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海岸的“涌現”建筑思潮
admin
2006-06-30
來源:景觀中國網
6月18日,一場名為“涌現”建筑思潮的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這也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非標準形體的生成與建構”研究課題暨ABB2006青年建筑師及學生作品展新聞發布
6月18日,一場名為“涌現”建筑思潮的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這也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非標準形體的生成與建構”研究課題暨ABB2006青年建筑師及學生作品展新聞發布會。著名建筑師徐衛國、馬巖松和雙年展組委會執行秘書長羅麗博士,以及美國東、西海岸及澳大利亞的三位建筑師發表演講。演講展現了西方世界新的建筑新思潮,也預示著一場新的建筑運動。
城市不斷的擴張、城市與建筑的復雜性,給以計算機生成設計為內容的“涌現”建筑思潮提供了發展機遇。美國建筑師Neil Leach簡單介紹了美國西海岸的建筑生成設計發展情況。美國的洛杉磯新的形態總是在舊有建筑形式中產生。那里有充滿靈感的好萊塢,有著名建筑師Frank Gehry。在洛杉磯,建筑師與好萊塢合作,進行動畫制作等工作,同時也設計了不少形態各異的復雜建筑。美國西海岸,有一大批建筑師在從事與形式相關的研究。一位年輕的女建筑師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研究形態構成和思考建筑的本質。她同時也從事時裝設計,將服裝看成身體的建筑進行研究,研究軟的建筑如何生成。作為新一代的建筑師,他們運用新的技術,去探索形式生成的可能性。
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的女建筑師Alisa Adrasek簡要地介紹了她的一些項目。她說,過去三四十年里,由于復雜性科學和自組織涌現的影響,很少有人再去提及17世紀的技術進步。涌現不僅關乎建筑領域,也牽涉到其它的社會科學,它無處不在。因此,擁有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們開始多方對話探討涌現的兼容性。從涌現的基本定義來講,高速發展與諸多力量的存在,將大大提高產生再涌現或者二次智能(second intellectual)的潛力與幾率。中國正在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發展,社會發展不斷與生活形態交互作用,這一事實構成了涌現的重要特征。
Alisa Adrasek列舉了一個簡單的實例。一個非常簡單的數學圖形,有簡單的單體并遵循簡單的規則,經過數代的生成,形成了異常復雜的圖形。
因為建筑或者建筑師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材質,同時也受制于現實條件,Alisa Adrasek主要討論了材質問題。如果飛越撒哈拉沙漠,可以看到沙漠呈現出一定的紋樣。在同一片沙漠中,人們可以收集到不同的紋樣模式,仔細看收集到的圖片,可以發現,構成這沙漠地區模式的單體(cell),與構成其它地區模式的單體有本質的不同。而該模式中的單體,彼此也略有不同。即便單體的本質和種類一樣,它們構成的模式還是會各不相同,呈現出復雜性。從制造的邏輯來看,單一材質借助同一模具重復生產,最終產物也會有所不同。
通過在沙漠上拍攝到的圖片,可以看到自然在不斷進行著材質計算,自然創造的模式美麗而驚艷,但它們不僅僅是在雜志上看到的那些精美圖片。它們容納了生命,它們富有表現性。透過自然造物的行為,可以發現一種簡單的邏輯和基本的法則。人們可以嘗試依據這一邏輯或者其它系統的邏輯來進行設計,這就是生成設計(Generating Design)的邏輯本質。
將材質制造與復雜性的邏輯聯系起來,Alisa Adrasek利用腳本和簡單的數學模型生成系統,將不同的行為結合,將不同的材質植入一個尺度相對較小的智能傳感表面,制造了可以根據虛擬環境指令分配不同的燈光、聲音與溫度的存儲空間。她們不但關心在電腦虛擬環境中的設計,還希望解決真正的建造問題,嘗試從一些簡單的幾何系統得到靈感,用它們來直接模擬特定材質與構造過程,研究結構的邏輯。實施中,她們采用了簡單的塑料板作為材質,利用激光刀組成一個非常簡單的系統,由不同類型的引力完成建構。此外,他們還想在某個智能表面實現水平游走與中心輻射等等。
Alisa Adrasek說,人們完成復雜工作往往會寄希望于運氣,但實際上所需的只是簡單而機械的編程,只要遵循簡單的規則,通過交互作用就能生成難以置信的復雜模式。曉安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