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北京前門歷史文化保護區內的古建筑及街景布局,正在遭受著一場比拆城墻還要嚴重的浩劫,如果再不引起有關部門重視并加以保護,北京將會痛失古都的歷史風貌。”3月8日,萬選蓉、張文康、馮驥才、葉廷芳等8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合向大會提交了一份《搶救保護北京前門歷史文化街區》的調查性提案。調查顯示,普查登記在冊文物、保護院落甚至市級文保單位,都被列入了近日北京公布的拆遷名單之中。
現狀:80%保護院落被列拆遷名單
萬選蓉向本報記者介紹說,前門地區是明清北京城最繁華的商貿區,是北京古都風貌保護的重點地區,目前有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1處;這里還保存著大量無形的文物資產———老字號。這些歷史遺跡,無論是歷史名城的標志性建筑,還是反映老北京傳統特征的商業街、老字號、四合院、戲樓,都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中要求保護的部分。它們與周邊的歷史遺跡,共同構成了較為完整的北京古城風貌。“但自2005年10月份始,北京前門地區開始了成片的、有規模的拆毀胡同的‘危房改造’工程。”萬選蓉說,根據崇文區已公布的危改方案,拆遷幾乎涉及該區域所有60多條胡同的門牌,而2005年12月以來,崇文區陸續拆除了建于明代修于清代的鐵山寺、湖北會館等5處普查登記在冊文物。
“按規定普查登記在冊文物應該予以遷建,但調查發現,拆遷中文物古建構件如木材等均被賣掉,磚瓦則被砸爛,根本未按遷建的程序施工。”萬說。
《提案》稱,“按現在危改規劃和進度,到2006年年底,鮮魚口與大柵欄這兩片北京老城區保存最為完好的胡同將灰飛煙滅。眼下鮮魚口地區的長巷頭條、大江胡同、草廠三條、十條等保存完好的整片胡同,已在4個月間被夷為平地,整條街的老住戶被外遷。”根據實地調查,《提案》中一組數據讓人吃驚:崇文區鮮魚口地區文物普查單位共有57處,此次列入危改名單的有41處;保護院落原定80處,這次列入拆遷的有61處。
萬選蓉介紹說,前門大柵欄地區是北京目前保留最系統、最完整的一座民間歷史博物館。這里的傳統街巷胡同、老字號店鋪以及會館、錢莊銀號,像梨園舊居至今保存著明末清初的格局,充分體現了“京味文化”的特色。
2006年2月,宣武區政府也公布了同樣備受爭議的大柵欄地區的拆改方案,方案公布的拆遷名單中,也同樣涉及多處市級、區級文保單位、普查登記在冊文物與掛牌保護四合院。
“2005年大柵欄地區的煤市街擴寬,致使大柵欄地區被割裂成了兩片。而這一次對廊房頭條、廊房二條、廊房三條與西河沿、糧食店街、珠寶市街等街與胡同的改造,會徹底將大柵欄最為精髓的部分拆毀,由此歷史文脈將徹底被割斷。”萬選蓉說。
建議:老城區危改先聽證
2003年頒布的《北京地區建設工程規劃設計通則》明確要求:“什剎海、大柵欄和鮮魚口三片歷史文化保護區及其他歷史文化保護區的重點保護區內,要保持歷史文化保護區的傳統特征。這些地區的道路規劃設計將保持原有的胡同格局,不對胡同進行拓寬和路網加密。”《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中也明確規定:“應樹立舊城危改與名城保護相統一的思想。”、“歷史文化保護區內的危房,必須嚴格按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實施,以‘院落’為單位逐步更新,恢復原有街區的傳統風貌。”“但目前的現狀是,在鮮魚口地區共約1平方公里的區域里竟規劃開出7條道路,推土機在幾十條胡同作業,可見有法不依的情況已嚴重到什么程度。”萬選蓉說。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曾經對崇文區前門地區的房屋質量進行過詳細調查,結果顯示真正的危房只占5.37%。
“這意味著這個區域的房屋基本能通過修繕解決,根本無須現今的全面拆除方案。”萬選蓉說。
萬選蓉在《提案》中建議,國家文物局及建設部介入調查,叫停由目前開發商參與的破壞老北京歷史文化街區風貌的拆遷行為,針對目前的北京老城區危房改造方案召開專家聽證會。
萬說,把前門這片原汁原味的胡同區好好利用,既保護了北京的皇城風貌,為后人留下寶貴的歷史文化,又體現了人文奧運精神,吸引大量國內外游客前來旅游觀光,可做大北京旅游文化產業的蛋糕。
“值得關注的是,按北京市目前公布的老城區危改方案,2006年還有更多片的老城文保區也將進行類似改造,我們擔心兩年后北京城將完全失去古都的風貌,而這種失去是不可挽回的。”萬選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