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城市規劃,這是每個國家城市空間發展爭論不休的話題。一直以來,人們往往熱衷于討論新北京的城市規劃,而對已有古城規劃、新舊城之間的關" /> 城市規劃,這是每個國家城市空間發展爭論不休的話題。一直以來,人們往往熱衷于討論新北京的城市規劃,而對已有古城規劃、新舊城之間的關">
元大都四合院第一次有圖紙的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這是每個國家城市空間發展爭論不休的話題。一直以來,人們往往熱衷于討論新北京的城市規劃,而對已有古城規劃、新舊城之間的關系不加思索。事實上,目前新城規劃中已經漸漸顯現出盲目規劃帶來的弊端。
古城能夠傳承至今實屬幸事,元大都四合院,第一次有人勾畫了理想之城,真正按照規劃設計了當時的民居建筑,四通八達的胡同,錯落有致的四合院,開放式的城市街區,北京古城實現了人類的第一次宜居規劃。為此,記者對中國文物研究所文物資料信息中心副主任劉志雄進行了專訪。
■元大都設計“理想城”
元大都一個叫劉秉忠的漢人主持設計了“理想城”。他在設計元大都時堅持實踐儒家“以禮治國”的理論,歷史曾有王城理論存在,但從來沒有被人實踐過。而劉秉忠完成了這個使命,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按照“設計圖紙”進行合理有序的規劃而建立古城,“南、東、西各3個門,北2門,共11門。城內南北、東西各有9條大街,大街之間由正東、正西的胡同構成四通八達的開放式城市網絡”,劉志雄說,橫平豎直的布局即使現在看來也令人驚嘆不已,這是完全開放式的建筑結構,每條街區胡同都能穿越,“不像現在的社區,走進去什么也沒寫,走到頭才發現是‘死胡同’,元大都的胡同設計是非常規整的,這是中國幾千年文化、哲學的結晶”。
元大都的建造并沒有在金中都舊址基礎上,而是將城址選在了中都以北。這樣“定位不僅僅是因為中都毀壞嚴重,難以收拾,更重要的是看中了中都北面那條狹長而清漪的水域———海子”,劉志雄說,這個部分就是現在北京城中的中海、北海和什剎海這一水域,水貫穿城市的命脈,糧食、物資的運輸途徑通過水路更為方便,而元大都的中心點就設在海子“折彎”的東端,就是現在鼓樓的位置,以它的正南北確定為城市的中軸線。
■明北京四合院是改造而不是毀滅
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國,同年8月,大將徐達攻占大都,改為北平,明朝建立。“歷史經驗證明,王朝的更迭,前朝都會遭到毀滅性的破壞,這不僅是政治上的需要,更是勝利者復仇心態的體現,幸運的是,元大都沒有被毀滅,而是采用了改造”,劉志雄說。
之后,城市核心宮城的位置整體南移了,因此南城變得狹窄局促,所以就將元大都南城前推二里,成為明內城南垣。明北京城內城、皇城、宮城三重城池環環相套,相輔相成,內城就這樣形成了。“人們都知道的景山公園,因為城市向南城推進二里,也就成了北京城的中心點,景山猶如綠色的屏風,為紫禁城擋住了冬季凜冽的西北風,也擋住了登上鼓樓眺望宮城的人們的視線,更是紫禁城背山面水的絕佳風水。”
劉志雄說,明嘉靖三十二年,為了保護南城外所形成的經濟區,在南城垣外五里增建外城,而北京城內只有南城有外城,于是就出現了“凸”字形的城市輪廓。至此,北京城的建造結束,此后也沒有出現新的結構上的變化。
■真正四合院沒有倒座房像保護文物一樣保護古城
四合院傳承至今,依然保留著元大都的設計格局,胡同、街都還存在,只是有些早已滿目瘡痍。有的四合院因為年久失修,早已變成了危房;有些因為歷史原因,四合院內部格局已經發生了變化,比如,正規四合院都應該是三進或以上的院子,但在一些家族破落賣院子時,很多買家沒有能力購買整套四合院,于是就將其拆分成幾個院子,然后加上門。劉志雄說,實際上,四合院都應該是正座房,只是因為買賣原因改了格局。不過,這絲毫不會影響四合院的傳承與發展,因為元大都先進的城市設計理念沒有消失。
有些人提出:四合院如此“破”、“舊”,是否還有保留價值,劉志雄說:“如今,現有四合院盡管不是元大都時期設計的原貌,但卻保留著古城的整體結構。北京古城屬于重要文物,就像恐龍化石一樣,今天挖掘出來的骨頭因為化學影響肯定與當時的骨頭有差別,但卻完整體現了恐龍的基本結構特征,這是文物,是需要保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