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主干渠與文物之爭
admin
2004-08-30
來源:景觀中國網
[center][img]/upload/news/200483022251886.jpg[/img]按照南水北調河北段的規劃,上百米寬的渠線將從兩處文物(北朝墓群、邢窯)上破腸而入,8月里密密匝
[center][img]/upload/news/200483022251886.jpg[/img]按照南水北調河北段的規劃,上百米寬的渠線將從兩處文物(北朝墓群、邢窯)上破腸而入,8月里密密匝匝的玉米雖然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但是在這個“襲擊”面前,“屏障”顯然是脆弱的。
[img]/upload/news/2004830222512576.jpg[/img]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長曹凱 [/center]
[B]燕趙古物面臨毀滅性破壞
飄浮的文明之中線·臨城磁縣
兩處文物[/B]
北朝墓群:位于河北最南端的磁縣歷史悠久,縣內有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
唐代邢窯:唐開元時,邢窯和越窯一青一白并駕齊驅。陸羽《茶經》上說,“邢瓷類白,越瓷類玉,邢瓷類雪,越瓷類冰,邢瓷冰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
到天寶年間,邢瓷已作為地方供品,大量運往彼時的長安。中唐后期,邢窯遠銷西亞、日本等國。晚唐,邢窯細白瓷式微。延及北宋,在世已默默無聞。在隨后幾千年,邢窯湮沒于歷史長河成古成謎。直到上世紀80年代,臨城山下發現邢窯遺址,古邢窯制瓷之謎才得以揭開。
[B]北朝墓群的憂思[/B]
大冢營村的居民以不信任的眼光迎接我們:盜墓者是這個地下文物豐富地區的一大威脅。在村前的小路邊上,在一大片綠油油的玉米田中間,一個基本保存完好的圓形土堆上長滿了野草,而另一個則從中間斷開,分割成一大一小兩半,帶我們去的出租車司機說是以前當地村民蓋房子取土時破壞的,否則也應該是圓形。五個村民警惕地望著我們,對于我們提出的關于土堆的問題,他們都推脫“俺不知道”。
在磁縣西南部漳河沿岸,散布著134個同類的土堆,當地人稱之為“冢”的土堆,大冢營村也因此得名。長久以來,這些土丘被認為是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但是上世紀70年代的幾次搶救性發掘證明這些土堆和曹操無關,而是北朝東魏、北齊時期的帝王及皇族的墓群,并于1988年升格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曹操的墳墓在哪里還是一個謎,但是這些其實是“封土”土堆卻不再是秘密。這里不僅為文物工作者所關注,也是盜墓者光顧的地方。就在五個月前,1999年參與盜掘“北朝墓群”墓冢的磁縣滏陽營村人郭俊秀被河北省磁縣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0年。自從確定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要從此經過,水利勘探人員、文物考古專家頻繁來到這里。磁縣文物保管所的人已經接待了幾撥記者的到訪。
按照規劃設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要從磁縣北朝墓群貫穿而過,總寬200米的渠道對墓葬有兩種威脅:一是調水的必經之路上如果發現古墓,解決的辦法只有進行“搶救性發掘”。另一個是“滲水問題”。根據河北文物考古所等的前期調查,靠近南水北調主渠的古墓有三處,最近的只有十來米,很容易受到渠水的長時間滲透。此外南水北調渠道縱穿墓區,在整體上又將北朝墓群割裂成東墓區和西墓區,將改變整個墓群的格局,此前磁縣文物保管所所長趙學鋒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將這概括為“割裂性破壞”,給今后的保護和研究帶來麻煩。但是考古人員和工程隊伍最擔心的是破土挖渠時遇到未知墓葬,這將直接延緩工程進度,而在考古來說也會對這些未知墓葬直接造成破壞,“因為北朝墓群方圓幾十公里,避開有標志的墓葬容易,但避開一直沒有發掘的未知墓葬就不那么容易了。”
當玉米成熟的時候,考古隊將再次來到磁縣,對直接受影響的墓進行發掘。但是如何加強工程后的文物保護,諸如古墓防渠水滲透保護,墓群格局形制變化的風貌保護,以及北朝墓群景觀開發利用問題,還是有待解決的課題。
[B]邢窯:繞不開的古窯址[/B]
8月的河北,玉米棒子密密匝匝長到一人高。邢窯遺址的界碑被暴雨沖倒在玉米地里。無人帶領很難找到。臨城縣文保所所長張志中找來一塊石頭,劃開覆蓋在界碑上的淤泥,顯露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字樣。
上世紀80年代,臨城縣山下出土了大批白瓷器物,這些精美的白瓷與史書中有關邢窯的記載如出一轍。同在邢臺市郊區唐墓中搜集的白瓷幾乎相同。考古學家據此推斷,臨城山下便是失傳已久的唐代邢窯遺址。這一發現一度震驚了世界。
離邢窯界碑不到300米的地方,立著一座嶄新的界碑,上面刻著南水北調GPS點,不可移動的字樣。
“干渠就是從這里穿過邢窯的。”張志中說著用手畫了一道弧線。“這是一個彎角,河道在這里要拐彎,所以很難繞開,如果偏要從邢窯繞道,恐怕就只有遷掉那邊的村子,或者挖掉另一側的丘陵。這樣成本會大大增加,工程難度也很大。”
談到邢窯的保護,張志中顯得既憂慮又茫然。“首先,我們還不大清楚這個GPS樁是干渠的中心線還是邊界線,也不大清楚干渠是從邢窯上恰好穿過還是在邢窯的邊上過。如果是在邊上,我們可以把邢窯圍護起來。如果從上面過,我們只能將窯中的器物做一些搶救性的開掘,窯址大概是保不住了。”張志中說。
除此之外,張志中還有一個擔心。“邢窯實際上只是進行了部分的開掘,我們還不知道邢窯的周圍有沒有更重要的遺址。改變河道的方向雖然是一個保護辦法,但如果改變方向后發現更重要的遺址怎么辦呢。干渠經過的地區是古人世代居住的地區,地下不知有多少還沒發現的古跡和文物。”在張志中看來,干渠通過臨城山下,無論繞不繞經邢窯對文物保護而言都將是一種兩難的抉擇。
■[B]專家訪談
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B]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長曹凱:
曹凱掐指數著留給河北省文物保護的時間,有些緊張。盡管,河北是南水北調工程的最后一段,但卻是最早動工和完工的路段。按照南水北調的規劃,到2006年,石家莊以北干渠完工,并讓北京人吃上石家莊五大水庫的水。按照這個計劃,河北省文物部門要在一年內完成石家莊以北的文物搶救工作。從現在的工作進度看,在資金沒到位的情況下,這簡直是不可能的。
《新京報》:您認為南水北調河北段的文物保護工作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曹凱:我不否認經費的困難,但我認為最大的難題還是時間。現在的問題是,即使有了經費,我們的時間也不夠了。何況經費仍然沒有到位。
《新京報》:你們現在的工作基本是停滯的嗎?
曹凱:目前是停滯的,這主要是因為8月正是河北青紗帳時節。棒子長到一人多高,文物保護工作根本沒法開展。
《新京報》:為什么文物保護的經費沒法解決?
曹凱:這主要是因為工程方至今還沒明確。目前,規劃方不一定是工程方,南水北調很可能采取半市場化的運作方式。一些工程不一定由負責規劃的水利部門承擔。按照文物法規定,工程方承擔文物保護經費。如果水利部門最終不是工程方,當然不愿出也不該出這筆經費。但等工程方確定下來,恐怕文物保護的時間也就沒有了,我現在擔心的就是這個問題。
《新京報》:您認為干渠保護工作有什么特點和難度?在干渠開掘過程中挖出重要文物怎么處理?
曹凱:干渠與庫區最大的不同就是時間緊迫。庫區在大壩建成蓄水前都還有時間搶救。但干渠一開工文物保護就無法進行了。另外干渠的破壞是絕對的。庫區雖然淹沒了大批文物但有些文物只是長眠水下,并沒有消失。干渠挖過,一旦破壞就是永久消失。在干渠開掘過程中,按文物法規定要立刻停工。在文物部門開掘搶救后才可開工。以前的工程,我們曾遇到很多這樣的問題。這對文物保護和工程來說都是不利的,工程停工要承受巨大損失,一般在工程中發現的文物早已被毀壞,搶救損失很大。因此,在重大工程前先進行文物保護和開掘顯然是十分必要的。
■[B]記者手記[/B]
河北省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干渠段最重要的文物保護區域。南水北調中線干渠將經過國家級的文物———臨城邢窯遺址和磁縣北朝墓群,這兩處文物是中線干渠最重要的文物遺址。按照南水北調河北段的規劃,上百米寬的渠線將從兩處文物上破腸而入,對文物毀滅性的破壞引起眾多文物專家的關注。與庫區不同,干渠是可以在規劃上做出調整、改變線路的,河南便有過這樣的例證。在河北,南水北調的主干渠能為這兩處國家級文物改道嗎?
臨城邢窯遺址到石家莊只有一個小時車程,磁縣北朝墓群隸屬邯鄲靠近山東。我們分成兩路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最后兩處重要文物古跡進行了實地采訪。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