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大街100號(北樓)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一層 Email:info@landscape.cn
Copyright ? 2013-2022 景觀中國(www.36byz.com)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8035號 京公海網安備 110108000058號
今天倫敦的船塢區(Dockland)是一個繁盛的特色地段,商人和藝人、美術館和健身房、學校和銀行混雜其中。這里有著明顯碼頭特色的建筑和摩登光鮮的年輕人,替文縐縐的老城倫敦添了一種不一樣的味道。外地人恐怕很難在這兒找到它曾經一度衰敗的痕跡。
集裝箱毀滅千年繁榮
早在羅馬人的時代,倫敦泰晤士河邊上就有很多從遠方到來的船只,可以說是英國最早的重要港口。羅馬人的離開沒有讓泰晤士河上的船不再來。英國這個國家的崛起,反而使之成為了更為重要的進出口港。這里見證了大英帝國作為世界上最強的工業國家和航運國家的光輝。工業革命之后,英國的工業產品就是從這些泰晤士河邊的碼頭遠銷全球的。全球各地的貨品也是從這兒上岸,來爭市場。從航運業衍生出來的服務業、二級工業,把河邊變成了鬧市。上一個世紀60年代初倫敦的船塢區還在急急忙忙地加建船位和倉庫,但是時移世易,到了60年代末這兒就變得一片蕭條。
當時由于集裝箱的出現和世界范圍內航運業的改變,泰晤士河邊的碼頭一下子就變得沒用了。在這兒生活的工人、老板都必須要面對這看不到盡頭的冷清。從前是忙不過來,現在是人浮于事。老板們要改變策略接受集裝箱也不可能,根本沒地。不斷上升的工錢、倫敦市中心繁忙的交通,也都不利于這里變成集裝箱碼頭。要保持繁榮,舊路是沒有了,必須要找到新路。
起死回生的新思潮
不過可說幸運的是當時關于城市發展的新思路已經悄悄展開,并且進入了立法階段。1968年的“市鎮和郊野法”在體制上確立了公眾參與施政的權利。在公眾權利高漲的情形下,有不少新的交通政策和計劃,使公眾出行更為方便。同時也改善了不少地區的交通狀況。1972年的“本地政府法”重新畫了行政區,通過對所屬計劃的取舍,把流出了城市的財政資源取了回來。1977年的白皮書強調了在工業、住房、商業上私人財團參與的重要性。1978年的“城市核心地區法”賦予了一些地方管理機構重新發展的權利。在這條法例之下,權到財到,設立了“市區計劃”(TheUr-banProgramme)。“市區計劃”最終成為了每年為10000個城市計劃買單的大戶。通過這些舉措引起了更多人對市區重建的關注。
1980年的“地區政府計劃和土地法”把半官方的“市區重建局”引進了人們的視線。當時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又以“市區政策”取代了各個地方政府的“地方政策”,使扭轉市區衰敗的政策得到廣泛的推行。市區重建的手段通過官方的立法、半官方的執行、私人財團的投資參與,慢慢從政府包攬,變成了市場主導。被視為這些手段的正面結果的就是泰晤士河邊上的船塢區。
今天讓人側目的破敗馬路沒有了,人們看見的是重又清澈的泰晤士河水和上面的帆船。這里還有達到奧運標準的劃艇賽道、帆船訓練中心、全倫敦最大的展覽中心、東倫敦大學、倫敦市區機場和一套一居要賣20萬英鎊的公寓房。四通八達的輕鐵,別具特色的地區景觀,也使船塢區里的居民變得更多元化。把“Dockland”輸進“Google”看看,你就知道一個老區也可以多姿多彩。
相關新聞
俞孔堅像對待文物那樣對待工業遺產
景觀、建筑、藝術專家建議:像對待文物那樣對待首鋼
廣東中山:老船廠變成藝術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