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發現   /  時事  /  正文

遼寧“一宮三陵一山” 沖刺世界遺產成功

admin 2004-07-02 來源:景觀中國網
昨天是一個值得歷史銘記的日子!在黨的第83個生日到來之際,繼“五女山山城”于昨日下午成功成為世界遺產后,昨夜20時,“一宮三陵”也摘得了這一“桂冠”。據參會的沈陽市城建局局
昨天是一個值得歷史銘記的日子! 在黨的第83個生日到來之際,繼“五女山山城”于昨日下午成功成為世界遺產后,昨夜20時,“一宮三陵”也摘得了這一“桂冠”。 據參會的沈陽市城建局局長于沈光介紹,7月1日19時50分,代表團開始介紹三陵情況,用時7分半,20時整,世界遺產組織宣布三陵申報通過,評審過程僅用了2分半鐘。 至此,我省在第二十八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申報的三個項目全部獲得通過,也就是說,目前我省世界文化遺產地已經達到六處(另一處為綏中九門口長城),全國遺產項目已達30項。 昨晚,申遺成功的消息不脛而走,市民涌向街頭,涌向北陵公園門前和故宮大清門外。 在北陵公園門前,記者看到一位攝影愛好者正在給這座古老的陵園“留影”,他叫尹坤明,家住沈陽市三臺子地區,聽說昭陵正在申遺,所以這三天他每天都騎自行車到這里來看看,為的是用自己的照相機將北陵成為世界遺產的瞬間給記錄下來。 與此同時,一對騎摩托車的市民高高地舉起“慶賀申遺成功”大旗,他們的旗幟隨風飄揚,引來不少市民駐足觀看。這兩位市民告訴記者:“今天是個大喜的日子,我們準備了3年的申遺大業終于成功了,我們為我們的偉大祖國而倍感自豪。” 幾位市民特意從附近的打字社打印了“為遼寧歡呼”的巨型標語,市民們蹦著跳著,共慶申遺成功。 在沈陽故宮門前,一番別樣的慶祝開始了。首先趕到這里的是沈陽故宮博物院保衛科長王德俊,他說他從電視上一看到申遺成功的消息就馬上趕來了。隨后,該博物院的10多位員工先后趕來,他們共同拉開了“慶祝沈陽故宮申遺成功”的條幅。 他們拉著條幅,一起向天空揮手,他們的眼睛都有些濕潤,他們說他們感覺實在是太高興了。 一位身著工作服的市民也跑過來拉起條幅,他興奮地說:“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一宮三陵’是咱們祖先留下的偉大遺產,我們為它們的出線而感到驕傲。” 一對青年情侶也跑來拉起了條幅,男孩子緊緊地將女孩子用在懷里…… [B]新聞述評 今天,我們淚流滿面[/B] “一宮三陵”勝了!當其沖刺世界遺產成功的凱歌從南國傳來,沈城到處溢滿和流動著喜悅的空氣! 一座城市在為此歡呼。 是啊,沈陽作為遼寧省會和中心城市,一次便擁有了三處世界遺產,這對城市文化形象的樹立和廣泛展示起到凸顯作用,沈陽的“清文化牌”將打向全球。 是啊,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的民族不是一個孕育希望和未來的民族,一個沒有良好文化氛圍的城市不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城市。 為什么要哭泣啊,因為我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因為我們對“一宮三陵”申遺關注得太久、沉浸得太深、投入得太徹底!此時此刻,“一宮三陵”已不再是那簡簡單單的四座古建筑群,而是滲入我們骨髓中的一種文化精神。 3年前,當我們的政府決計“一宮三陵”申報世界遺產時,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種沉重和壓力,從申報文本的制作,到相關法規的出臺,從“一宮三陵”周邊改造,到內部修繕整治…… 已經數不清,數不清有多少汗水與淚水,有多少夢想與執著灑落在“一宮三陵”的修繕工地上;數不清,在那前陵堡的泥坎坎里,有多少拆遷人留下的腳印;數不清,有多少人為了申遺大業而不能闔家團圓…… 百年遺夢,一朝圓滿。當三年的等待,凝聚成那鏗鏘有力的一句,我們相信我們的耳朵,我們的“一宮三陵”,我們的祖宗基業,終于沖刺成功了! 請銘記住這個激動人心的日子,公元2004年7月1日,農歷甲申年五月十四,“一宮三陵”終于戴上了它們期待已久的“金冠”! 當全世界的目光會聚于此時,我們的城市正經歷著一次感動。今天上午,兩萬市民將云集沈陽市市府廣場,慶祝這一成功的消息;今夜,五里河上空將燃起慶祝的焰火。 看吧!就在此刻,按捺不住興奮的市民們已經擂起了鑼鼓,從沈陽的清代一條街到蘇子河畔,從啟運山頭到隆恩殿前,龍獅相戲、高蹺競立,四座古老的建筑群煥發出青春的風采。 本報記者 何騫 馬光 [B]遼寧申遺 三年辛勤路[/B] 一切都來得如此突然! 昨日晚間世界遺產組織正式宣布“一宮三陵”申遺成功,此前人們普遍認為成功與否要在今天才能見分曉。 “一宮三陵”因何得以勝出?在整個申報過程中都有哪些不為人所知曉的事件?本報記者在此為您揭秘。 [B]一份改變命運的報告[/B] 沈陽“一宮兩陵”申報世界遺產的發端,看上去更像是一個偶然事件。 2001年3月,沈陽市政府有關部門在歐盟-沈陽城市規劃項目辦提供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宮兩陵”申報世界遺產的設想。沈陽市長陳政高和時任遼寧省省長的薄熙來先后聽取了匯報,并決定正式啟動“一宮兩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與此同時,撫順市也表達了清永陵申遺的愿望。 [B]一切就這樣開始。[/B] 2001年10月,沈陽市文化局就“一宮兩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程序和方式步驟等問題專門赴北京征詢了世界遺產委員會工作人員羅哲文和國家文物局的意見,并向市政府及有關領導作了專門匯報。 羅哲文指出,“一宮三陵”作為獨立申報項目出現,成功難度較大,最好能夠以擴展項目的身份參與申遺。 遼寧省文化廳不久制定出整個申遺的路線圖:本著“先易后難”的原則,先讓九門口長城作為一個擴展項目申報世界遺產,“一宮三陵”則準備在2004年的世界遺產大會上向終極目標發起挑戰。 2001年12月20日,沈陽市常務副市長李佳主持召開了啟動“一宮兩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的辦公會議,會議確定了成立申報工作領導小組及制定修繕計劃、保護法規及工作方案等事項。 兩個月后的同一天,沈陽市“一宮兩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領導小組正式成立,組長由沈陽市長陳政高擔任,副組長由常務副市長李佳和副市長呂億環擔任,成員由各區政府和市政府相關部門組成。 不久,撫順市也成立了自己的申報世界遺產領導小組,“一宮”“三陵”各自作為一個擴展項目走上申遺之路。 [B]初戰:闖過文本申報關[/B] 從2002年3月起,遼寧省有關方面抽調專業人員開始進行申報文本的制作和保護法規的起草。至5月中旬,完成申報文本的初稿及保護條例草案。 整個文本的起草工作也非一帆風順。文本撰稿人之一———沈陽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佟悅向記者介紹說,整個文本從起草到定稿,至少修改過十幾次。 2002年7月上旬申報文本基本定稿。 10月21日,經過一次修改的申報文本通過了國家文物局的審核。接著,申報文本及相關資料開始進行翻譯和印制工作。 這項浩大的工程一直持續到2003年1月上旬才得以完成。同時,根據申報要求,有關部門還完成了“一宮兩陵”的圖片、幻燈片的拍攝,建筑物的測繪和電視錄像的制作工作。 2003年1月21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文物局將制作完成的申報文本上報到總部設在巴黎的世界遺產委員會。 在沈陽市文化局,記者有機會見到了最終申報文本的副本。 這個文本從外表看就是一個墨綠色硬皮的文件夾,上面燙著銀色的標題:“明清故宮擴展項目———清沈陽故宮”;“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清盛京三陵”。副本共有465頁,十余萬文字,百余幅圖片。主要有七項內容:遺產的辨認、列入的理由、文物描述、管理、影響遺產的因素、監測、文獻等。 2003年1月31日,法國巴黎傳來消息:“一宮三陵”申報文本已被設在法國巴黎的世界文化遺產評審委員會審核完畢,并決定正式接收。至此,“一宮三陵”完成了國內程序,正式進入國際程序,通俗的講就是過了“第一關”。因為按慣例,申報文本在世界文化遺產評審委員會審核前就將會被淘汰三分之一,而有一半的文本無法通過最終的審查。 對于“一宮三陵”文本的通過原因,國家文物局的一位專家指出:“‘一宮三陵’的申報文本已經到了幾近完美的程度。” [B]攻堅:還“一宮三陵”本來面目[/B] 2003年2月12日,沈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佳在市政府520會議室召開申遺特別會議,會議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部署“一宮兩陵”的周邊拆遷工作。 與此同時,撫順也出臺了一份整治方案:在新賓滿族自治縣清永陵附近拓地千畝,遷移陵東村落,還400年永陵本來面貌。 2003年4月4日,沈陽市長陳政高召開“一宮兩陵”申報工作調度會,部署了“一宮兩陵”的修繕工作以及周邊環境整治工作。其中外部環境整治工作,市政府投入資金2億元,“一宮兩陵”內部修繕工作,市政府投入修繕資金5000萬元。 從這天開始,拆遷的嘈雜聲籠罩在“一宮三陵”的上空。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被毀滅的不再是這些“老房子”,而是他們身邊的一些“小字輩”。在拆遷工作中,福陵陵西的前陵堡村首先遷走,總建筑面積達到39455平方米的房屋被夷為平地,代替它們的是大片的草坪。 嫁給了守陵人后代的吳麗香面對故園依依不舍,她嫁到這里時才剛剛“光復”,她親歷了老屋上梁、用上電燈泡、喝上自來水的全過程……老人撫摸著自家的墻壁對記者說:“這屋是我家的產業,是我的命根子。但現在政府要讓東陵(福陵的俗稱)申請世界遺產,我不能拖政府的后腿啊!” 清福陵得到的“關懷”還不止于此。為了申遺,東陵公園還將辦公區東遷、24戶公園職工住宅和民俗風光園也被拆除。 2003年6月25日下午,位于沈河區沈陽路100號的紅墻廣場正在進行最后的大甩賣。當天上午,一張張拆遷公告送到了這里的每位業戶手中。沈陽故宮紅墻市場拆遷期限從當天開始至7月4日止。 據了解,為了打贏故宮申遺的“攻堅戰”,政府共投入1.6億元,這相當于北京故宮50年間內部修繕費用的總和,所涉及周邊拆遷的紅墻市場、東亞F區、御苑新村的6棟別墅等9處建筑,共計4.5萬平方米。 為了這一戰,東煤宿舍的三層樓房變成了一堆瓦礫,原東亞商場F區也被夷平,甚至沈河消防中隊院內的煙囪也被放倒…… “一宮三陵”的世界遺產之旅還遠不止拆遷這樣簡單,修繕古建筑更是極具挑戰性的工作。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一項挑戰細節的工作。 福陵修繕工程總工程師唐巍的一段話也許能讓我們體會到這項工作的“瑣碎”:“清福陵內的所有椽柱的表皮都已剝落,這些椽柱的表皮此前是用油漆刷制的,而古代的椽柱是用豬血等原料刷制的。因此只有先將油漆層剝離,然后再按古代工藝刷制,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正是對“成功存在于細節之中”的追求,“兩陵”所有青磚之間的水泥勾被一點點地摳下來,再用天然青灰重新勾好。昭陵寶頂的水泥罩面也被一種傳統工藝的三合土取代。 而此時的沈陽故宮則正進沖刺:“一宮三陵”如愿勝出行著乾隆以來歷史上最大的修繕工程,整個修繕費用高達2400萬元。在此次修繕中,乾隆御書房———仰熙齋首次得以開放,曾經的盛京最高建筑物鳳凰樓也告別了“危樓生涯”。 2003年8月初,“一宮三陵”修繕工作全部結束,這場申遺“攻堅戰”以勝利告終。 [B]等待:來自世界的檢查[/B] 2003年4月23日,沈陽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沈陽市故宮、福陵和昭陵保護條例》。 5月28日經遼寧省第十屆人民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批準,《沈陽市故宮、福陵和昭陵保護條例》于200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一切具備,只待檢查。所謂的檢查,就是每次世界遺產大會之前,世界遺產組織都要委派一個非官方組織的專家對申報項目進行實地考察,專家的意見最終將以報告形式上呈給世界遺產大會審議。 此時的撫順方面開始擔憂:與沈陽“一宮兩陵”恢弘的宮室相比,永陵顯得有些“弱小”。為此,當時的撫順市文化局副局長佟達先生提議,最好來視察的專家能夠走永陵-福陵-昭陵-沈陽故宮的路線,這樣永陵就可以與其他三個項目達到一種“平衡”。 2003年9月10日清晨,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專家稻葉信子女士開始考察遼寧省“一宮三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在檢查后的座談中,稻葉信子說:“在這里我看到了你們的省、市政府還有市民對申報的熱情很高,這很好,今后應該繼續保持下去。” 盡管按照有關規定,這位專家不能在當時作明確的表態。但是從她一路檢查的神情和諸多贊許的語言來看,陪同人員還是感到稻葉信子對“一宮三陵”是比較滿意的。而且對于一些中國無法完成的細節,稻葉也表示了不同程度的理解。 2004年1月,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通過了稻葉信子的考察報告。 [B]沖刺:“一宮三陵”如愿勝出[/B] 2004年6月28日這一天,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正式開幕。 我省副省長滕衛平作為惟一一位國家代表團的遼寧籍人士與會,沈陽市副市長王玲、撫順市副市長劉詩等分別以觀察員身份出席會議。 本次會議將對全球的50個遺產申報項目進行審議,對“一宮三陵”的出線前景,與會專家顯得極為低調,他們甚至不接受任何遼寧記者的采訪。 副省長滕衛平告訴記者,只要沒到成功的最后一刻,我們就不能輕言成功,但是我們堅信成功,因為我們對“一宮三陵”所做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更重要的是,“一宮三陵”確實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本報記者何騫 [B]省委省政府發出賀信[/B] 蘇州參加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的遼寧代表團團長滕衛平并全體同志: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83周年之際,欣聞我省五女山山城在內的高句麗王城王陵與貴族墓葬和沈陽故宮、清盛京三陵已經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表決通過,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是全省人民值得慶賀的一件大事。謹向你們并通過你們,向所有為申遺工作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同志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衷心的感謝! 遼寧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又是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積淀的文化大省。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遼寧大地留下了豐富的文化和自然遺產。 多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事業,采取有力措施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促進文化事業與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這次申遺成功,必將極大地提升遼寧的對外形象和國際知名度,進一步增強全省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極大地鼓舞全省廣大干部群眾加快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的必勝信心。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保護世界遺產,是造福人類的千秋功業,我們要以此次申遺成功為契機,繼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保證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充分保護和適度利用,努力為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服務。 各級黨委、政府和全社會要共同努力,讓代表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寶貴遺產世代永續、源遠流長,促進全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為加快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提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共遼寧省委 遼寧省人民政府 2004年7月1日 [B]省長張文岳發表電視講話指出一定要保護好“遺產”[/B] 晨報訊(記者李靜何騫)昨日“高句麗王城、王陵與貴族墓葬”、“沈陽故宮”、“盛京三陵”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就此,省長張文岳于當晚發表電視講話,代表遼寧省委、省政府向所有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付出不懈努力、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表示誠摯的感謝。 “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的民族不是一個孕育希望和未來的民族,一個沒有良好文化氛圍的城市不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城市。從這一點來說,我省的這些世界文化遺產地不僅是我省極其寶貴的文化財富,也是各市、縣最為寶貴的文化資源,是城市的一張靚麗的名片。” 張文岳要求鞏固我省在環境整治和文物保護工程中取得的成果,堅決防止出現任何反彈,防止破壞文物和破壞風貌事件,按照世界遺產組織規定的國際通行規則保護好全省的各級文物,保護好文物的周邊環境。進一步提高世界遺產地的管理水平和接待水平,提高文物保護和展示水平。要把世界文物遺產地建設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陣地,接待中外游人的旅游觀光圣地。 世界遺產大會上沈陽市城建局局長于沈光昨晚激情連線本報—— [B]“遺產”保護剛剛開始[/B] 晨報訊(記者李靜)昨日世界遺產大會上傳出“一宮三陵”通過評審的好消息后,與會的沈陽市城建局局長于沈光激動之余連線本報,表達喜悅之情。 在電話里,于沈光激動地說:“沈陽市‘兩陵’申報成功,是我們3年來堅持不懈努力的結果。它不但是沈陽的財富,也是世界人民的財富。沈陽市有了一張世界名片,沈陽的知名度大大提高,有利于其經濟的發展。” 于沈光表示,作為‘兩陵’的管理部門深感責任重大。兩陵申報成功,對于文化遺產的保護還剛開始。管理部門將用科學的方法,依照世界文化和自然文化遺產保護條約來保護好我們的遺產。 昨晚,沈陽市城建局副局長羅光祥也與全局職工紛紛打電話表示激動的心情。據其透漏,沈陽市將設立古松扶壯保護研究所,并于近期展開古松研究保護工作。同時,“兩陵”還將增配消防車、建設設備也將進一步更新,確保做好“兩陵”保護工作。 [B]世界遺產帶來五大好處[/B] “一宮三陵”申報世界遺產獲得成功,遼寧省幾年的努力終于得到了最好的回報。事實上,在為申遺做了巨大付出的同時,每處申報地都會換回多方面的利益。專家分析說,“‘一宮三陵’成為世界遺產后,我們至少可以從五個方面享受到所帶來的好處。” 益處之一:人居環境更好了 沈陽市政協委員、著名文史學家于文政指出,環境效益是世界遺產給一個地區所帶來效益的重要方面之一,而這正是一座城市欲做到可持續發展所必需的。在申遺準備期間,沈陽、撫順兩市下大力氣整治“一宮三陵”的周邊環境,投入巨資剪“圍裙”、拓道路,兩市市民正前所未有地感受著“生態城”帶來的諸多便利。 另外,在這個過程中,市民素質得到了普遍提高,比如文物保護意識增強了。在蘇州參加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的著名學者謝凝高則表示,通過對世界遺產的研究可以了解科學、歷史,進行科普教育、愛國主義教育。 知名作家馬秋芬分析說:“申遺成功以后,沈陽人有了更高的文化平臺。城市將對世界更有吸引力,沈陽人的發展空間將更廣闊,沈陽人接受新事物和積累知識的速度將更快。” 益處之二:“清文化”牌打向全球 遼寧省文化廳副廳長張春雨指出,“遼寧省是文物大省,文化底蘊十分豐厚,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這些優勢宣傳不夠,未得到普遍認同,這次可以借申遺成功的有利契機,樹立遼寧省的文物大省形象,宣傳我省多民族文化傳統,擴大我省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影響。” 沈陽作為遼寧省省會和中心城市,一次便擁有了3處世界遺產,這對城市文化形象的樹立和廣泛展示起到凸顯作用。馬秋芬認為:申遺成功是提升沈陽城市文化品位的最好時機。作為清朝發祥地,沈陽的“清文化”牌將打向全球。在世界范圍內刮起“沈陽風”,讓人類感受到沈陽文化的獨特魅力。這是沈陽增強影響力,成為國際大都市的重要因素之一。 申遺的成功,會加快沈陽醞釀已久的諸多與城市文化形象有關的計劃付諸實施,比如將重新開發“清代一條街”、修建清史博物館等。 另外,沈陽市還可以借世界遺產的影響力,將這座城市的其他優勢文化捆綁推薦。比如沈陽市一直以來籌劃的“工業文化”目前僅為為數不多的人所了解,但如果作為“清文化”的拓展和延伸加以積極推廣和傳播,便可以更好地體現一座城市文化的多樣性和延續性。 益處之三:炮彈打不著,饑荒窮不了 根據聯合國《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規定,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自然景觀,提供下列保護:(一)受到聯合國成員集體保護,戰爭情況下不得列入攻擊范圍;(二)提供本國所不具備的專家、技術、儀器等幫助;(三)提供必要的資金援助。這就意味著,當“一宮三陵”成為世界遺產大家庭中的一員后,就為其永久性保護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著名學者林源祥告訴記者:“成為世界遺產后,文物保護工作會更細致。每年都會有國內外專家學者到‘一宮三陵’考察研究,對保護工作進行指導。如果他們發現在遺產保護工作中存在哪些問題,他們會要求及時更正并把相關報告上交。這是只有在保護世界遺產時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沈陽市副市長王玲說:“沈陽的文化遺產將得到更好的保護,這一點是最重要的。通過這次申遺工作,沈陽今后將逐步加大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無論是政府還是市民,都來為保護工作努力,這樣文化遺產定會彰顯永恒的魅力。” 益處之四:旅游業帶動經濟發展 省文化廳文物處處長姜鐵成指出,“一宮三陵”申報世界遺產的成功,將為遼寧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并將作為遼寧的一張“名片”成為對外溝通的橋梁和紐帶。他舉了一個例子,在大足石刻沒有成為世界遺產前,根本就沒有人知道大足縣,可是一朝成名,就天下皆知。而平遙古城則借助自己的特色,申遺成功第一年,其門票收入就從18萬元增長到了400多萬元。 有關專家指出,“一宮三陵”將為我省提供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文化旅游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并且將遼寧中部城市群的“金三角”旅游構想推向一個更高的層面,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服務。 此前,沈陽市政府已經推出連接沈陽、撫順之間的“尋根游”活動,兩地之間的旅游銜接大勢已成。與此同時,作為清東陵、清西陵“祖宗根”的關外三陵也將與它們建立更為緊密的聯系,整個清文化產業帶即將形成。 選擇申遺來推動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雖然存在風險,但是該地區可在申報過程中全面梳理、完善和提升自身形象,并自覺接受國際規則的規范和制約,申遺不僅提供了按照國際標準來重新審視本地優勢和劣勢、機遇和挑戰的良機,而且導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利益之五:打造世界級城市名片 一直以來,沈陽將以怎樣的形象展現于世人面前始終是我們冥思苦想的問題。申遺成功后,沈陽的城市名片無疑變得更加閃亮。 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俞孔堅說過:屬于一座城市的世界遺產,是區別于其他文化國度特有的、不凡的特殊價值所在,是屬于這座城市的名片,是治療當前中國文化認同危機的一劑良藥。 沈陽副市長王玲表示:從“一宮兩陵”順利通過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專家的考察驗收時起,就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由此成為世界對沈陽叫得最響的高頻詞。本報記者馬光何騫 [B]“一宮三陵”的管理難題[/B] 隨著“一宮三陵”捆綁申報世界遺產成功,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浮出水面:今后“一宮三陵”是還像以往那樣由各區域行政機構實行“獨立管理”,還是應走向聯合? 在整個申遺過程中,更多的沈陽媒體提及“一宮兩陵”這樣一個概念,即沈陽故宮、清福陵、清昭陵,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則是撫順方面的媒體只言“身在當地”的永陵而不談“一宮兩陵”。時至今日申遺已經成功,但仍有很多市民對“一宮三陵”的概念感到模糊。 一位知情人士說,事實上,這種區域、部門間的管理體制問題即便是在沈陽“一宮兩陵”內部也有明顯的表現,比如,沈陽故宮由沈陽市文化局主管,而“兩陵”則由沈陽市城建局主管。 著名民俗學家齊守成認為,“一宮兩陵”和“清永陵”原本都是清文化一部分,最好能夠成立一個統一管理機構。 省文化廳文物處處長姜鐵成認為,按照《世界遺產公約》的相關內容,當主管部門無力管轄這一世界遺產項目時,可以建立一個更高層次的管理機構。 沈陽市文化局副局長張英介紹說:“沈陽市正在準備成立一個歷史文化名城文物保護委員會,保護的對象當然也包括其他的歷史文物,但重點當然是世界文化遺產了。” 此外,今年起草的《沈陽市歷史名城管理條例》已把沈陽市真正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來保護,而在剛剛結束的遼寧中部七城市政協論壇上,沈、撫兩市政協主席就如何共同開發兩市清文化問題作了實質性探討,看來今后兩個城市建立一個更為廣泛的世界遺產保護機制還是有希望的。本報記者何騫馬光 [B]成功后的四大追問[/B] “一宮三陵”項目申遺成功了,文物景區的開發利用與文物的保護應怎樣進行協調?游客的水平是否應該提高?下一步我省哪些單位還有可能參與申報世界遺產? 起點還是終點 省文化廳文物處處長姜鐵成指出,申遺成功決不是一個終點,而僅僅是一個起點,現在所要做的已經不僅是怎樣讓文物如何得以保全,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替全人類保護好這些遺產。 “世界遺產的確是城市的一張‘名片’,一定要合理開發利用它,國內的一些城市曾經出現人造景觀‘圍堵’世界遺產的現象,這是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應該注意的。”姜鐵成如是說。 國家文物局世界遺產處處長郭旃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國外某名牌汽車要到中國某縣境內的一段長城上去拍一段廣告,該縣領導聽過有關部門的匯報后,同意他們去拍了。該廣告在巴黎播出當晚,即有數百位觀眾打來電話稱,長城是世界遺產,怎么能夠為了商業利益而去破壞它呢? 有關人士指出,這件事情說明了部分官員在保護世界遺產方面的意識淡薄。申遺成功了,對于市民,尤其是對于一些政府人員來說也是一種考驗。 [B]遺產開發與環境保護咋協調[/B] 一個項目成為世界遺產,確實會為城市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在巨大的市場效益面前,國內的很多遺產項目過度開發,使之與文物保護、環境管理等問題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反差。 省文化廳文物處處長姜鐵成認為:“國內現在某些景區盲目發展,甚至出現了不見景物只見人的現象。世界遺產公約有其一套底線,任何項目都不是‘終身制’的,一旦我們保護不利,那么他們將首先進行‘黃牌’警告,然后被列入瀕危遺產項目,甚至可能會因此出局,本次世界遺產大會就審議了35個瀕危遺產項目,這是我們應該注意和警醒的。” 姜鐵成指出,今后對于遺產項目景區進行開發利用時,一定要進行科學規劃。 [B]游人素質咋提高[/B] 去年9月,剛剛修繕竣工的清昭陵的廊柱上就又留下了游客“我來也”的涂鴉痕跡,這些字跡多是刀刻鐵削,在那紅彤彤的柱子上七歪八扭地留下游客自己的名字,這幾乎成為世界遺產無法抹去的傷痛。 在今年沈陽市“兩會”上,沈陽市故宮博物院館員范彬委員就如何提高游人素質問題作出提案。 范彬告訴記者,隨地吐痰、在景區內亂刻亂畫、隨便扔垃圾等現象,幾乎成為了“一宮三陵”里的一個普遍現象,只有從根本上加強對游人的教育,讓他們真正地熱愛起我們的世界遺產,祖先留下的“寶物”才可能長期地保存下去。 [B]我省下一個申遺者是誰[/B] 目前我省已經擁有6處世界遺產,可謂遺產大省,那么下一步誰將申遺呢? 姜鐵成認為,我省北寧市境內的醫巫閭山、朝陽市的牛河梁遺址可能性很大。醫巫閭山是舜帝所封十二大名山之一,為北岳之首,山上白石嶙峋,草木搖曳,建筑多為遼、金、明、清時期,清歷代皇帝多次來此巡視,乾隆、嘉慶等帝“石刻墨寶”至今仍然清晰可見,應當說是具有相當濃厚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的。 牛河梁則以它豐富的考古發掘成果著稱于世,而且目前朝陽市申報世界遺產的熱情也非常高,牛河梁附近的一些鐵礦已經被取締,這些都是牛河梁沖刺世界遺產的重要砝碼。 本報記者何騫 [B]世界遺產到底是啥[/B]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現代化進程迅猛如潮,人類的居住環境和文化遺存受到巨大的壓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員國于1972年倡導并締結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締約國內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由締約國申報,經世界遺產中心組織權威專家考察、評估。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團會議初步審議,最后經公約締約國大會投票通過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種類有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我省“一宮三陵”與“五女山山城”申報的都是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世界遺產大會 1977年,首屆世界遺產大會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巴黎舉行。翌年在華盛頓舉行的第二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產生了首批世界遺產。 遺產項目要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必須經過嚴格的考核和審批程序。每年舉行一次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對申請列入名單的遺產項目進行審批,其主要依據是該委員會此前委托有關專家對各國提名的遺產遺址進行實地考察而提出的評價報告。 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至今已有28屆,我國是首次承辦這樣的會議。 -聯合國對世界遺產的保護義務 根據聯合國《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規定,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自然景觀,提供下列保護: (一)不分國籍,都受到聯合國成員集體保護,戰爭情況下不得列入攻擊范圍; (二)提供本國所不具備的專家、技術、儀器等幫助; (三)提供必要的資金援助。 本報記者何騫馬光整理 [B]中國世界遺產完全檔案[/B] 中國目前擁有世界遺產30處,分別是: 長城;廬山國家公園;莫高窟;平遙古城;皖南古村落;承德避暑山莊和周圍寺廟;云岡石窟;大足石刻;明清故宮;蘇州古典園林;秦始皇陵;青城山與都江堰;曲阜孔廟、孔林、孔府;龍門石窟;明清皇陵(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北京十三陵、南京明孝陵);天壇;頤和園;麗江古城;周口店;武當山古建筑群;拉薩布達拉宮和大昭寺;武陵源風景名勝區;黃龍風景名勝區;九寨溝風景名勝區;三江并流;黃山;峨眉山和樂山大佛;泰山;武夷山;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11

發表評論

您好,登錄后才可以評論哦!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版天堂资源8网|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岳一夜被你要了六次|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观看| 国产精品柏欣彤在线观看| 日韩高清国产一区在线|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的免费视频 | 一个人看的www片免费中文| chinesegay成年男人露j网站|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四虎影视永久免费观看地址| 免费福利小视频|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青草青青亚洲国产免观 | 八木梓纱老师三天两夜| 亚洲成人免费网址| 久久久久久久97| 91自产拍在线观看精品| 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好吊妞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mv视频在线| 欧美老熟妇xB水多毛多| 日韩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乱大交xxxxx在线观看| 无码av大香线蕉伊人久久| 国产色欲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级理论片| 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四虎最新地址在线观看1080p| 亚洲春色第一页| 中国videos性高清免费| 最新jizz欧美| 经典三级完整版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乱人伦中文在线观看不卡| 成人免费视频试看120秒|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 欧美一级va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少妇真实被内射视频三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