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杭州灣擬建森林生態圈抵御臺風
admin
2005-12-06
來源:景觀中國網
選擇以鄉土樹種為主,應用“模擬自然”的技術和手法,通過人工營造與植被自然生長的完美結合,建設群落結構穩定、物種多樣性豐富、生物量高、趨于穩定狀態、后期遵循自然循環
選擇以鄉土樹種為主,應用“模擬自然”的技術和手法,通過人工營造與植被自然生長的完美結合,建設群落結構穩定、物種多樣性豐富、生物量高、趨于穩定狀態、后期遵循自然循環規律的“少人工管理型”森林景觀,這就是由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和浙江省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共同完成的《浙江省環杭州灣森林生態圈建設規劃草案(2005-2020年)》(簡稱《規劃》)勾畫的藍圖。記者獲悉,《規劃》已于日前上報浙江省政府審批。該規劃將投入127.64億元巨資,為環杭州灣沿岸城市群建起一面巨大的綠色“堅盾”。
據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規劃處楊躍軍處長透露,該《規劃》現已通過浙江省林業廳審批,其中海防林工程已隨今年國家沿海海防林二期工程同時啟動,“通過浙江省政府審批應該只是時間問題”。環杭州灣的天然“緩沖器”
環杭州灣沿岸城市群北靠上海,東向太平洋,被形象地稱為浙江的“金喇叭”,區域內包括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舟山等六個城市,共46個縣(市、區)。2003年環杭州灣六個設區市GDP合計達6496.95億元,占全省的69.2%。
然而,發展迅速的環杭州灣城市群卻不斷遭受臺風侵襲,幾乎每一次臺風,這里的城市都要受到不同程度損失。
據悉,環杭州灣森林生態圈將作為守護該區域城市群抵御臺風的第一道綠色防線。《規劃》顯示,其重點布防即是環杭州灣沿岸及舟山群島,新建內部林網達5.2萬公頃,再按照平原區綠化要求,加強對3.15萬公頃圍海造地區域的生態恢復。
森林生態圈的重要性在災難來臨時愈顯重要。去年印度洋海嘯后,科學家發現,泰國拉廊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在紅樹林保護之下,岸邊房屋完好無損,而與它相距僅70公里、沒有生態林保護的地區,村莊、民宅卻被夷為平地,70%居民遇難。
浙江省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工作人員介紹,除防御自然災害外,該生態圈還將成為解決環杭州灣生態環境問題,特別是水資源問題的重要途徑,《規劃》將把環杭州灣西部和西南部的山地森林建設成該地區乃至全省的“水塔”和“氧倉”。工程浩大期待民資進入
據楊躍軍透露,環杭州灣森林生態圈建設將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總投資將達127.64億元。根據《規劃》,生態圈建設第一階段從2005年-2010年,為森林生態圈基本構建階段;第二階段從2011年-2020年,為完善提高階段。
他表示,《規劃》投資的127.64億元超過了原預案的86.08億元,主要原因是環杭州灣地區經濟發達發展水平較高,建設成本昂貴。“《規劃》中工程建設除與國家海防林建設重疊的部分由國家財政負擔外,剩余部分將依靠浙江省財政和社會融資來完成,因此非常希望浙江民資進入。”
“《規劃》一旦實施,將使該區域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大大增強,并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進一步帶動當地旅游業和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其帶來的收益絕對超過投資。”楊躍軍認為。“近自然”森林群落建設理論
這個新近完成的《規劃》項目函蓋所有環杭州灣城市群,規劃范圍44958平方公里,占浙江全省面積的44.2%。規劃將把環杭州灣構建成可持續發展的森林生態大系統。
較以往森林生態圈規劃不同的是,環杭州灣生態圈在森林建設理論上具有較大突破。“規劃該生態圈時,我們采用了‘近自然’全新森林群落建設理論。”楊躍軍介紹說,這種理念將貫穿整個生態圈建設,以潛在自然植被和群落演替的基本理論為依據“由此回避種植外來景觀大樹所帶來的各種弊端,以解決目前森林景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