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城墻淪為菜地 海口瓊山古跡漸遭毀損
admin
2004-09-07
來源:景觀中國網
海口,作為海南省的省會,不但有著繁榮的經濟,還有著眾多的人文景觀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進一步提升城市品位,今年,海口市已將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納入城市規劃之中。然而
海口,作為海南省的省會,不但有著繁榮的經濟,還有著眾多的人文景觀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進一步提升城市品位,今年,海口市已將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納入城市規劃之中。然而,作為海口市一部分的瓊山——這個全省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卻由于各種原因而受到破壞,保護瓊山歷史文化遺產已成當務之急。
瓊山文物古跡被冷落
瓊山是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全國101座享有如此殊榮的名城中,瓊山是海南省唯一的一個。
作為海南省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之一,2003年新年第一天,瓊山市正式并入海口市,在行政區劃中以海口市的一個區出現。
生在瓊山,你有理由自豪。走在瓊山府城的大街小巷,眼到之處,盡是古屋廟宇、牌坊城樓,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積淀在這里得到了最好的展現。據1990年出版的《瓊山縣文物志》記載:瓊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以前。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置九郡,其中珠崖郡就是在瓊山境內。宋代中葉以后,瓊山便出現了“文物斑斑,已有足稱”的鼎盛局面。特別是到了南宋與明代,瓊山更是名賢輩出,例如,白真人、邱浚、海瑞等。現在瓊山遺留下來的可查文物就有44處之多。
然而,在瓊山,你若問起“歷史文化名城”——這個瓊山特有的名頭,年輕人大多只是搖頭。
下面的一組對話,可讓你深深地感受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瓊山之被冷落。
記者:你知道這些都是歷史文物嗎?國家保護的!
市民:知道。
記者:這些文物被破壞了,你有些什么感受?
市民:沒什么啊,見多就不怪了。
意識上的“不關心”是可怕的,同時歷史文物的破壞也觸目驚心。瓊山確實已經被冷落了。
博物館長的困惑
海口府城,瓊山區文體局辦公大樓的五樓。瓊山博物館正在搬家。瓊山博物館要并入海口市博物館,館內的很多東西在打包,場面顯得有點亂。館長黎世龍一個人坐在自己的辦公室里,手里拿著的是1990年出版的《瓊山縣文物志》。
當了七年的館長,總結自己任上的感覺時,56歲的黎世龍擠出了一個字:累。“瓊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101個中的一個,”黎說,“攤上這樣的一個大包袱,累。”“這么多的文物需要保護,需要維修,但沒有錢。”黎世龍開玩笑,“即使是巧媳婦,但沒有了米也做不了飯!”
據他介紹,1994年,國務院宣布瓊山為“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那時候,大家覺得這是一個契機,應該把瓊山的文物進行系統的保護和開發。1995年,瓊山博物館就與華中科大簽訂了《瓊山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項目協議書,首批3萬元的啟動資金也迅速到位。“但這以后,事情好像急轉直下,”3萬元的啟動資金也就成了“掃尾資金”,“規劃項目”也半途而廢。黎世龍說,結果還是歸結于三個字:沒有錢。
1997年,黎世龍當了館長,這種“手中沒糧,心里發慌”的感覺更加刻骨銘心。黎世龍告訴記者,為了對正在遭受破壞的文物進行有效的維修和保護,1997年,黎世龍給當時的瓊山市財政局連續打了三次申請報告。6年下來,報告才有了結果,但只有2萬元。黎世龍認為,包括文物調查和辦公的費用,這筆錢太少,“辦不了事!”
在評價自己任上的工作時,黎世龍很坦誠,瓊山的文物確實有破壞,但自己也無力回天!
府城鼓樓:被后人擠兌的尷尬
海口府城鼓樓也稱譙樓、文明樓,歷史資料對鼓樓有所記載,元代在府城設元帥府,鼓樓是宋元兩代進出元帥府的主要通道。南門和元帥府之間設醮樓,以便巡更、查崗。明洪武五年(1372)海南衛正式成立,衛指揮王友在元醮樓故址建鼓樓,有臺基和兩層樓宇,共三級。
8月23日上午,記者在府城鼓樓街找到了這座在歷史上曾名震一時的鼓樓。站在鼓樓下抬眼望,東西兩面一棟高層住宅樓斬斷了視線,好似泰山壓頂一般!走進東廂,緊貼鼓樓圍墻處的,是殘破不堪的老屋,內衣內褲掛出窗外,斑駁陸離地綴滿了鼓樓的邊緣。
繞至這棟高層住宅樓跟前可以看出,它和鼓樓圍墻的距離還不到10米。然而,鼓樓前面大門的右側,1994年省政府設立的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單位的花崗巖石碑,對鼓樓的建筑控制范圍作出了明確限制:從鼓樓中心點,向東西南北延伸20米為重點保護范圍,延伸40米為一般保護范圍,延伸9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
在采訪中,邱浚墓、唐胄墓等歷史文物也遭遇了同樣的尷尬,被后人擠兌是這些文物遭受破壞的最大硬傷。
府城明代古城墻面臨消失
古城墻是歷史文化名城最具代表性的標志之一,瓊山的古城墻是明代的,作為當時的歷史見證,古城墻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然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海口府城的明代古城墻正遭受破壞。
8月24日,記者對位于府城東門的明代古城墻進行了實地采訪。一路走去,所看到的一切令人痛心不已。
站在海口市氣象局后面的高坡上,記者腳下踩的便是明代的古城墻,昔日的古城墻現在已成為菜地,不少居民在城墻上種植蔬菜;旁邊已建起了不少房子,約三、四十米長的古城墻上全是高矮不同的樓房,有些樓房有四層之高。沿著古城墻向府城東門走去,一戶人家正在城墻上蓋新房,周圍堆積的沙石、水泥讓人很難想到房子的下面便是明代的古城墻。記者看了一下,這里的門牌上寫著“巴倫路”。
在東門路21號,記者看到了保存稍微完整一點的一小段古城墻外墻——東門的城門。這段古城墻的外墻長度不到30米。海口博物館館長張昆榮介紹,這里原來是東城門,城門已經不存在了,兩邊的寬度大約5米左右,由于得不到很好的保護,加上周圍居民的搭建,這段城墻也面臨著消失。
儒符石塔:車輛震動成隱患
儒符石塔位于海口市石山鎮石山圩北約1公里的儒符村路邊。在采訪中,記者幾次被馬路轟隆駛過的車輛聲打斷,手中的采訪本也微微產生顫動。“儒符石塔離馬路不到兩米,震動對儒符石塔的影響是致命的”。當地的村民說,儒符石塔是石質建筑,能夠保存至今,說明其穩固;也因為是宋朝建筑,沒有鋼筋混凝土,因此令人擔心:儒符石塔是否可以一直扛下去?
最近,海口博物館對儒符石塔的抗震能力做了一次精密的測量。其結論為:在小震作用下,結構整體的抗拉能力均不能滿足要求;在大震作用下,超出結構位移限值。
歷史文化名城瓊山之希望
“如果海口市能被列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名錄,將更有利于包括瓊山在內的海口地區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秘書長王景慧建議:申報海口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他認為,納入瓊山的資源后,申報海口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將形成整體優勢,使歷史文化遺產得到恰如其分的保存,對提升整個海口的文化層次,促進旅游業和城市可持續發展都有好處。
其實,海口申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直就沒有停止。記者最新獲悉,2002年4月,海口市規劃局、海口市文體局聯合編制了《海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綱要》,明確了名城保護的內容和措施。這使我們看到了歷史文化名城煥發生命的曙光。
據了解,海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范圍105.6公頃,北至紅城湖路,南到高登西路和高登中路,西起朱桔里路和云霞路,東達瓊州大道。
保護內容主要包括府城傳統城市道路的格局、走向、寬度及街道空間尺度。根據現狀的保存和改造情況,規劃將府城格局保護區內的街道分類為重點保護街道和建設控制街道,并分別采取不同的保護與控制措施。
北勝街、繡衣坊九條街道為保護重點
海口府城格局保護區的重點保護內容為該區域內尚未經過道路拓寬改造的北勝街、繡衣坊、馬鞍街及達士巷、鼓樓街、忠介路、福地巷、縣后街、尚書里等九條歷史性街道,并對這九條街道《規劃》提出了具體保護措施。
一、保持原有的道路寬度、格局走向和空間尺度,不得進行大規模的拓寬改造。
二、對沿街兩側的傳統建筑要給予搶救式保護,按照原建筑形式、色彩、材料和構造進行維修保護,嚴格控制拆除、改造、改建等行為。
三、對沿街兩側已改造為現代形式的建筑,要通過立面整飾的方法進行修景,并在遠期降低建筑高度,恢復原有街道尺度。
四、采取機動車單向行駛或禁止行駛等控制措施,加強歷史性街道的交通管理。
五、完善供水、排水、電力、電訊、天然氣等各項市政基礎設施,拆除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筑,增加綠化面積,改善居住條件,創造舒適怡人的空間環境。
六、對于府城保護區內已經過擴寬改造但仍保持著原有走向的道路,如文莊路等,應嚴格控制其二次改造和沿街地塊的建筑高度,并提出相應的保護傳統格局和平面關系的控制要求,以保存府城古城格局的完整性。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