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呼吁善待歷史遺存
admin
2005-03-11
來源:景觀中國網
“兩會”期間,本報記者對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周海嬰、陳鋼、海飛及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沈啟鵬等幾位文化名人進行了采訪,他們對于“我們在建設中應當如何對待城市里的歷史文化遺
“兩會”期間,本報記者對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周海嬰、陳鋼、海飛及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沈啟鵬等幾位文化名人進行了采訪,他們對于“我們在建設中應當如何對待城市里的歷史文化遺存”的提問,答案是驚人的一致!
周海嬰:歷史遺產是教育不是商品,魯迅故居是拓展不是拆除
3月3日下午,全國政協會議開幕以后,在人民大會堂的休息廳內,仍然停留著部分記者以及正在接受采訪的會議代表。我也在大廳里逡巡,盡可能捕捉有用的信息。
突然,“魯迅著作”、“版權”幾個字眼飄入了我的耳朵。循聲望去,看到一位正被幾位記者圍著的、似曾相識的瘦高身影,再看其胸牌:周海嬰。我趕緊走上前去,大聲問了一句:“周先生,請問您怎么看待城市里的歷史文化遺產?”
周海嬰先生認真地回答:“對于歷史文化遺產,我們應該保護,應該讓大家有所繼承,不能夠拿來作為一個商品。我到臺灣去,參觀那里的博物館,看到很多學生在參觀。他們是把它作為一個教育。我們應該把城市里的歷史文化遺產,包括博物館、展覽館等等,作為一個繼承,培養大家的知識,而不是把它們拿來作為商品?!?nbsp;
另一記者隨即向他求證:“聽說魯迅故居近期將被拆除,對此您……”
周海嬰馬上打斷了他的話:“魯迅故居是拓展,不是拆除?!睗M意之情,溢于言表。
陳鋼:我對于無緣無故地推倒古建筑非常憤慨
凡是熱愛音樂的人(這里當然不是指流行歌曲的“追星族”)不可能不知道陳鋼,他為我們創作了小提琴協奏曲《梁?!返戎T多優美動聽的曲子。對于記者關于“如何對待城市里的歷史文化遺產”的提問,陳鋼先生說了很多。“對于城市里的古建筑等歷史遺存,我們當然首先要保護了。我對于無緣無故地推倒古建筑是非常憤慨的。這是對我們的歷史不重視,已經造成了很多遺憾,不要再遺憾下去了。造好一個東西容易,但推倒一個造好的東西,你永遠不可能恢復。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這是我們的寶貝,是建設現代化社會必須的城市文化之一。”他同時指出,經濟上去,文化更要上去。除了高樓大廈以外,我們要致力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質。
海飛:繼承、保護,不要再讓優秀的古建筑從我們的視野里消失
作為六七十年代出生的我這一代人,少兒時代的文化學識熏陶主要來自于中國少兒出版社的讀物。因此,當聽說正在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的海飛先生,就是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社長兼總編輯時,就情不自禁地生出些懷舊般的親切,向他提出了關于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方面的問題。而海飛先生的回答,同周海嬰、陳鋼先生的回答如出一轍:要繼承、要保護,不要再讓北京的四合院、胡同等優秀的古建筑從我們的視野里消失。
沈啟鵬:對城市歷史文化有太多的話要說
我在京西賓館的大堂等待江蘇人大代表團。身邊一位雋朗、慈祥的老人正和工作人員閑聊,飄入耳中的是關于書畫的話題,而老人的胸牌上寫著:沈啟鵬。
我湊上前去:“沈先生,我是《中國建設報》的記者。能不能占用您一點時間,談一談關于城市歷史文化的問題?”“城市歷史文化?我前段時間剛好寫了一篇這方面的文章,呼吁保護我們的歷史文化。在這方面我有很多話要說,我們破壞得太嚴重了。”看來“說來話長”,于是另外約定時間,對沈啟鵬先生進行了近一個小時的專訪。采訪中知道:沈啟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九屆民盟中央委員,中國畫壇百杰畫家,多年來,為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做了大量鼓與呼的工作。
書面材料佐證:保護歷史遺存是文人的共同心聲
3月5日,記者在全國政協大會秘書處編印的第5期簡報中看到,在3月4日下午第25組(文藝)的分組討論中,共摘編了4位全國政協委員的發言,城市歷史文化是核心內容:
馮驥才:我們的城市建設中需加強人文精神,增強歷史底蘊,現在的城市建筑趨同、直白、粗陋、淺薄,我們的子孫后代生活在這樣的城市中是很可怕的。
李燕:關于城市的規劃發展問題,我想提幾點意見:一是要加強立法,確保城市規劃發展有法可依;二是重視民族、民間建筑的保護工作,特別是保護老北京僅存的元明文化古建筑及其周圍人文環境的古民居;三是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提高城市文化形象。
潘公凱:建議有關方面以城市建設規劃的相關問題為中心,多做調查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強城市文化建筑后備人才的培養,為城市規劃建設各具特色提供文化支持。
王玉玨:關于城市保護問題,政協組織我們委員到各地進行了考察調研?,F在對城市歷史文化破壞得很厲害,很多歷史的東西、文化的東西正在消亡,當前城市規劃建設中的確存在“長官意志”。希望政協給予足夠重視,也希望城市規劃部門在制定規劃和政策時,多方聽取科技界和文藝界人士的意見,少走彎路。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