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拒絕名不符實
admin
2004-06-29
來源:景觀中國網
正在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受到了中國建筑與文物保護界的高度關注。一些專家認為,世界級的古城,凡是符合《世界遺產公約》的定義與標準,均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得到
正在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受到了中國建筑與文物保護界的高度關注。一些專家認為,世界級的古城,凡是符合《世界遺產公約》的定義與標準,均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得到全人類的妥善保護。
北京大學世界遺產研究中心主任謝凝高說,中國目前有101座歷史文化名城,與其他國家的許多歷史文化名城一樣,面臨著如何在現代化建設中加以妥善保護的問題。
謝凝高說,許多國家在保護歷史文化名城時,通常采取先劃出保護區,在城市規劃中避讓保護區,進行分區建設的辦法。“中國有很多城市歷史文化內容非常豐富,價值很高,目前應搶救成片的古建筑、古街區,但必須保證周圍建筑與這一地區風貌協調一致,不得破壞其原汁原味。”他說。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景觀學系常務副主任楊銳說,保護歷史文化名城是全世界國家公園保護區運動的重點組成部分。近年來,中國逐步開始重視這項工作。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到重點街區保護,從國家級到市鎮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多層次的保護框架已基本形成。“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目前,北京已建立三個層次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古都風貌整體保護規劃,即歷史文化名城整體風貌保護、40片歷史文化保護區和其他文物保護。歷史街區和歷史文化保護區的保護雖然起步較晚,但也已看到一定成效。
楊銳指出,中國城市面臨經濟發展壓力,也承載著巨大的人口壓力,它的發展無可避免地要與城市建設同步進行。因此,歷史文化名城的規劃必須打兩張牌,一張是空間牌,一張是時間牌。人們要研究城市歷史,確定最值得保護的東西是什么,價值的載體是什么。在北京,價值所在也許是幾個點,如一些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許是一條線,如護城河,也許是某個方面,如某個方位的城區。
“確定了它們的價值,也就守住了自己的鎮宅之寶,”楊銳說。城市規劃還要強調思路創新,但不是丟棄傳統。北京的東便門遺址公園如果將城墻恢復起來,開放成公共綠地,將會發揮更大的文化價值。
楊銳說,名城保護并不一定要花費巨資,整理造冊。如果將城中的名木古樹,古跡遺址以信息公開的方式對公眾進行展示,人們只要身在其中,就可以了解它們的年代、價值和歷史背景,也就能處處體會到城市的美名。在美國波士頓的教堂和歷史悠久的公園中,小到柱子大到建筑,都有非常詳盡的解說和闡釋,“而中國在這些方面還有待改進。”
謝凝高說,歷史文化遺產已引起了國家和公眾的關注,人們開始意識到保護遺產的重要性。不久前,聯合國教課文組織中國全委會決定,推動在中學里開設世界遺產課程,“這無疑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好事”。
到過世界其他一些城市的楊銳發現: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難題不僅在中國存在,在世界也普遍存在。但也有一些城市如巴黎、威尼斯等有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總體而言,好的遺產保護有如從大樹的根部長出的新東西,而不是看似繁茂的塑料假葉子。”
楊銳說,歷史文化名城并不排斥現代生活,但必須從它的背景和文化中繁衍而來。以古都西安為例,除視覺外,從飲食等方面反映的嗅覺、味覺都可以提示這座城市幾千年的深厚歷史,讓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有認同感。西安的回民聚居區以及街頭巷尾的傳統叫賣,都是不可忽視的軟環境。
此外,專家們認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特色還反映在江南文化和北方文化、北京和廣州文化的各異,因此在室內風格,城市建設風格等方面都大有文章可作。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