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請拆”凸顯古城保護之惑
admin
2005-08-10
來源:景觀中國網
壇家弄,這是一個在蘇州地圖上很難找到的地方。隨著蘇州古城保護、開發的力度向縱深推進,這里的居民也在醞釀一個長久以來的夢想:拆遷!使他們萌發這個夢想的理由是:這里的生活
壇家弄,這是一個在蘇州地圖上很難找到的地方。隨著蘇州古城保護、開發的力度向縱深推進,這里的居民也在醞釀一個長久以來的夢想:拆遷!使他們萌發這個夢想的理由是:這里的生活條件實在太差了。而來自政府方面的消息卻給他們當頭潑了盆冷水,出于古城風貌保護的需要,壇家弄不僅不拆,還要保留。這對拆與留的矛盾,凸顯出蘇州古城風貌保護過程中“魚與熊掌如何兼得”的困惑,也把古城保護這道“世界難題”又一次擺在了世人面前。
現狀
拆遷:居民們最大的夢想
壇家弄,坐落在蘇州古城區西北街北面的一個小豁口里,十戶人家,兩排連片的矮平房把一條小弄堂擠得只剩下一條不足1米的過道。就是這么一條窄窄的過道,已經存在了100多年,它見證著蘇州古城的歷史變遷,也記錄了現在居民們飽受的生活不便之苦。
在一個炎熱的夏日上午,壇家弄七號傳出一陣猛烈的咳嗽聲,此時,78歲的唐阿婆正在做午飯,油鍋里躥起的油煙熏得她兩眼火辣辣的,喉嚨被嗆得有點嘶啞,一陣猛烈咳嗽后,才稍稍舒服些。唐阿婆住在這里60多年了,使用的廚房一直是老房子里的一個小角落,由于無法安裝抽油煙機,她每天只能忍受著嗆人的油煙。唐阿婆說,油煙還能忍受,最不能忍受的是下雨天。
每逢下雨,家里的盆盆罐罐就得傾巢出動,東接一盆水,西補一塊漏,一家人別想睡個安穩覺。常常這邊才補好漏洞,下次又不知道哪里又漏雨了,唐阿婆無奈地說:“房子太老了,修不好啦。”,她又無限希望地說:“我這輩子做夢都想住上新公房,家里清清爽爽,多好。”
唐阿婆的兒媳婦陳阿姨,住在壇家弄也快40多年了,她最盼望的事情也就是拆遷。10多年前,眼看著西北街南面拆遷改造,她就盼著北面也能盡快拆遷改造,但一切都沒有變化。如今,又有房產開發商在壇家弄后邊建小別墅了,可壇家弄的改造還是悄無聲息。
陳阿姨說:“盼不到拆遷,我們只好把老房子簡單裝修一下,改善一下生活條件。”即使如此,陳阿姨家的衛生間里也無法安裝抽水馬桶,原來由于地勢較低,他們無法將管道通到外邊的陰溝里。于是,她不得不每天一早起床,到離家百米多外的管公弄公共廁所去倒馬桶。
不僅如此,洗澡、飲水、排水也成了陳阿姨的煩惱事。壇家弄的自來水是上世紀80年代接通的,隨著這里的居民日益增多,水龍頭里的水流也越來越小,每天陳阿姨一家得瞅準下午用水低峰的時候,趕緊燒水洗澡,否則到了晚上,水流便細如發絲了。平時,她家用一只大水缸儲存飲用水,井水已受化糞池污染,不能喝了。由于壇家弄只有一條陰溝排水,居民把化糞池內的污水直接排放到陰溝里,炎熱的天氣里,壇家弄彌漫著一股臭烘烘的味道,讓人掩鼻不及。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陳阿姨只能日夜關閉門窗,一來擋住臭氣,二來免得小偷光顧。
拆遷,離開這里,成了唐阿婆和陳阿姨此生最大的夢想。
爭議
抉擇:拆與不拆間的困惑
戴軍,是一名醫生,他在壇家弄里長大成人,也是一名請求政府拆遷的堅定呼吁者。
從去年開始,戴軍陸續在蘇州規劃局的網站上發表言論,力主對西北街這片破敗的區域進行拆遷改造。他說:“目前,庭院小區搞得熱火朝天,讓我們心中羨慕不已,同時又非常的郁悶。我們想,等到新房子造成的那一天,我們西北街壇家弄就真的永遠成了一個被歷史遺忘的死角。”他表示,只要生活條件能得到改善,住得離城區遠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戴軍所說的庭院小區,原來為蘇州光明絲織廠和蘇州市三中北校區,該地塊于2001年被拍賣,正好位于壇家弄北面,這里將建成一片具有蘇州庭院風格的別墅群。目前,庭院小區中間,正在開一條馬路通往南面的皮市街,西北街壇家弄成為“公管弄以西,西北街以北,庭園小區以南,西北街證券公司以東”之間的一小塊地區,戴軍把它描述為“城市里的農村”。
對于這片“城市里的農村”,蘇州市規劃局卻另有安排。2004年8月31日,蘇州市規劃局有關工作人員在網站上答復戴軍。
據答復稱:根據規劃,東西北街沿線將規劃為博物館群。目前東西北街規劃有佛教博物館、證券博物館、工藝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和園林博物館等。今后,東西北街沿線將成為主要的旅游線路。為進一步保護好古城風貌,規劃保留了具有特色的蘇州傳統風貌建筑。通過對古建筑的功能調整、修繕、整治,形成西北街的特色與亮點。公管弄西,西北街以北的風貌較好建筑均規劃為保留建筑。故拍賣地塊紅線未將此處納入。
對此答復,戴軍認為壇家弄破敗的房屋并不能體現古城風貌,這些危舊房屋不僅毫無文物價值,而且讓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無法得到改善,他堅持呼吁把壇家弄十家住戶早日規劃到拆遷戶之列。
對戴軍的呼吁,2004年11月8日,蘇州市規劃局有關工作人員再次作了回復。他們認為,東西北街片區規劃中,這里將形成古城內主要的旅游線路。壇家弄住宅區具有上百年歷史,歷經滄桑,市政基礎設施欠賬多,房屋質量差,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低。規劃從維持古城傳統風貌出發,經過專家領導再三研究認為該片住宅區風貌較好,能夠代表蘇州傳統建筑的格局和肌理,不宜拆除。規劃考慮今后該處老住宅區可通過市場化運作,參照平江歷史街區古建筑修繕的方法,在使用功能加以調整、建筑進行整治維修、市政基礎設施到位等方面完善后予以重新利用,以達到古建筑保護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目的。
蘇州市規劃局的兩次答復,終于讓戴軍明白,壇家弄的拆與不拆正好騎在了古城風貌保護的“墻頭”上。拆,意味著可能造成古城風貌遭到破壞;不拆,意味著十戶居民將繼續忍受生活不便之苦。
視點
求解:古城保護上的難題
蘇州是一座有著2500多年歷史的古城,同時又是一座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城市。隨著經濟發展和歲月的更迭,古城保護這道世界級的難題,在蘇州也越來越凸顯難度。古城內的老建筑拆還是不拆?也成為多方關注的焦點。
蘇州市歷任領導都指出,蘇州城市的性質,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二是重要的風景旅游城市,三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沒有了第一條,就失去了蘇州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古城是蘇州最為獨特的不可替代的財富,是最具競爭力的財富。古城是源,經濟是流,只有保護好源泉,經濟之流才會永不枯竭。經過多年的努力,蘇州古城保護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目前,蘇州正準備將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蘇州市規劃局有關人員表示,全面保護古城風貌是蘇州城市規劃執行的一貫方針政策。蘇州大量古建筑、古典園林、名勝古跡、傳統民居等要素是構成蘇州古城風貌的重要方面,必須以審慎的態度對待古城的歷史遺產。當前,蘇州古建筑面廣量大,保護與發展這一對矛盾日益凸顯。古建筑特別是傳統風貌尚好的民居的保護和利用也是擺在當前城市規劃工作面前的一大課題。
圍繞保護與開發古城的爭論也一直在繼續。民間人士評論說,老百姓不可能喜歡破舊狹小、陰暗潮濕、交通不便的老房子,老百姓喜歡的就是寬敞明亮、交通方便的新房子。保護古城風貌很重要,改善百姓居住條件也很重要,如果片面強調保護古城,那蘇州古城就無法發展,如果片面強調改善居住條件,那可能蘇州早就像國內大部分城市一樣,老城拆得精光了。這是一個矛盾,蘇州古城要保護要發展,這個矛盾必須解決好。
有人提出,如果是機械的、教條的理解“古城保護”,那么古城內什么東西都不能動了。抱這種觀點的人不僅是無視百姓生存環境,也是沒有正視古城建筑的現實。一方面要為古城保留記憶,一方面要滿足老百姓強烈的改善生活條件的心聲。合理的做法,就是老房子不拆遷,但是政府要花一定財力搞好老房子的改造。因為要保護古城,居住在老民居里的老市民等于作出了犧牲,所以政府應該有所補償。
該拆的要拆,該改造的要改造,該修復的要修復,拆與建之間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有關規劃專家認為,拆與建,改造與保護,矛盾的對立面在某種條件下可以實現統一。這就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從古城整體的角度,從體量、格局、風貌上設計各種整舊如舊、新舊協調的步驟,因地制宜、因房制宜。關于改造的資金投入機制問題,同樣可以尋找到魚與熊掌兼得、實施公共財政與保證重點投入的平衡點。吸引民間資本、企業資本、甚至外資,共同進行古城保護的大工程,用市場“無形的手”去提升古城的價值。
經驗
先例:南京“南捕廳模式”
不僅僅是蘇州壇家弄有著如何取舍的“痛”,隨著城市的發展,全省各地舊城文物、歷史街區的保護和城市建設的矛盾問題都日益顯現,歷史文化名城南京此種問題尤為突出。
針對蘇州規劃專家認為壇家弄住宅區風貌較好,不宜拆除的觀點,南京市規劃局綜合處王宇新處長表示了一定的贊同。
“蘇州壇家弄,我曾去參觀過啊。”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記憶猶新地說,對這種有年代、有價值的住宅區,一般還是應該不拆,并基本保留。規劃中應對其外形格局、建筑材料予以保留,而內部設施則應按照現代人的需求予以改造、整治維修。“我們南京的‘門西’歷史文化街區的情況,跟壇家弄很相似。現在,‘門西’就在保護古建筑同時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前提下,規劃繼續讓老百姓居住。”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由于城市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南京舊城區內保留下來的完整傳統居住區已所剩無幾,而“門西”則是舊城區邊緣地帶遺存下來的較大規模和較為重要的一片,具有非常大的城市更新研究的價值。該地區由于位于南京古城西南端,因其地處于中華門之西,故稱“門西”。在這里除了保留有不少傳統民居和街坊之外,還有很多重要明清的文物保護單位,如明城墻遺址、胡家花園、釣魚臺河房等,由于房屋老化、破損,城市建設發展等方面的原因導致該地區的發展呈現出城市舊區的通病,如居民住宅破舊、基礎設施陳舊、道路狹窄、規劃與建設滯后。拆遷或是改造,已勢在必行。
去年5月份,南京市規劃局組織開展“門西地區保護與更新規劃”編制工作。在《南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中,南京也明確規定,包括“門西”歷史文化保護區在內的“城南傳統民居風貌區”,除了保護以文保單位為代表的有歷史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古建筑,更重要的是保護其特定的歷史風貌,即傳統的街坊和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該《規劃》還規定,“首先要保護整體風貌,保護構成歷史風貌的各個因素……切忌大拆大建。”
與壇家弄一樣,改造資金從何而來,至今還是未正式啟動改造的“門西”地區的一塊“心頭之痛”。王宇新處長指出,壇家弄如果想通過企業資本、或是外資直接投資等方式來吸引外資,那還要綜合考慮考慮。首先這部分錢數量較大,企業、外資不一定會拿出那么多來;其次企業、外資投資都帶有商業化,也許反而會破壞壇家弄的風格。“你想,壇家弄要是打上某企業的廣告,它的歷史味道就被破壞了。”王宇新笑著說。
王處長認為,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壇家弄附近地塊的相關優惠政策,以吸引外資增加,籌集相關保護、改造的資金。南京城南老城區的南捕廳街區就是很好的例子,雖然增加了商業氛圍,但卻保留了歷史文化的“原汁原味”。“蘇州之前有改造成功的先例。”王宇新回憶說。
王處長提到的南捕廳街區,在金洽會上就被作為“城南遺風”的招商項目推出去。改造后的南捕廳借鑒了上海新天地的開發經驗,將游、吃、住、購、行、娛等諸多元素結合在一起,但開發的同時,盡量保持甘熙故居、街區歷史上曾經興盛的手工業街等歷史文化的“原汁原味”。
新聞鏈接>>>
蘇州古城保護有了更嚴格法規
蘇州市政府常務會議日前通過了旨在進一步加強古城保護的行政法規《蘇州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辦法》和《蘇州市城市規劃若干強制性內容的暫行規定》。這兩個地方法規將于6月1日起正式實施。
《蘇州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辦法》是蘇州市首部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的系統立法,其中將該市已有的非常分散的相關法規有機地組織起來,并補充了一些新的內容,強化了一些容易忽視的問題。
蘇州市從20世紀80年代初就編制了《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然而,隨著城市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和發展,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城市經濟建設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古城保護所面臨的困難也越來越多,比如,隨著機動車輛的驟增,古城內交通十分擁擠;許多廠房、單位房和住宅樓,穿插于古城之中,與古城總體環境風貌不相協調;在規劃設計方面,建筑布局形式單一,與古城傳統風貌有較大差距;一些有價值的古建筑和大量的傳統民居年久失修,目前在政策、資金及技術等方面還沒有有效的辦法給予維護和修繕。
該《保護辦法》提出,要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整體性和歷史文化遺存的原真性”,要保護路、河平行的雙棋盤城市格局和河道、街巷、道路景觀;要保護骨干水系及小橋流水的水巷特色;要保護古典園林及古建筑等文物古跡;還要重點保護平江、山塘、怡園、拙政園、閶門5個著名文化保護區和39處歷史地段以及盤門、觀前街、十全街3個傳統風貌地區。
該《保護辦法》所提出的保護范圍比以前的保護規劃擴大了。比如閶門就是一個新增加的歷史文化保護區,而其他幾個歷史文化保護區的范圍也適當擴大了。原本一些沒有被強調的問題,如“保護近現代優秀的建筑”這次也與歷史街區一道被納入保護內容;蘇州自創的“控制性保護古建筑”的概念進一步得到延伸,提出了“控制性保護古鎮、古村落”這一新概念。
根據該《保護辦法》和《暫行規定》,蘇州市今后將突出古城的歷史、文化、旅游功能,淡化其他功能。古城內將控制居住人口至25萬人;古城內要調整工業布局,不再新增工業和倉儲用地,現有的工廠、倉庫不得擴建,影響古城保護的應當逐步搬遷;優先發展輕軌等公共交通,控制過境車輛進城;搬遷中專以上學校和行政辦公用地,嚴格控制中、小學和醫院等有較大人流、車流的公共設施規模;除個別地區外,不得新建大型商貿設施。
該《保護辦法》還對古城水系的保護規定得更為明確,規定要保障水系的完整和暢通,在重點地區應當恢復骨干水系,不得占用、破壞或者填埋、堵塞、縮小現有河道;保持原有河道的駁岸、古橋、河埠等,新建的不得破壞傳統風貌等。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