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近日,梅州市在創建“國家優秀旅游城市”" /> 近日,梅州市在創建“國家優秀旅游城市”">
在古城南門邊嬉戲的小朋友。
古城里的明代民居。
古城的十字街口。
古城內古色古香的祠堂。
城中屹立的清代石旗桿。
近日,梅州市在創建“國家優秀旅游城市”、開發旅游新景點普查中,在地處蓮花山脈深處的豐順縣建橋鎮發現一座始建于元末明初的古城,至今已逾600年。
元明清三朝古建筑集于一城
這座被當地人稱為“建橋圍”的古城占地面積近1平方公里,城內占地1.57萬平方米,整座建筑外形像一座城堡,呈長方形,外圓內方,古城四周有護城河水環繞,遠眺整座城像浮在水面的一條大船。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及古城四周數千米既當城墻又當屋墻的城墻,至今仍保存完好并非常堅固。城門外墻高而厚,城門內架設木樓棚和內寬外狹槍眼孔,結構緊湊,并設封火墻不露桁桷,利于群居和防賊御敵。
元末建橋圍的創建者目前已無據可查,但據當地史料記載,建橋地屬丘陵山區,土地肥沃,有利農耕,地處山嶺均屬蓮花山脈,南北兩面高山屹然對峙,有利于林業開發。建橋圍古城最后形成的建設者為明代中期梅州州牧張德達。他原居福建上杭,在任廣東嘉應州(今梅州)州牧時,遭戰火紛爭難歸故里,明隆慶年間(1567年~1572年)在此創基。
如今城內約有上千間房屋。這里既留存有元末古巷,更多的房屋是明代飛檐式的四合院建筑,也有清代防火山墻式建筑混雜其中,它是目前梅州地區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座保存有元、明、清三朝古建筑的古城。
城中排水通風防火設計令人叫絕
從小在古城長大的豐順縣供電局張局長告訴記者,建橋圍古城遵循外圓內方的理論,建造橢圓外廓,內圍屬方形。古城內商鋪俱全,冷兵器時代抵御外來強敵時,四座城門一關派人防御,古城便固若金湯,城中居民一兩個月不出城門仍可過平時一樣的正常生活。
古城設計還有幾個奇特之處:一是城內街道和古巷里看不到一條排水渠。但不管下多大的雨,城內從不會淹水;二是城內建筑物的通風采光設計令人叫絕,大大小小24幢四合院式建筑,每幢建筑物的通風采光都恰到好處,冬暖夏涼;三是防火設計非常先進,除古城四周有護城河環繞外,房與房之間還建有防火山墻,家家戶戶院子里都有水井與廚房相近,井水長年不枯,既便于生活,也利于防火,數百年來城內從沒有發生過大的火災。
政府將為古城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歲月悠悠,600多年來,戰火兵燹不斷,外面世界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建橋圍古城卻固若金湯般完好地保存了下來,這得益于古城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
在古城居民家中,張貼在廳墻上用毛筆正楷書寫的《朱子治家格言》仍觸目可見。在這里,歷史沉淀了先人們的優良傳統:重孝、崇文、安貧樂道,至今仍深深影響著古城人的生活。
據建橋鎮譚副鎮長介紹,目前當地政府已將保護、開發建橋圍古城列入議事日程,并著手準備材料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他們將抓住梅汕高速公路開通和206國道改造后建橋交通不再閉塞的機遇,早日將建橋圍古城開發成旅游景區向國內外游人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