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西安:僅存24處古民居
admin
2004-08-03
來源:景觀中國網
西安人一直以古都自傲,但其保存下來的民居卻少得可憐。西安市文物局近日對西安城墻以內的傳統民居進行了一次非常詳盡的普查,結果顯示具有保留價值的傳統民居僅剩下24處,而
西安人一直以古都自傲,但其保存下來的民居卻少得可憐。西安市文物局近日對西安城墻以內的傳統民居進行了一次非常詳盡的普查,結果顯示具有保留價值的傳統民居僅剩下24處,而且其生存狀況十分惡劣。
7月15日,在陜西省工商聯原址的東木頭市3號,記者“發現”了一處由四座高樓圍在“天井”里的傳統民居。這座五開間二層的“樓房”年久失修破敗不堪:一層的“鐵將軍”早已銹成一團,各間放置著各種積滿灰塵的雜物廢品。二層的過道大白天伸手不見五指,但其處處顯現的傳統花樣的木板格式仍讓人不免驚奇。
75歲的陜西省工商聯離休干部王崇禮告訴記者,這處院落是1953年花錢買下來的。自1963年起他就在這里上班,1982年省工商聯搬到了陜西省民主黨派大樓辦公后,這兒便另作他用,隨后而起的高樓,漸漸將它圍在中間。因距北面的家屬樓不足兩米,家屬樓一層的住戶長期生活在“地道”里,現在成了危樓后,更是讓人整天提心吊膽。
西安市文物園林局副局長向德說,從表面上看,24處古民居有的還不如東木頭市3號的保存狀況,但從保護古城傳統民居的角度看,這些民居仍具有重要的人文與科學價值。其現狀主要是院落整體格局保存較為完整,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筑還存在,但存在添建、改建現象;有的是院落整體格局保存不完整,院內存在部分傳統民居建筑;有的是院落條件差,存在少量的傳統民居建筑;還有的是建筑細部需要保護。
向德認為,傳統民居出現如此景況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舊城改造不規范、房屋所有權不清和民居保護缺乏法律依據。如有的傳統民居院落保存較好,主要建筑均在,但它已是第三代人居住,分給幾個兄弟,人口一多,改建、添建情況嚴重。同時,《文物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等對民居保護均無明確規定,對住戶的拆除、改建沒有任何約束。
24處民居大部分都處于西安市蓮湖區、碑林區未被開發改造的區域,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這些民居將面臨被拆除的危險。今年3月,位于西安夏家什字17號、有近百年歷史的陳樹藩督軍老宅就已被強制拆遷。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中國戲劇界赫赫有名的易俗社創始人之一高培支先生舊居,臨街面墻上仍寫著一個大大的“拆”字。對于古民居將遭滅頂之災的命運,已經不能用擔憂來描述:與上世紀80年代初比,古城西安的傳統民居目前尚存30%左右。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張錦秋對傳統民居的現狀也深表憂慮。她認為,新修訂的文物法已將傳統民居納入保護范圍,應當盡量“原地保護”,如必須搬離原址的則必須在文物專家的指導下落實好“異地重建”。否則,城市的“文脈”斷了,古城就成了無根之城。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