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墻下有“藏兵洞”?
admin
2004-12-06
來源:景觀中國網
讀者稱“鎮邊門”曾有地洞通往故宮方向 文博專家表示史料無記載 [center][img]/upload/news/2004126105151761.jpg[/img]九門結構示意圖 [img]
讀者稱“鎮邊門”曾有地洞通往故宮方向 文博專家表示史料無記載
[center][img]/upload/news/2004126105151761.jpg[/img]
九門結構示意圖
[img]/upload/news/200412610521620.jpg[/img]
難道古代的藏兵洞就在這段古墻下嗎? [/center]
新聞提示
本月3日,本報報道在沈陽市沈河區九門路44號至50號間的棚戶區內發現了一段長達百余米的明清古城墻遺址。一時間,沈陽殘存的老城墻成為廣大市民關注的熱點。
沈陽老九門下有個“藏兵洞”!地點就在本報3天前發現的城墻遺址下面!
本報讀者昨日的爆料使老城墻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B]讀者:老城墻內有“地洞”[/B]
“1958年的時候,老九門部分土方塌陷,隱隱地露出一個被堵死的門洞來。當時有關部門就來這里進行挖掘,等到整個門洞全都打開時,我們發現那里面竟然還有個通向故宮方向的‘地洞’。現在這個洞被民居給占上了,要不然興許也成為一處景觀了……”昨日,市民王文秋指著老九門的方位告訴記者。
王文秋所說的老九門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鎮邊門”。其位置大約在今天白塔小學對面的某廣告公司至其東部的棚戶區一帶。王文秋所說的門洞的位置,恰在本報剛發現的那段城墻遺址的西端。
“這個‘地洞’洞口不大,整個洞高、寬各近5米,用青磚砌成。那里面潮氣襲人,而且黑洞洞的,我小時候大著膽子往里面走了20多米就不敢再走了。”昨日在老城墻旁生活了50多年、年近70歲的胡克文這樣回憶,“當時聽我父母說,這個洞是皇上逃跑時用的……后來聽說這個洞被用石板蓋住,現在則被一堵民墻壓在上面……”
專家:史料對此無記載
就本報讀者爆出的猛料,一些文博專家告訴記者,此前他們并未聽說過鎮邊門下有“地洞”的說法。
但也有專家認為,因為鎮邊門在努爾哈赤定都沈陽后不久就被封閉,因此即使存在這樣一個“地洞”,也決不是皇帝用來逃生的。最大的可能是,當年明朝軍隊出于與女真、蒙古長期鏖戰的考慮,建立的一座“藏兵洞”抑或是“藏糧洞”。
據史料記載,當年努爾哈赤攻打沈陽,明軍方面做出積極的準備。當時的鎮邊門剛經過改擴建,其防御能力很強,有力地抵擋了后金軍隊的進攻,也許這座“地洞”曾起過很大的作用。
目前掌握的史料顯示,鎮邊門占地約700平方米,結構非常特殊。平面呈兩個十字形相接,一南一北,是一座磚石結構、南北通行的城門,為明朝時沈陽中衛防御女真、蒙古的重要工事。該門共分兩期修建,1596年始建單券門。1618年,薩爾滸之戰后,為加強軍事防御,而完成北十字券洞,但史料和考古資料并未記載“地洞”的有關情況,因此它的歷史真實性仍還是一個謎。努爾哈赤定都沈陽后,鎮邊門的軍事價值喪失,而且其結構特殊,不好管理,努爾哈赤將此封閉,沈陽形成八門八關的格局。
1977年,因鎮邊門在“文革”期間受損嚴重,在經過清理后被拆除。(小刀 何騫)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