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醒的私家園林
admin
2006-07-28
來源:景觀中國網(wǎng)
粉墻黛瓦、廊亭半圍、檐窗隱現(xiàn)……一千年來,建造一座帶有亭臺水榭的花園宅院,是江南歷代文人雅士的夢想,至今仍舊綿延。蘇州城內(nèi)就有這樣一位文人雅士,“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
粉墻黛瓦、廊亭半圍、檐窗隱現(xiàn)……一千年來,建造一座帶有亭臺水榭的花園宅院,是江南歷代文人雅士的夢想,至今仍舊綿延。蘇州城內(nèi)就有這樣一位文人雅士,“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美”
蔡廷輝,姑蘇人氏,年屆耳順,官方身份為蘇州國畫院副院長、金石篆刻家。他做園林二十年有余,是蘇州城近年造園熱的代表人物?,F(xiàn)有私人園林“翠園”、“醉石山莊”兩座,茶樓一座,無不精心打理、入著三分
古人貪心,總想將天下最佳的景物攬入自家門下,于是便有了園;今人念古,也總想復制古人詩畫下的閑情逸致、亭臺樓閣,于是也便有了今人的園。
從宋代到清代,私家園林層出不窮,光蘇州古城就涌現(xiàn)了滄浪亭、拙政園、留園、網(wǎng)師園等大量私家園林精品,城中園林最多時達300余座?!耙撇綋Q景,曲徑通幽?!边@八個字曾使蘇州園林聞名天下。但由于歷史的原因,私家園林一度遭到破壞,中斷了近百年之久后,姑蘇這個園林之鄉(xiāng)又重現(xiàn)營造私園之風。
一千年來,建造一座帶有亭臺水榭的精致園林,是江南歷代文人雅士的夢想,至今仍舊綿延。文人造園,為求“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美,身居鬧市而得林泉之趣”。蘇州城內(nèi)就有這樣一位文人雅士。
方寸之地見文章
每天早晨六點半,泡上一壺上好碧螺春后,蔡廷輝右手拿著牙刷、左手拿著剪刀開始在“翠園”里閑庭散步:邊刷牙邊四處查看,如果看到哪棵樹樹葉長得不好,他都要停下來修剪一番,直至滿意再繼續(xù)沿花澗漫步。這一刷牙就至少刷半個多小時,而這個習慣他從建園伊始就保持著。
蔡廷輝,姑蘇人氏,年屆耳順,官方身份為蘇州國畫院副院長、金石篆刻家。他做園林二十年有余,是蘇州城近年造園熱的代表人物?,F(xiàn)有私人園林“翠園”、“醉石山莊”兩座,茶樓一座,無不精心打理、入著三分。他的翠園曾被稱為“解放后個人出資建造的第一座私家園林”。開風氣之先,無人出其右。
翠園位于蘇州古城區(qū),占地450平方米,離拙政園不到500米,是一座玲瓏雅致的古典小花園。東臨溪流,筑有碼頭,屬“西北風擋掉、東南風灌進”的建筑格局。園內(nèi)青山綠石、泉水伴鳥鳴、清風遞花香,春日卷簾,新柳滴翠;夏日納涼,窗外桐竹搖蔭;秋日誦詩,可夜聽芭蕉語;冬日煮茗,亭前梅花飄香。整個園里光太湖石就重達250噸,各種草木種植30多種,主人在人工挖掘的池塘里養(yǎng)著金魚和一對鴛鴦。廊壁上懸掛著他親手繪刻的“吳門畫派四大才子的作品”碑刻,顯示出篆刻仍是他的老本行。
翠園始建于1999年,次年完工,從疊山、理水到栽樹、種花,都由蔡廷輝親自動手。翠園雖小,卻得蘇州園林的精髓:巧植林木,使景觀層落有致;巧設石障,使曲徑步步通幽。池中鴛鴦戲水,魚鱗乍現(xiàn),一塊形態(tài)奇特的峰石突兀而起,壁立其中?!耙挥[無余、盡收眼底”是根本不可能之事。
“翠園”之名實為蔡廷輝偶得,建園完工后不久,蔡廷輝在某個早晨逗鷯哥,突然發(fā)現(xiàn)野生的灰鸕和翠鳥來園中參觀——它們看中了池中的金魚,于是,覓食的“翠鳥”帶給他靈感,“翠園”二字迸發(fā)而出,在蘇州話中,“翠”與“蔡”又是諧音。而石的極品又為翡翠,是歷代金石家的最佳伴侶。
“我的園子,用四個字概括就是:皺、鏤、透、秀。”蔡廷輝說。
醉石之中起山莊
2006年6月18日,蔡廷輝的另一個園林“醉石山莊”開園——除了自身的園林之外,還是帶有經(jīng)營性質(zhì)的度假山莊。醉石山莊并非釀酒之地,卻是產(chǎn)石之鄉(xiāng)。它背靠蘇州東山,西臨太湖,筑亭可以坐看漫山紅橘,起樓可以眺望連天銀波。峰巒處處掛樓窗,泉聲絲絲入人耳。近70平方米見方的大型摩崖石刻唐寅的《吳門避暑》被蔡廷輝鐫刻在清泉流經(jīng)的崖壁險灘上,氣勢雄渾,是蔡廷輝所津津樂道的。按照他的設想,他要把醉石山莊做成一個專門的摩崖石刻的園林,而且他將窮其下半生把古今描述東山的古人詩句全部鐫刻在摩崖上。
為購買這座山莊的土地就曾讓蔡廷輝十多年前傾其所有。1993年春天,他到蘇州東山鎮(zhèn)當?shù)匾粦艮r(nóng)家去加工幾斤碧螺春,無意中發(fā)現(xiàn)橘林中有大片非耕地,地面上冒出十多塊大石頭,本是金石篆刻出身的他一下子來了興趣,便集資買下了這么多石頭。當時他只是隱約覺得日后可以給石刻做一些大的作品,誰知道日后他越挖石頭越多,再往后覺得還可以就地取材,就買下這塊地,用這么多石頭搭起一個別具風格的園林——醉石山莊。
由于醉石山莊占地近30畝,蔡廷輝施展起園林功夫來也更加方便,據(jù)說里面光石頭就有15000噸,而用石頭疊加起來的小溪最低跟最高水位相差有16米。園中的亭臺樓閣,也都是用當?shù)氐狞S石所搭。為了達到他理想中的效果,幾乎每搬移一塊石頭他都要親臨現(xiàn)場,指揮吊車,把巨石上下騰挪,直至看上去滿意,才讓工匠去用水泥封縫隙。尤其是近5年,從設計、購料、施工、監(jiān)督,幾乎都是他一手操辦,每每有點收入,便又如數(shù)投進去。于是,用石頭搭起了涼亭、堆起了池塘,用石頭砌成了瀑布和假山……
“蘇州的幾個園林,拙政園的大布局、章法,比如空間的留白、池塘的分割最好,但是選用的石頭不太好;留園比較精細,注重亭臺樓閣的細節(jié);而網(wǎng)師園則是小園林鐘秀的代表……”蔡廷輝說。醉石山莊要做的,就是和這些園林都不一樣的風格:以“石”開場,以“園”為題,以“刻”為中心。
嗜“樹”如命老本行
蔡廷輝幼時生活在蘇州一座典型的深宅大院中,父親為著名金石篆刻家蔡謹士。他自幼隨父學金石,習古畫,刻苦磨煉十余載,之后又于上世紀80年代參與蘇州一批老園林修復,久而久之,漸漸喜歡上有“凝固的詩、立體的畫”之稱的園林。他把自己獨特的篆刻技藝融匯園林之中,自然又別有一番生趣。然而他對別物的喜愛也是異乎尋常。
蔡廷輝對樹的喜好,往往讓人超出了想象。城中翠園樹木,果樹居多,有金錢柿、木瓜、芭蕉、碭山梨、銀杏、石榴等。而園中那棵碭山梨樹更是他自視為“伯樂相馬”的故事。
由于愛樹,他在蘇州城內(nèi)遠近聞名,蘇州舊城改造時挖土老板幾乎個個都認識這個嗜樹如命的老頭兒。某天晚上他接到一位朋友電話,說是城中要挖兩棵樹,看他要不要,他連夜爬起床,帶人趕到現(xiàn)場。不過對原來對方推薦的桂杉樹沒看上眼,卻對當時旁邊這棵長滿白花的梨樹充滿了興趣,立馬就開始移樹,就落根在自己院中一角。不久蔡廷輝卻意外發(fā)現(xiàn)開花的梨樹結(jié)了兩個梨,雖小卻討了個“吉利”的口彩,著實讓蔡老高興了一陣。也因為他那次“伯樂相樹”的經(jīng)歷,事后,中央電視臺《再說長江》欄目組還專門為他的梨樹拍了一集紀錄片。如今,這棵梨樹與園中其他果樹一樣,早已經(jīng)果實嬌艷欲滴。
而醉石山莊那棵鎮(zhèn)莊之寶——擁有800年歷史的羅漢松,更是他每天都要查看的對象,生怕出一點點小意外。這原本也是長在蘇州市區(qū)的古樹,因舊城改造,無地可以安置,蔡老一聽說后就立馬興奮了。他給主管方連打三次報告,專家連開了三次論證會,最終還是讓他把羅漢松移居到醉石山莊。而光為了把它的根莖移出地面,蔡老就動用了兩輛吊車。運來山莊后,他給這棵800年的羅漢松予以額外的照顧:一棵樹占有最大的空地,并獨享100個噴水頭。
蔡廷輝每天在自家各個園林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園中樹木生長狀況,有的樹死后,他也會心情郁悶上好長一段時間,甚至會責罵護園之人沒有好好看護。不過另外一個好處是,蔡廷輝的園里總是一年四季都結(jié)滿了水果,“一年四季根本不愁沒有水果,而且都是自產(chǎn)?!彼f。
園林瀟灑可終身
蔡廷輝常形容自己是“分文沒有渾身是債”的人,這些債主要是這些年為他的園子所借的錢。雖然有兩處私家園林,但蔡廷輝自身只是一個金石篆刻家,并沒有滾滾財源,兩個園林已經(jīng)耗盡了他的積蓄,而之前買下的醉石山莊也斷斷續(xù)續(xù)修造了13年。
蔡廷輝曾經(jīng)一度陷入了經(jīng)濟困境,兩個園子的續(xù)建也無從談起,最后不得不走上經(jīng)商道路。不過下定經(jīng)商的決心,還是出于家人的一次“抱怨”。有一次,在機關(guān)工作的女兒對父親說:“您留給我的這兩個園子叫我以后怎么養(yǎng)得起?。俊币徽Z驚醒夢中人。蔡廷輝造園林本是想留給后輩一些東西,如果沒有給園子想好出路,那以后會不會重蹈拙政園主人王獻忠死后園子被兒子賭掉的覆轍呢?
蔡廷輝的舊識、浙江商人張燁飛這時將他從困境中解脫出來。張燁飛與蔡廷輝進行合作,由蔡廷輝抵押貸款在蘇州最繁華的地區(qū)開設了茶館,免租給張燁飛經(jīng)營,雙方還定下協(xié)定:優(yōu)先考慮蔡廷輝造園所需的資金。
有了資金來源,使蔡廷輝頓時輕松了,不過他周圍的人都形容他“蔡老師身上裝不下錢”,他之后接連又進行兩次收購,不僅買下翠園南面的一塊地,又買下醉石山莊的周邊地塊,使面積達到近2萬平方米。
“我存款雖然一分錢沒有,但現(xiàn)在的胃口反而更大了,看見好的石頭、好的樹,甚至喜歡的都要!”蔡廷輝笑著說。 (本報記者曹俊杰 本報攝影記者高育文)
發(fā)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guān)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