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之痛: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圖)
admin
2004-12-14
來源:景觀中國網
[center][img]/upload/news/20041214135531567.jpg[/img]文物保護與城市發展,人類文明進程中永恒的主題。[img]/upload/news
[center][img]/upload/news/20041214135531567.jpg[/img]文物保護與城市發展,人類文明進程中永恒的主題。
[img]/upload/news/2004121413561587.jpg[/img]沙隆達廣場工地上,工程施工與搶救發掘文物同時進行。
[img]/upload/news/2004121413564248.jpg[/img]工地現場挖出的野豬牙、玉器等文物
[img]/upload/news/20041214135651653.jpg[/img]考古人員在施工現場搶救文物。[/center]
一臺臺巨型推土機,無情地鏟去了承載人類文明的歷史古跡。在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之間,擺放著一個凝重的話題——古城之痛
9日上午,荊州市文物局局長閻頻中斷國外考察任務,從武漢匆匆轉道返回。等著他解決的,是一件極為棘手的問題———沙市區沙隆達廣場西側主體工程開發中,不僅地面文物古跡遭破壞,地下埋藏的文物也危在旦夕!
閻頻很清楚,荊州,這座歷史文化古城、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城市內,處處藏文物。沙隆達廣場開發,如果不立即進行文物搶救工作,后果將很嚴重。
[B]城市開發“碰疼”古城文物[/B]
去年5月,閻頻在沙隆達廣場東南角正在動工的工地上,發現一些零星散落著的瓷器碎片。多年考古職業的敏感使他上前拾起碎片:果然是文物!閻頻當天急報市委、市政府,要求工程立即暫停。后經過與開發商協調,考古探測搶救隊進駐工地。
從那時起,接管沙市區文物保護工作不久的閻頻即意識到,荊州,這座南中國最具考古價值的歷史古城,在現代化城市建設中,不可避免要觸及沉睡的文物!
今年春,沙隆達廣場以西施工時,北伐戰爭時期遺留下來的一座象征喚起民眾覺醒的“覺樓”被發現。在覺樓地基下,還有類似荊州城墻磚的石塊。因為該處不是文物保護單位,文物局只能通過荊州市名城辦向開發商協調。
此事引起各界高度關注。市政協常務副主席劉耀清等數十名委員與市拆遷辦、規劃、土地等部門負責人實地考察,并發出民情通報。
今年11月底,沙市區20萬平方米的生活商業特區在沙隆達廣場西側開工。得知這一消息,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賈漢清等心急如焚。因為該處尚未進行考古發掘,有始建于元代,保存較好的古城隍廟、古井和古城墻青石磚。地下,還極可能埋藏著大量未知的文物。
就在他們多方奔走報請上級部門干預時,地面文物已遭破壞,古城隍廟遺址從人們的視線中永遠消失。
12月8日至10日,記者在荊州古紀南城遺址、八嶺山遺址等古跡采訪時看到,這些遺址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有的變成垃圾場,有的在遺址上開起餐館,令人痛心。
[B]市長與專家的“矛盾”[/B]
“歷史文物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其保護工作眼下已到了非常緊迫時期?!遍愵l,這個從事了幾十年考古工作的老專家,為荊州城市發展中面臨的文物保護問題憂心忡忡。
目前,荊州市已確定荊州城的北邊、西邊和沙市區東邊為重點保護地區,市委、市政府及土地、規劃等部門在工程建設上予以嚴格控制和監管。
但荊州古時候是大型貨物集散地,尤其是新石器時代的眾多遺址遍布,有待考古部門發掘和考察的地區太多。“荊州動不得土,一動就是文物?!遍愵l這樣形容。
因此,在學術界,有人將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發展的矛盾戲稱為市長與專家的矛盾。
“如果按照國家法律規定,事前進行考古發掘,就不會有這樣的慘痛教訓!”賈漢清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有明確規定,進行大型工程建設時,應事先報請文物部門進行考古調查和勘探。荊州是一個特殊的古城,更應該這樣做。
而事實上,在工程建設中,基本上沒有開發商要求勘探,大都是文物部門主動上門。這樣的做法,使得考古工作者提心吊膽,他們擔心總有一天會出事。
這次古跡遭破壞,再次向人們發出警示:在遺址眾多的地區進行工程建設前,必須嚴格依法先行規劃和考古。
閻頻認為,此次文物保護與城市開發之爭,反映的是老城市建設中一個常見的問題,即在城市發展中,如何規避文物保護風險。
作為文物保護的監管者,文物部門在執法上一直顯得力不從心。閻頻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出臺很久了,但是長期以來,文物部門沒有主體執法權,相關部門的配合不夠到位,給文物保護工作增加了難度。
他認為,目前必須強化法治意識,加強法制建設,繼續完善相關立法,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真正解決法人違法等實際問題,在法律保障之下實現城市化進程中的文物保護。
[B]愿古城不再悲痛[/B]
聯合國《人權宣言》明確指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應包括社會、經濟發展,文化遺產保護,環境保護等全面發展?!?
閻頻認為,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發展這對市長與專家的“矛盾”,并非水火不容,只要形成長遠的規劃和戰略指導思想,是可以化解的。他說,加大經濟建設力度,加快城市化發展,無疑是中心工作和大局,但具體涉及到重點文物和古城風貌的保護時,發展應服從于保護。
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鄭孝燮的心目中,城市是高層次的自然與人文結合的產物,一座城市僅有藍天白云青山綠水是不夠的,和諧的文化環境才是城市的靈魂。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與研究院總規劃師王景慧則認為,名城保護重在整體布局,并不是城市的每個角落都不能進行新的建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也不是不發展,只是新的建設應該延續城市原有的風格;一些歷史街區由于年代久遠,生活設施較差,居民可以在保留外部風貌的同時,進行內部改造。
《中國文物報》曾發表署名文章,也對文物部門提出“適時應變”的要求:文物部門應該把工作做到前面,主動配合城建部門把好基建審批關,不要等出了問題才去干預。
對此,荊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也對記者表示,在加快舊城改造、改善市民居住條件的同時,保護好文物和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個基本原則。
目前,荊州市對文物保護已作出了一系列相關規定,如文保工作“一票否決制”,老城區內原則上不再進行大型工程建設等。
就在記者結束采訪之際,荊州市文物局通過市政府協調,在開發商的配合下,目前已派出考古勘探隊,進駐沙隆達廣場工地,開始進行文物搶救工作。
但愿,這座承載人類文明進程的古城,不再悲痛。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