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天池”讓人看到美更看到野蠻
admin
2006-05-31
來源:景觀中國網
5月29日《金陵晚報》報道說,南京城北幕府山上將出現南京最大的人工天池。天池占地大約50萬平方米,海拔高度70余米。目前該市園林局已經通過了該天池的設計方案。近幾十年
5月29日《金陵晚報》報道說,南京城北幕府山上將出現南京最大的人工天池。天池占地大約50萬平方米,海拔高度70余米。目前該市園林局已經通過了該天池的設計方案。近幾十年對礦產的不間斷開采,給幕府山留下了一個個突兀丑陋的大小礦坑,故引水造天池解決問題。
山被淹,也能成為風景,這不算什么新聞。十多年前在小浪底附近當兵,我曾多次去過那方貧瘠的山地植樹。后來,水的淹沒,使得“北方的千島湖”橫空出世,稱作天池未嘗不可。多年之后,和一些戰友提起來,竟然無心掛念湖的風景,難忘的只是在腦海里一遍遍過著電影的流動的民生圖象:有老婦人艱難地爬山拾柴,有村童跟在牛屁股后尋找生活。這是一種不能忘卻的紀念,紀念的焦點你可以叫做苦難。
“高峽出平湖”是詩意的,但海拔高度70余米的幕府山上將現大型人工“天池”卻不是詩意的結晶:引水造天池不過是在回天無術后的因勢改造。應該說,這里體現著城市的管理者和城市建設的設計者的智慧,這種計策可以審慎地推廣——沒有經濟的和科技的實力千萬別干,否則那將是另一場山水的浩劫。出于重復再重復的利潤追求,我們的土地上留下了多少這樣的“幕府瘡疤”,真正是“可憐無數山”!如果不是因為人們的貪婪永遠破壞了不可復制的環境,誰也不至于背負可能的罵名將山體鑿空。
所以,我們必能想通,當來自城市的智慧將瘡疤醫治后,具體的手術不能被看做是一種遮掩,盡管它某種意義上也起到了遮掩的作用,但是,為著不能忘卻的紀念——紀念的焦點你可以叫做災難——我們必須永遠讓那些災難的印記以一個合理的方式存在,和對人們施加影響。我有最大的理由來贊賞這樣一個容易被人忽視的細節:同樣是5月29日的《金陵晚報》報道說,特色天池只是這次幕府山設計總體規劃的一部分,同時還有9大特色景點將陸續出爐,包括綠色長廊等,其中設計的一個小點——采礦遺址園,將利用現有景觀,集中向人們展示礦場開采后留下的種種面貌:裸巖、陡壁、礦坑等等,展示的目的,是告訴人們大自然的人為破壞是多么的可怕和難以恢復。
我們從“礦山天池”看到美也要看到野蠻。與此有關的必要性不必贅述。令人警惕的是,一旦“廢物利用”產生的“尤物”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我們不是常常就忘記廢物給我們帶來的不愉快印象嗎?我們不是更青睞于“廢物利用”的技術嗎?我同意“廢物利用”的意識,可是,我不能同意只要這種意識,因為對產生廢物的教訓的念念不忘更為重要。當然,有人會覺得,具體的操作可能會讓不少人不知所措,甚至精神分裂:看到美景立即條件反射地想到悲劇,反反復復,不是自尋危機嗎?我覺得這個問題并不難解決,人的大腦之所以用來有理智地思索,而不是用來自己和自己打架,是因為人的思想需要確定一個主題。我認為,在對待“幕府天池”上,這個主題就是痛并快樂著。
齊秦先生唱過這樣的主題,很多年過后,他沒有因此產生任何精神毛病,我們也不會!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