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保護:理念不應蓋過細節
admin
2007-03-16
來源:景觀中國網
兩會期間,多位政協委員對大運河保護的問題發表了意見。其中,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透露,大運河的文物摸底工作已結合全國文物普查同時進行,國家正在編制大運河保護總體規劃綱
兩會期間,多位政協委員對大運河保護的問題發表了意見。其中,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透露,大運河的文物摸底工作已結合全國文物普查同時進行,國家正在編制大運河保護總體規劃綱要。關于大運河的保護及“申遺”一時間又成為熱議的話題。
此前,包括文保專家、部分地方政府、大眾媒體在內的各界人士為“運河整體申遺”進行了一系列努力。但始終是雷聲大雨點小。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大部分專家在討論“保護”這樣的話題時,總是在保護對象的價值、保護行為的意義等問題上著墨過多,熱衷討論文保工作涉及民族大義、文化傳承之類的宏大理念,卻很難就保護工作中的一些具體細節提出有益的見解。
比如之前很多專家在談及運河保護時,將通航作為保護運河的基本措施,并要求盡快加以解決。不過運河全河道通航所面臨的問題卻實在令人頭疼。運河個別河段,特別是北方運河在河北、山東兩省的部分河道一直被作為排污河道使用,在德州、滄州等地,運河水質基本屬于五類水甚至超五類水,這一運河河段的污染情況甚至對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運作造成了困擾。此外,江蘇、浙江部分運河河段也存在嚴重污染的情況,可以想象,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運河實現完全通航,結果就是全流域污染,這對沿河地區環境的破壞是可想而知的。而運河治污的問題,則已經超出了文物保護部門的職能,很難在這個范疇內加以解決。與此同時,運河部分干涸河段的調水用電問題也無法在文保領域得到解決。
單霽翔在近日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不贊成因為申遺而對運河恢復通航”。或許就是對這一現狀的回應。這顯然比部分專家的意見更注重細節上的合理性,也因此更具有操作上的可行性。
又比如一些專家批評運河南端部分城市往往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建設和改造運河。
中國博物館協會副會長舒乙表示,這樣的做法違反了“申遺”的兩大原則——原真性和真實性。
京杭大運河固然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固然是“中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之一”,卻更是沿河六省民眾的“母親河”。專家未必能比運河兩岸的居民更了解運河的狀況與脾胃。簡單保存運河沿岸老建筑的面貌固然是保留了運河的真實性,但難免給沿河居民造成困擾。
江南一些城市運河兩岸的民居,相當部分都建造于上世紀初,有一些甚至已經有百余年的歷史。運河與這些民居的融合,成為“江南水鄉”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景觀的背后,卻是沿河居民不便甚至痛苦的日常生活———陰暗潮濕的走廊、豐水季節在底樓鋪設的墊腳石也是運河邊的真實,這樣的“真實性”專家們了解嗎?
關于運河保護申遺的問題,庫哈斯曾經表達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意見。他反對一種“起源于西方的保護觀”,好像任何東西過了今天明天就要成為需保護的歷史對象,并指出,“人們的注意力不應該只放在歷史的審美情趣上,而更應該放在歷史的價值觀對現代生活的作用上。”事實上,目前專家與公眾對歷史的保護正走在這樣的狹窄道路上,保護的重點常常只是易于記誦的文本,或者可供觀賞的遺跡,卻很少有人關注歷史遺跡與當代中國人現實生活的溝通與融合。
對于運河這樣一個特殊的對象,或許“使用”的重要性要遠遠超過單純的“保護”。因此,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制訂多樣的保護辦法,才是大運河保護和申遺過程中應該探索的。希望制訂中的大運河保護總體規劃綱要少說一些“民族傳統”之類的大話,多關注一些具體操作的細節,讓運河保護變成一個“可執行”的活動。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