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英年早逝”叩問城市發展理性
admin
2007-02-24
來源:景觀中國網
據報道,沈陽五里河體育場在一聲巨響中瞬間化為了一片廢墟。五里河體育場在中國足球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2001年的十強賽上,米盧率領的中國足球隊在這里以四戰全勝進9球不失1
據報道,沈陽五里河體育場在一聲巨響中瞬間化為了一片廢墟。五里河體育場在中國足球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2001年的十強賽上,米盧率領的中國足球隊在這里以四戰全勝進9球不失1球的優異戰績,歷史上首次晉級世界杯決賽圈,因此這里被稱為“中國足球的圣地”。
近年來,類似這樣人為原因造成建筑物“英年早逝”的現象接二連三。今年1月6日,杭州市22層的浙江大學湖濱校區主教學樓被爆破拆除,它的壽命只有13年;1月7日,作為島城曾經的標志性建筑———24層的青島鐵道大廈遭遇了同樣的命運,它只存在了15年。而據業內人士透露,近兩年,全國城鎮每年拆除的房屋占當年竣工房屋的40%。其中有一部分建筑并不應該拆,房齡才二三十年,有的甚至不到10年時間。
在建筑物興建之時,掛在工地上最顯眼的標語就是“百年大計,質量為本”。按照我國《民用建筑設計通則》的規定,重要建筑和高層建筑主體結構的耐久年限為100年,一般性建筑為50-100年。一座投入巨資的大樓剛剛才使用了十多年,如果用投資效益來說,它幾乎還沒有貢獻出實際價值的五分之一,這樣的建筑在“發育期”就被扼殺了,如何不叫人痛心。
這些建筑物的“英年早逝”,無一例外都是為城市發展讓路。這些建筑大都是改革開放后多年才建設的,而早在1989年國家就頒布了《城市規劃法》,我們在建設這些項目時不說什么“百年大計”,難道連二十年三十年的眼光都沒有?高興了就建,不高興了就炸———那么類似這樣的拆遷,筆者實在想不出他們和那些“敗家子”有什么區別?
要發展經濟,更要懂得珍惜經濟,可在近年來不斷拆除巨型建筑物的事件中,盡管城市把拆除的理由講得很充分,可我們卻很少能從中找出“合理”和“必須”的影子,無非是招商引資,拆除賣地皮更劃算。
這種意識恰恰暴露出城市執政者的“小農思想”,一個巨型建筑拆除賣地皮表面上看很劃算,但與之配套的各種建筑和商業設施,政府往往要花多年的心血,隨著這一個建筑物的拆除,其他配套建筑和設施都要受到嚴重影響,其損失更是巨大的。而且,這還更容易造成另一種惡性循環,就拿這個五里河體育場來說,搬遷到另一個地方重建,要是再過個十幾年,當地又形成了氣候,如果又有各種理由要拆遷,我們是不是還要放上一炮?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