記載著人類和社會在某個時期的發展狀況,是不同時代留給后人的物化形式。由近代才迅速發展起來的工業產業與其他遺產相比,“年齡”往往偏低,似乎難于達到我們以往對“遺產”認可的基本條件。但是,當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工業設備的更新換代、材料與資源條件的改變等一系列因素,工業發展進入了一個革命性的轉型期:工業結構面臨調整和重組,工業產品面臨更新與換代,工業設施面臨改造與重建……當年的工業遺存,若不給予特殊的“關照”,推動和記載那個時代發展的一些重要的社會實證,將可能在歷史的瞬間蕩然無存。
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業率先進入了這個歷史轉型期,他們對工業遺存的認識突破了以往我們給遺產劃定的“時間標準”,及時地將其中那些具有歷史價值的工業設施和建筑確定為“工業遺產”,這是一個認識和觀念上的突破。繼而,他們把對工業遺產的保護納入到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框架之中,從經濟、文化、社會、環境、能源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對待工業遺產的保護問題,并在城市規劃、景觀環境、建筑設計等多方面摸索和創造出一系列關于如何保護、改造和利用這些工業遺存的方法和經驗,為我們今天對工業遺產的保護工作提供了諸多可借鑒的觀念與思路。
USD: 您怎樣看待目前國內的工業遺產保護工作?與西方國家相比,國內的工業遺產保護工作有哪些特殊之處?
陳伯超:國內的老工業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及其所占用的土地,大多為國家所有,因此,老廠設施的存留與否,主要地取決于政府方面的意見及其對工業遺產的認識。比如無錫市對工業遺產價值的深刻認識,使得無錫的許多工業遺產得到了有效的保護與合理的利用;上海市對老江南造船廠的珍視,使這個歷史遺產不僅得到了精心的呵護,更將以特色鮮明的形象為2010年的世界博覽會增加深邃的文化底蘊與內涵。然而,由于對工業遺產的認識不足所造成損失的例子同樣不勝枚舉。“經營城市”的提法——以賣地作為城市發展資金的主要來源,所導致的惡果之一恰恰在于對地上物(也包括工業遺存和其他建筑物)的漠視,往往不顧其價值如何,甚至將其視為變賣土地的障礙。 “三通一平”、“推倒重建”是一種最為簡單、最為直接改變城市面貌的方式。
西方國家對工業遺產十分慎重。若沒有找到合適的保護或利用方式,寧可令它們原封不動地空在那里,從長計議,暫不作任何動作。在這一點上,我們的國情不同。經濟條件、城市空間條件和許多其他因素都不允許我們慢慢來。在研究工業遺產保護的同時,必須同時考慮它們的再利用問題,不解決好這個問題,也就不可能使遺產得到完好的保護。
USD: 東北地區是我國重工業集聚的地區,擁有大量的工業遺產。它們的現狀如何?以沈陽鐵西區為例,未來的保護和發展應該把握怎樣的 方向?
陳伯超:東北是我國工業企業的聚集地,近年來,隨著裝備加工類工業的轉型期和資源類礦產業枯竭期的來臨,工業形勢出現了大幅下滑,這就是所謂的“東北現象”。面對這種形勢,中央適時地做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決定。振興的方式,決不在于重蹈以往工業發展的老路,而是通過對工業形勢與客觀條件的科學分析和重新定位,對工業結構進行調整和重組,對工業設施進行建設與改造,從而,促動工業產品的轉型與換代,激發原有工業條件的內在潛能,催動工業發展的新勢態。
工業上這種時代性的巨變反映在城市建設方面,體現為大量的工業廠區、礦區將遭廢輟,將被搬遷,將予重建。特別是許多位于城區中的老工業用地和工業設施面臨著“開發”與“保留”的歷史性抉擇。
沈陽市的鐵西區恰恰是東北地區工業分布情況的一個縮影——大量的工廠、礦區密集地集中在一起,工廠的規模之大、遺產區的規模之大,都是世界級的。因此對這一地區工業遺產的保護,不僅是對某些單個工礦的保護,更應注意從“遺產區域”的高度和層次,對它們進行體系性的保護與再利用的規劃。這應該是東北地區工業遺產保護工作的重點、難點和特點。
USD: 沈陽作為老工業基地,擁有300多個新中國的第一。素有“中國魯爾”之稱的沈陽鐵西區,應如何認識其獨特的工業遺產價值?
陳伯超:將沈陽鐵西稱為“東方的魯爾”并不為過,其實,它甚至比魯爾更具特色。魯爾被廢棄又保留下來的規模宏大的煤礦、鋼廠,相互間隔一定距離,星羅棋布地構成了一個規模不菲的工業區。而沈陽的鐵西區又是另一番景觀:巨型的廠房摩肩擦踵,高大的煙囪鱗次櫛比,各個廠區的鐵路專用線縱橫交錯,高高架設的工業管道編織成網……這里的工廠已經不再是相互獨立而存在,它們廠廠相銜、浩瀚延展,勝似一個巨大的“工業博覽會”。鐵西的工業景觀與遺產價值決不局限于哪一個著名工廠、哪一座巨型廠房、哪一根超高煙囪……而在于這一片規模宏大、布局密集、且位于城市之中的巨型“工業遺產區域”。可惜,今天的鐵西已經被大片夷為平地,又被建成全新的現代城區,殘留下來的個別工廠已無法再展當年的工業盛景,巨大的變化令人瞠目,難以彌補的損失也令人痛心。
其實,沈陽的工業珍品并不局限于鐵西。沈陽的大東區、皇姑區還聚集有大量由早期民族工業而發展起來的沈陽工業建筑群。由于它們大多屬于軍工企業不宜宣傳,而少為人知。它們的規模和遺產價值都同樣可觀,同樣是需要我們給予關注的重要內容。今天,它們也面臨著停產和被拆遷的窘境,處于被搶救的險情之中。“堤內損失堤外補”,希望鐵西所留下的遺憾不再重演,更希望在這里得到適當的補償。
說起來,工業遺產保護的關鍵問題不在于如何去保護,而在于如何去認識,在于我們的觀念。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