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城市建設遭遇戰
admin
2005-02-22
來源:景觀中國網
年前,建設中的北京地鐵五號線在修建雍和宮站時遇到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麻煩。 據施工人員介紹,雍和宮車站地理位置比較特殊,處于地面二環路和雍和宮大街交匯處,與北京市重
年前,建設中的北京地鐵五號線在修建雍和宮站時遇到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麻煩。
據施工人員介紹,雍和宮車站地理位置比較特殊,處于地面二環路和雍和宮大街交匯處,與北京市重點保護單位雍和宮古建筑群的水平距離僅19米之距,而在這塊面積的地下,則更有多達18條的老管線需要改移。
這些,僅僅以現有的斷路施工技術是根本無法應對的。最后,只好又采取了傳統的地下明開方式施工,好在施工人員加班奮戰,該段工程最終并沒有什么延誤。
有專家針對上述狀況指出,在北京市地理信息系統(GIS)建成后,就有可能提前判斷并避免之。
按照目前流行的標準,一套完整的城市GIS應包括該城市的建設基礎數據庫,可以將全市的土地、水利、建筑、生態環境、地下管線、市政設施、綠化、環保和地圖等基礎數據全部進行電子化處理,并生成動態的三維系統。它對于城市規劃設計、空間的合理布局、配置和城市建設審批等方面將產生巨大的作用。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非常之快,許多城市都在向大型化邁進,而更多的,則是過去的城鄉結合部、鄉鎮等迅速向現代化城市轉變。
城市化過程中,決策者必須意識到GIS所能帶給一座城市的好處。上海市市長韓正,日前就在剛剛召開的市人大會議上做政府工作報告時專門提到:上海市將進一步完善GIS基礎數據平臺,加快緊急處置、智能交通、土地房屋管理等信息系統建設,拓展空間地理信息的綜合應用。
相應的,北京、廣東、廣西等許多省市也都開始了各自的GIS基礎數據平臺建設工作。
與城市GIS相對應,我國的國土信息化工作也取得了進展。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消息稱,“金土工程”項目評估工作日前已正式啟動。比城市建設更加龐雜的“金土工程”的建設內容,還覆蓋了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管理及測繪管理等。它將以滿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宗旨,以全面提升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科學性、規范性和提高國土資源服務水平為目的,重點建設耕地保護國家監管系統、礦產資源國家安全保障系統、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及應急指揮系統、海洋資源管理系統、國家地籍數據庫和“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
可以想見,隨著城市GIS工程及“金土工程”建設的進一步推進,必將使我國每一塊土地,及這塊土地所包含的所有信息都納入到信息化系統的管理中。這之后,科學、準確管理土地及城市將成為現實。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