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現   /  時事  /  正文

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所面臨的沖擊與對策

admin 2007-06-11 來源:景觀中國網
   一、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發展歷程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積累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然而長久以來,作為傳統文化載體的城市,不但經受著歷代風
   一、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發展歷程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積累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然而長久以來,作為傳統文化載體的城市,不但經受著歷代風雨的侵蝕,而且不斷遭到人為的破壞和摧毀。到了建國以后,在 "文化大革命"以"破四舊"為代表的一系列運動中,不知多少古代城墻、牌坊和門樓,在推土機的轟轟聲中灰飛煙滅,許多專家、學者痛心疾首,大聲疾呼。直到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頒布,才真正標志著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制度的形成。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認識的深入,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內容也在不斷的延伸和拓展:從文物史跡,到歷史街區、歷史地段乃至整個城市(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從單純物質實體的保護,發展到自然環境、人文環境、文化特色的保護。目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學術研究、立法、管理等各方面都在不斷發展與完善之中。 

  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面臨的沖擊 

  1.價值觀 

  北京大學的俞孔堅教授曾在《中國房地產報》上深刻批判當今建筑價值觀的三種傾向:拜權、拜金和非農。拜權主義的價值觀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遺毒,是封建集權意識的反映。古城中,象征統治權威的宮城定要設在城市中心,其他建筑嚴格按等級秩序展開,這是權力的象征,價值觀的象征。到了現代社會,拜權主義的建筑價值觀則表現為以高大、氣魄來彰顯地位和權力。看看中國的城市,到處都是以政府行政大樓為中心,人大、政協、公檢法為襯托的布局形式,而且有嚴格的高低秩序限制,這都是封建集權思想在作怪。 
  拜金主義的價值觀,就是以顯示富足、金錢為導向的建筑,這是資本主義早期的意識形態。北京的央視大樓就是如此,上海的好多奇形怪狀的建筑亦如此,除了顯示出自己的富麗堂皇之外,毫無文化底蘊。 
  非農主義的價值觀就是試圖擺脫小農意識,融入都市的氛圍,但骨子里的農民意識卻因為文化的薄弱而無法消減,使得其意識形態既非城市也非農村。這種價值觀的建筑在城市建筑里也多有體現。拋棄本土的建筑形式,一定要用外國的,洋氣的;拋棄鄉土的材料,一定要用現代的,遠離泥土的;就連綠化也如此,外地的苗木上檔次,本土的便"土氣"。恰恰就是這些最能體現地域特色的東西卻被人們唾棄了。 
   拜金主義、拜權主義、非農主義,三種意識交織在一起就出現了目前長安街兩邊的建筑形態,就出現了浦東,也出現了深圳這樣的城市。建筑是一種文化,歷史文化名城中的許多建筑折射出當時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反過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價值觀也影響著建筑本身。在歷史文化名城中,這三種意識的存在是名城保護工作的無形障礙。 

  2.現代技術 

  現代技術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極大地增強了人們改造自然和創造財富的能力,同時也增加了人們對自然和歷史的破壞力。正如《北京憲章》中提到的:"技術的建設力量和破壞力量在同時增加"。人們無處不在展示著現代技術的魅力:能夠頃刻間推倒古老的土城墻和建筑,代之以現代化的大樓和廠房;能夠筑起巨大的水泥壩,攔住洶涌的江水,用來發電;能夠圍海造田,開山辟路;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改變物種的原有特性甚至創造新的物種;能夠制造出高科技的核武器,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自相殘殺,這些都是現代科技的"功勞"。結果,城市中記載著人類生活印記的"古董"被推平,原生態的自然環境被破壞。于是,城市失去了記憶,城市中的人們也失去了記憶。 
  近代的產業技術革命,直接孕育了現代主義的思潮。現代主義建筑在批判傳統與道德觀念的重建中產生,有一定的社會主義理想和符合大機器生產的功能主義理想。它最深刻的代表是柯布西耶的基本建筑和理論,它反常規、反傳統,具有顛覆性和創造性。1925年在巴黎的國際藝術裝飾藝術博覽會上,柯布西耶展出了巴黎中心的改建規劃,按照這個方案,巴黎塞納河北岸的古城區全部拆除,代之以孤立重復的高層建筑和超大尺度的城市空間,這是一個完全理性的、非人性的、冷漠無情的現代主義的"機械城市",最終導致了城市變成一個機器,人則變成了這個機器的一個部件,并機械的運轉著。雖然現代主義的理論已經逐步被更科學、更合理的理論所代替,但可悲的是,現代主義這種反傳統的功能主義和機器美學的理論,一直深刻的影響著我們的城市設計和城市建設,造成了一批古建筑及其環境的毀滅。 
  按照技術導向論的說法,技術也決定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活動空間。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城市也在向信息化和數字化轉變,于是出現了"數字城市"、"虛擬城市"。人們的學習、交流、購物甚至工作,都可以在這個虛擬的網絡空間里完成。現代人在高科技的"虛擬空間"里,"享受"著現代科技的文明成果,離現實的城市空間越來越遠,離祖輩的生活方式也越來越遠,離人類社會性的本質也越來越遠。而傳統的城市空間,傳統的城市格局,傳統的城市街道,即便是那樣的富有人情味,那樣的人性化,也因離現代人的生活軌道相去太遠而很少有人顧及了。 

  3.城市化 

  我國正處于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階段,城市化水平從1990年的18.96%提高到目前的37%,預計到2010年及21世紀中葉將分別達到45%和65%,隨之而來得是城市人口的急劇增加和城市規模的迅速膨脹。這將給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帶來巨大的壓力。一方面名城內的基礎設施承載力和環境容量受到嚴峻考驗,面臨著舊城改造的的壓力;另一方面,我們在思想上還沒有一個成熟理論基礎的情況下,就投入到急遂的變革中去,城市化缺乏理想的模式,城市建設與發展始終在摸索中前進。  
  名城內的歷史街區、歷史地段,由于歷史的原因,基礎設施本身很不善,加上時日久遠,好多設施已經老化,不能滿足現代人生活的需要。居住其中的人們追求物化的現代生活環境,政府當局追求日新月異的城市面貌改變,開發商追求高額的商業利潤,當三者目標趨于一致時,一片片歷史建筑便被推倒在推土機的履帶之下,一條條傳統連續的街道便被小區圍墻隔離開來。 
  中國是一個城鄉二元結構明顯的國家,城鄉差別巨大。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城市的巨大引力導致了農村人口向城市擁擠的高潮,這便更加快了城市化進程,使城市向四周無序蔓延。雖然好多專家學者提出了 "有機疏散"、"衛星城"等城市發展理論,國外甚至100多年前就有建設"田園城市"的設想,試圖來解決大城市無序蔓延、交通擁擠、環境惡化等問題,但今天的城市一樣沒有避開這個發展的怪圈。北京、上海、西安等一個個超級國際大都市就這樣誕生了。雖然古城傳統的城市空間、城市街道被保留了下來,但其整體的城市環境已不復存在了。
 
  4.全球化 

  面對世界全球化的熱潮,任何一個國家和社會,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上都在經受著全球化的影響。可以說全球化正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樣,也影響著歷史文化名城的建設與發展。 
  全球化直接影響著城市的"靈魂"--城市文化,進而影響城市文化的載體--城市物質環境。吳良鏞院士曾呼吁:"面臨席卷而來的’強勢’文化,處于’劣勢’的地域文化如果缺乏內在的活力,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和自強意識,不自覺地保護與發展,就會顯得被動,有可能喪失自我的創造力與競爭力,淹沒在世界’文化趨同’的大潮中。" 事實上被這位當代建筑大師言中了:中國的城市文化正在被外來的強勢文化所同化,很多城市處于多元文化并存、本土文化削弱的境地。南京秦淮河邊的傳統城市空間與全球化文化物種--五星級酒店并置、全球化文化的代表--國家大劇院直接與中國傳統城市空間的沖突,足以說明這一點,類似的例子在我國城市不勝枚舉。這樣說來,美國總統布什走在上海大街上時,分不出是中國的上海還是美國的華盛頓,就不足為奇了--我們的城市被全球化了。 
  全球化將中國的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推向了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外國的規劃師、建筑師帶著"先進"的思想、理念紛紛來到中國,淡化了中國建筑和東方文化的主體意識。中國的權勢、業主們也都唯"洋"是從。結果呢,并不是所有的洋大師們都了解中國國情、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由于對歷史城市的文脈缺乏理解,洋大師們做出的設計方案,往往是在一張空白紙上來規劃歷史城市,不免打上"他方"文化的烙印,同時也否定了對歷史城市本土文化的認可。這些設計方案的新奇、夸張和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恰恰迎合了業主和權勢們的口味,一個個"洋垃圾"就這樣誕生了,而歷史城市的城市肌理、歷史街區、歷史建筑全被擱置到了一邊。 

  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對策 

  1.價值觀的改變 

  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會有什么樣的建筑,就會決定人們用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歷史文化名城。因此,首先要改變拜金、拜權、非農的建筑價值觀。這需要整個社會共同努力,徹底改變遺留在每一個人骨子里的封建長官意識。建筑師有責任從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角度出發,解讀城市的文化內涵,做出具有名城特色的作品來。建筑師應成為具有獨立權力資格的職業設計師,而不是作為權勢和資本的附庸。建筑師還應該成為新觀念、新潮流、新生活得倡導者,價值觀和社會進步的推動著。只有這樣,他的作品才能真正代表一個建筑師的價值觀。 

  2.技術與人文的整合 

  技術改變了人類生活,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系,要使這把"雙刃劍"為人服務而不是對立,必須整合技術與人文。"只有把技術功能主義的內涵加以擴展,使其甚至覆蓋心理領域,它才有可能是正確的。這是實現建筑人性化的唯一途徑。" 也就是說,技術的發展必須根植于一定的文化土壤中,從人性化的人文關懷入手,真正考慮歷史文化名城中帶給人們心理上滿足和精神上愉悅的因素,這樣技術才不至于成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破壞力量。
 
  3.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歷史文化名城的發展及其郊區的城市化,應走具有特色的道路。歷史街區與歷史地段的保護應重點從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提高環境質量入手,維持原有的街巷格局與建筑風貌,維持原有的城市社會生活形態,維持原居民穩定的生活習慣、民風民俗、宗教信仰、民間工藝等歷史文化的內容。歷史文化名城應適度限制向四周的無序蔓延,可采取另建新城的辦法來解決城市化問題。蘇州古城的保護就是很好的例子。蘇州針對古城內人口擁擠、環境惡化、工廠過多等問題,80年代在古城西面和東面開辟新區。古城區以歷史文物、文化藝術、傳統工商業和旅游業為主,新區以經濟貿易、現代工業為主,既全面保護了古城風貌,又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城市化道路。 

  4.多元文化的整合 

  面對全球化浪潮下強勢文化的侵襲,我們應冷靜的思考,積極的應對,而不是消極的回避。正如《北京宣言》中所談到的:全球化和多元化是一體之兩面,隨著全球各文化--包括物質的層面與精神的層面--之間同質性的增加,對差異的堅持可能也會相對增加,建筑學問題和發展植根于本國、本區域的土壤,必須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發現問題的本質,從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以此為基礎,吸取外來文化的精華,并加以整合,最終建立一個"和而不同"的人類社會。建筑形式的意義來源于地方文脈,并解釋著地方文脈,僅靠表層的感覺、感官的體驗來打動人的建筑,必將成為過眼云煙,一去不返。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既要全面繼承優秀的名城傳統文化,又要吸取來自各方的文化精華,整合到本土的文化中來,使傳統文化得到升華。體現到名城建設上就是"現代建筑的地區化,鄉土建筑的現代化,殊途同歸,推動世界和地區的進步與豐富多彩。"  

  四、結語 

  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還剛剛起步,有關的理論研究還很不成熟,配套的法律、法規還很不完善,又面臨著來自價值觀、現代技術、城市化和全球化等不同層面的沖擊。因此,積極的面對這些沖擊,采取相應的對策,是我們做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的關鍵。
11

發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人j桶进女人免费视频| 日韩高清在线日韩大片观看网址| 久久久影院亚洲精品| 国产A√精品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一国产一区秋霞在线观看| 卡一卡二卡三精品|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亚洲乱码卡三乱码新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 人成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一个人看的www在线观看免费| 18禁止看的免费污网站|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衣1区| 日本卡一卡2卡三卡4卡无卡| 太深太粗太爽太猛了视频|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视频 | 亚洲91精品麻豆国产系列在线| 中国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2020夜夜操| 美国一级片免费|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国产伦久久久久| 欧美xxxxx高潮喷水|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大免费视频|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鬼色| 国产久热精品无码激情|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无卡二区视頻| 中文字幕第12页| 窝窝视频成人影院午夜在线|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欧美亚洲视频一区| 女同志videos| 国产一级特黄高清免费下载|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а天堂中文最新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性视频欧美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