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一、名城發展定位,應將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城市生態設計策略有機結合起來
名城發展定位,應根據各自的特色,將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城市生態設計策略有機地結合起來。
江西肇慶城區擁有得天獨厚的風景資源和良好的自然生態基礎,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屬典型的背山面水的城市品貌。城區周圍有群山環抱,南面有西江繞城而過,中間環抱七星巖景區,倚山臨江環湖,與城區外圍的山林綠化圈,構成“一江兩湖三峽四塔”的城市空間格局,形成自然造化,巧筑營構的山水城市天然格局,奠定了創建生態型山水城市的基礎。
肇慶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豐富多采,與前人作出的種種努力息息相關,市委市政府以肇慶歷史文化和現實狀況為依據,將城市發展定位于花園式、生態型、現代化城市,是切合肇慶實際,適應時代潮流和社會發展的。其中從肇慶市作為風景旅游城市的基本特性出發,實現城市景觀風格、園林綠化布局、城市交通結構、市政基礎設施等總體布局協調發展的城市格局;追求生態環境優良、經濟持續增長、社會文明進步,保持社會、經濟、環境協調發展,建設良性生態平衡的花園式風景旅游城市和最適宜人居的生態型山水城市,更體現了以人為本,促進歷史文化名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二、必須正確處理現代化建設和歷史文化保護的關系
一個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狀況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特別是在歷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跡是它們的生命。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必須正確處理現代化建設和歷史文化保護的關系。如何正確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筆者認為,必須將發展與保護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現代化建設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相得益彰。文物古跡的破壞是不可再生的。以肇慶包公祠為例。包公祠修建歷史悠久,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盡管我們現已在大菜園村重新修建了包公祠,但畢竟已經不是原物,它的價值,它在肇慶人民心目中的地位,遠不能同原物(原城西包公祠)相比。文物古跡是歷史文化名城的生命,“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當然,重視保護并不是否定開發與利用。我們應該在重視文物古跡安全的前提下進行開發與利用,在開發利用中繼續加以保護。
三、提高市民綜合素質
人,是歷史文化名城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有什么樣的人,就有什么樣的城市。但遺憾的是,許多人對自己生于斯,長與斯的名城歷史和現狀了解不多,知之甚少,對有關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更是一無所知,導致了文物被毀等種種令人遺憾的現象。此外,由于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質、富裕程度、創造能力、家庭構成等方面不同,居民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導致一些社會丑惡現象,犯罪行為屢有發生。居民自身也存在有悖社會文明的行為。如不遵守交通規則、隨地吐談、在公共場所搶占位子、亂涂亂畫、搶道行駛、隨地便溺,隨扔廢物、損害公共財產,沿街商店隨意侵占人行道等等。這些現象,有待于社會、政府通過法律的、政治的、行政的手段,實施懲治與教育培養相結合的管理。要使歷史文化名城可持續發展,人們在城市應有約束、自治、自控的能力,城市建設應和城市的管理、整治相結合,歷史文化名城更應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和法規,維護良好的城市景觀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