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瑾:歷史文化名城如何實現雙贏
admin
2005-09-26
來源:景觀中國網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發展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問題越來越復雜。 由于缺乏保護意識,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古跡被破壞的例子不勝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發展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問題越來越復雜。
由于缺乏保護意識,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古跡被破壞的例子不勝枚舉。有的城市在對舊城的改造過程中,不重視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大拆大建中毀壞了眾多古跡和園林;有的城市高層建筑已深入到舊城中心或關鍵部位,造成了對城市景觀的嚴重破壞,成了城市建設永遠的遺憾;有的歷史文化名城在改造中將古街和民宅整體拆除,造成的損失無可挽回。城市建設中文化保護意識的淡漠,使得一些歷史悠久的城市傳統中斷,一些文化遺跡已經銷聲匿跡,城市失去了部分的記憶。
盡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文化遺產的總數中國位列世界第三位,但在歷史文化名城占據1/3份額的世界級文化遺產名錄中,中國103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卻只有平遙和麗江兩座小城市列入,而像北京、西安這樣赫赫有名的古都以及其他百余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卻因為歷史風貌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而無緣進入。
價值取向和利益訴求決定了管理者的行為方式,也在一定的程度影響了事情的結果。開始于上個世紀50年代的麗江古城保護,就是由于當地政府沒有立足舊城改造進行城市建設和發展,而是做出了保留古城、開發新城的決策,使得古城可以完整地保存,并使得古城和新城并存發展。古老街巷曲折有致,民居建筑高低錯落,小橋流水、納西人家的詩情畫意不僅展示了古城文化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也吸引了大批游人前往,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發展并非對立關系,而是可以相輔相成、和諧互動。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完全可以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動力和資源。而歷史文化名城則可以通過保護性的開發創造新的輝煌。在推進文化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豐富的、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將為城市發展提供強大的后發優勢,為城市快速發展提供重要的動力支撐。而要做到保護與開發并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首先要求政府的決策者和管理者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樹立“開發是政績,保護也是政績”的概念,注重文化資源的保護和繼承,特別提防只重視城市物質改善而忽視城市文化內涵構建、大肆拆除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街區、胡同、建筑、破壞城市原有風貌、中斷城市的歷史的行為。
任何一座城市的建筑風格、歷史遺存和文化軌跡都是區別其他城市的特性,只有尊重城市的歷史,善待城市的文化資源,進行很好的保護和繼承,才不至于在城市建設中失去文脈和特性,才能談到城市的進一步發展;而歷史文化名城由于具有深厚的文化遺存和豐富的人文資源儲備,在發展文化產業上有先天的基礎條件和內在根基,應該在做好保護性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有利條件,深入挖掘和整合城市人文資源,拓展城市文化產業,變文化優勢為經濟優勢,實現歷史文化名城的輝煌和騰飛。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