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老家當”一個光彩未來——探訪上海城市老公共設施
admin
2006-09-13
來源:景觀中國網
在不久前于上海召開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國際高層學術研討會上,上海市規劃局副局長伍江教授和古建筑保護專家阮儀三教授等先后大聲疾呼:上海至少有上萬處值得保護的歷史文化
在不久前于上海召開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國際高層學術研討會上,上海市規劃局副局長伍江教授和古建筑保護專家阮儀三教授等先后大聲疾呼:上海至少有上萬處值得保護的歷史文化遺產,目前仍散落在各個角落,沒有得到應有的關心和有效的保護。
上海在保護城市歷史文化方面作過很大的努力。陸家嘴中央綠地旁那幢風雨斑駁的“陳家宅”,如今成了陸家嘴中心綠地最突出的亮點之一。它與金茂大廈、東方明珠等摩天樓形成的有趣對比,吸引了無數旅人的目光。同樣的事例還有復興公園東南門口的那座老消防龍頭。三十年代建成的這個金屬制品,粗看上去是那么生硬、那么笨拙,又橫攔在公園大門口“丟人現眼”。但主持公園大門重建的著名建筑師項秉仁聰明地保留了這個“老家伙”,搞了一個玻璃罩將它罩起來,再配上一段說明它來歷和歷史功勞的銘牌,如今這個消防栓成了復興公園最出色的景點之一。
保護基礎服務設施也是國際上越來越重視的做法??纯礆W洲的那些大城小鎮,哪個城鎮沒有幾座幾百上千年歷史的老木屋、老磨坊、老排水溝、老酒窖、老奶桶、老牲口飲水槽?當地人像保護祖傳老屋一樣,努力地保護著這些陳年的基礎服務設施,作為對歷史的留戀和對先人聰明智慧的紀念,也作為發展旅游觀光事業的看家景觀。
自己的創造,人家的經驗,無不告訴我們:城市的這些“另類文化遺產”,非常值得我們珍惜。更新觀念、擴大視野,將這些基礎性服務性的公共設施的保護工作盡快提上議事日程,是眼下立法和行政部門一項義不容辭的責任。
當然,城市公共設施的類型很多,要將它們全部當作文物保護起來,既無可能,也無必要。因此,城市規劃專家趙天佐提出,有關部門應盡快組織人力,像界定“優秀近代建筑”那樣,按照一定的標準和程序,對轄區內的城市老公共設施進行分類調查,摸清家底、弄清歷史、確定價值,再統一公布,進行不同級別的保護和利用。
實際上,不少老設施只要稍加改造甚至只須恢復原狀,就可以繼續發揮作用。譬如,最近北京奧組委、上海世博局,都把廣建公廁、建好公廁當作“頭等大事”,分別公布了《公共廁所布局規劃綱要》。那么,我們是否可以有計劃地保留幾座上海老公廁,使后人在“方便”時就順便回憶起百年前上海在率先引進廁所文明中的歷史功績?有專家還建議,個別廁所甚至可以恢復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舊貌,里面安置一些那個時代的老家什,成為一座既供參觀也可供使用的“公廁博物館”。
由于城市基礎公共設施與市民的關系特別密切,因此在考慮如何保護老公共設施的時候,發動群眾顯得特別重要。像至今仍在四川路橋南堍的“上海1號加油站”,是建于1946年的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建造的加油站。十年前這座加油站一度面臨拆除。幸虧一位曾從事加油工作的老市民情急之下投書媒體,上海電視臺播放了相關專題報道,并加了《1號加油站不能撤》的評論。結果引起了有關方面重視,保住了“1號”站。
在不久前我國首屆“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期間,上海舉辦了大量展示、論壇、講座等活動,營造了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但未能更多地引導公眾關心那些基礎服務設施,則不能不說是一種欠缺。實際上,上海是一座有歷史責任感和文化素養的城市。只要我們觀念改變了、思想重視了,再拿出一套管理和操作方法,我們的市民大眾一定會積極參與保護城市有歷史價值的基礎公共設施,從而使我們城市的“老家當”——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做得更細致、更全面、更有成效,讓我們的城市記憶得以更完整地延伸向未來。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