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高明:大樹進城殃及風景區
admin
2006-06-05
來源:景觀中國網
只有城市綠化禁止用大樹,鄉村和風景區甚至自然保護區中的樹木才能得以“頤養天年”。至于管理者“監守自盜”,破壞國有資源者,更應得到法律嚴懲。 近日,筆者在山東沂蒙
只有城市綠化禁止用大樹,鄉村和風景區甚至自然保護區中的樹木才能得以“頤養天年”。至于管理者“監守自盜”,破壞國有資源者,更應得到法律嚴懲。
近日,筆者在山東沂蒙山區考察,發現了驚人的一幕,起因于愈演愈烈的大樹進城。眼下正在建設新農村,我擔心有人借機使美麗的鄉村和自然生態環境遭受新一輪破壞。
破壞現場位于某縣林業局所管轄的林場。大樹販子們瞄準了這里生長良好的各種本土落葉喬木,五角楓、楓楊,甚至重要基因物種野生海棠(當地俗稱甜茶)。200多棵五角楓在楓林里“蒸發”了,只留下凌亂的樹坑,以及去頭的各種枝條。還有100多株楓樹雖然還在林子里,但它們的“胳膊”和“頭”已經沒有了。
那是樹販子們干的,為的是讓進城大樹們在現場適應,使營養先集中在樹干中,憋出新枝,好等來年進城用。在這個適應過程中,約20%的樹木死亡了。其用心何等“良苦”和“歹毒”啊!作為重要本地基因物種的甜茶,原有幾十畝天然林,現在已蕩然無存。
峽谷里溪流邊,幾十株百年左右的楓楊慘遭劫難。那些被“綁架”的大樹被用到山東某著名海濱城市“綠化”大廣場。
這些被移走的大樹平均胸徑在20厘米以上,樹齡在40年至100年之間,全部為天然樹木,整齊劃一,與鄉村進城的國槐、洋槐、榆樹等“雜牌軍”明顯不同。顯見,大樹進城已殃及國有林場、風景區。
此風不止,下一目標肯定是自然保護區。
該林場是上世紀50年代建的,90年代初被列為山東省森林公園,最近被列為縣級自然風景區,周圍就是國家級農業旅游觀光示范區,管轄這片近5000畝風景區的是當地林場。上面提到的大樹進城,以及伴隨的對上千株柏樹的砍伐,都是有各種名堂的,如間伐病樹、死樹、樹木“嫁接”(荒唐的理由,天然風景區樹木搞什么嫁接)等,這幾年來就是這么干的。據當地老百姓介紹,楓林原來是很密的,現在已經十分稀疏,剩余一些小樹。
大樹進城遭專家反對已經有五六年了,為什么不能有效地阻止呢?這里有十分復雜的原因。
對大樹進城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盡管生態學家和環境保護工作者反對,但一些園林設計人員和林學工作者卻“暗中”支持。更有人公開說,大樹進城能夠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鼓勵大樹進城。其實,通過大樹進城致富的根本不是老百姓。根據我們調查,一棵百年以上的老梨樹,苗木販子給的價格只是幾十元到一百多元,而雇用吊車費用每小時200元,大樹拉到城市就值上萬元了。其中的錢讓誰賺走了,不言自明。一些官員趁機“中飽私囊”是非常難免的,因為利潤空間很大。要是農民不給“紅包”,他的大樹就沒有人要,這樣,大樹就會變成柴火一樣的價。從林場和風景區購進大樹,老百姓更是沾不到邊,甚至出苦力的份兒都沒有。因為,一切都是在“悄悄”進行的。
最根本的誘因是用戶那里。當前,各城市,各縣城,甚至各鄉鎮無不在建大廣場,大綠地。為了迎合領導的“速綠”心理,綠化工程設計者們,就想到了鄉村和風景區里的大樹。要知道,這些本土的大樹,在20年前是沒有市場的。
筆者早在20年前就建議園林部門搞苗圃,種植一些鄉土樹種,得到的回答是長不活。現在,隨著園林建設生態化的呼聲提高,加上鄉土樹種的景觀效果高于外來樹種,需求量大增。然而,苗圃里并沒有這些物種,才有了現在的大樹進城。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措施,根本制止不住。筆者看到,素有文化底蘊的新建大學校園里,也充斥了進城大樹。許多是來自風景區,根本不是鄉村,因為老百姓不會種植五角楓等天然樹種。
關于大樹進城的害處各種文章都介紹過了,這里不再贅述。其實,根本的破壞是鄉村和風景區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大樹進城是以犧牲鄉村和自然為代價的,進入城市大廣場后,根本無美可言;相反,是非常丑陋的。
城市種樹完全可以從小苗開始,日本人甚至從種子開始。
如果一個城市充斥的是缺胳膊少腿的進城大樹,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這個城市沒有文化,是完全的暴發戶心理在作怪。
我們強烈呼吁國家采取果斷措施,停止大樹進城。只有城市綠化禁止用大樹,鄉村和風景區甚至自然保護區中的樹木才能得以“頤養天年”。至于管理者“監守自盜”,破壞國有資源,更應得到法律嚴懲。
作者蔣高明系中國科學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員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