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移民帶旺紐約布魯克林地產業
admin
2004-05-19
來源:景觀中國網
20多年前,紐約市布魯克林的版圖上,只有不太多的華人零散定居,未見一個成片的華人社區。誰料剛過去十多個寒暑,北區的版圖已經顯出一點突出的變化。展現眼前的新景是:八大道、U大
20多年前,紐約市布魯克林的版圖上,只有不太多的華人零散定居,未見一個成片的華人社區。誰料剛過去十多個寒暑,北區的版圖已經顯出一點突出的變化。展現眼前的新景是:八大道、U大道兩個頗具規模的華人商業區,以及由它向四周輻射出去的日落公園、羊頭灣以及灣脊、班森赫斯特等華人社區。
誰能在布魯克林土地涂上這鮮明的東方色彩呢?靠的是幾萬民華裔老、新移民共同胼手胝足去開拓。族裔聚居取向是其主因,而家家戶戶大多能在此安居樂業,也與美國社會、政治因素相連。伴隨新移民連年大量增長,也日益壯大的布魯克林華人地產業,把一個沒落的八大道振興為商、住相依新社區,成為紐約第三華埠。
八大道屋價狂漲
曾在布魯克林從事地產業27年的資深經理關光宗、陳天來,異口同聲說,從90年代初起至今,布魯克林八大道華人地產業長期興旺10多年了。在這上升期之前,它也曾經歷了上上落落的興衰。依常規,凡是繁榮昌盛的都市區,房價水漲船高,一旦衰落,屋價也就順勢下滑。布魯克林八大道在過去一個多世紀,曾重現了這一規律。
19世紀末、20世紀初葉,因布魯克林開埠早,碼頭多、倉庫多,八大道常進口大宗舶來品,并招徠一批批外國商人、水手、游客到此消遣購物,市面興旺繁榮,來自北歐、南美的大量移民也蜂擁而至。建筑商便在還易購得的空地上,在八大道四周一批批興建半獨立屋、連棟屋,地產商也一批批地以當時的高價售出。八大道新興的市區、商業、地產3者就這樣相依相促而又不斷地共同擴張和發展。反之,亦會3者共同衰落。
后續發展果然如此。進入20世紀中葉,因國內外形勢陡變,先是后起的曼哈頓區各業興旺發達,逐漸將布魯克林的旺氣吸引過去。繼而30年代末美國爆發經濟大蕭條,布魯克林八大道的商業地產業更向下滑,不少商店歇業,房子空置日漸增多,房價偏低,房租廉宜,可市道并不見好。
華人置產始于40年代
年近90高齡的林伯,是首位在八大道中段置產的華人。1946年,他用一萬多元便買下一層是店鋪,上兩層是住宅的樓宇。他說,當時八大道及兩旁不時有屋出售,卻常常無人問津。興旺的商業一衰落,房地產業便跟著遭殃。而市面也冷落得驚人。林伯回憶那年月,他用自置店鋪開干洗店,熨衣太久累了,步出門口張望,白天,八大道行人稀疏,華人過客更難見一個;入夜,燈色殘黃,常常連鬼影也沒出現。這時八大道地頭價值,簡直一落千丈。
這不景氣,直到70年代左右才開始緩和。因布魯克林房價房租較低,經濟條件較差的華人與各族裔新移民大都看中這一點,喜歡來此定居。
八大道及四周房屋的價格與房租因而逐漸提升,兩家庭磚屋賣到三四萬元一幢,八大道三層高連鋪位樓宇升至六七萬元。
自此直到80年代中期,八大道商業漸有起色,連華人商店也增到六七間,購屋的新移民步步上升,屋價便隨之加碼。華人地產公司、經紀的數量亦同步發展。不妙的是,這時美國又出現通貨膨脹,房貸利率升至12%至14%,有時還飆升至17%。華人地產業在微升中又逢阻滯,這樣一來,由于房屋供過于求,買方強勢市道一直綿延到80年代末期。
90年代價值猛升
日動星移,時來運轉。進入90年代初,美國于1987年發生的這一輪經濟衰退,開始好轉,逐漸復蘇。經濟大環境一轉好,便給沉淪了一個長時期的八大道送來外部動力,一與本地的新生力量(已成為新商店投資者和廣大消費者群的聚居于此數以萬計的華人)以及原有的巨大物質基礎(即布魯克林興旺時期建成的大量商、住合一的樓宇和房屋)相結合,從而獲得迅猛發展的大好良機。
到90年代中,八大道的華人商店、公司、機構發展到100多家,兼有食、用、玩、文化、娛樂、教育、交通等服務,越來越多華人都把它看作是較理想的定居點,是買屋或租屋的優先選擇。因此,地區價值曾一落千丈的八大道及其周圍,在90年代上半期,它的居住價值連連上升,房價也隨之連續攀升。八大道、布魯克林華人地產業亦水漲船高,旺氣連年。
從90年代后半期到今天這8年多,隨著八大道商業進一步大發展,從40多街到60多街,商店、公司又從100多間增到近300間左右,服務、供應的內容越來越多越周全,近幾年治安也較好,區內也有較優良的公校,八大道及其兩旁、特別是從50街到60街這段旺區,“地頭”價值又大大攀升。有的資深地產經紀說,買屋要先選好地頭(各種條件都較優良),有時它占了屋價的一半,一是地頭價值高,二是好地區的地皮也特貴。
因此在過去的8年中,八大道好地頭的商、住兩用樓和住屋的價格,幾乎每年以25%的比率上升。比如商、住樓(連地庫),1996年約60萬元,每年升15至20萬元不等,2004年4月,已叫價200萬元了,兩家庭磚屋帶車道車庫、地庫,土地24呎×100呎,面積20呎×65呎,1996年32萬元左右,今年4月以90萬元高價售出;土地面積、附屬配房與上屋相同,房屋面積長、寬少了5呎、2呎的兩家庭磚屋,1996年約28萬元,今天叫價80萬元。有的裝修師傅對布魯克林屋價這樣狂升,笑稱為“瘋價”。
但是,像上述房屋一樣類型,換了布魯克林別的地區,叫價只需70萬元,相比少了10萬元。就在4月下旬,一位華裔老人把靠近八大道56街的一幢像上述一類自宅推上市。頭一天下午與地產公司經紀們接頭,當晚近9點,春雨霏霏,一位年輕男經紀獲得老屋主同意,便帶著在外州開餐館的夫妻倆趕來紐約看他們“美國夢中的房子”。第二天,自早上到傍晚,一前一后,又有5起買客、也多是在外州開餐館的人士,接連來看緊鄰八大道這“黃金地頭”的高齡老屋。它是上世紀初布魯克林、八大道興旺時期建起來的,墻基厚實、用料講究、3米多層距高,日照通風良好。
買主們多已知道,八大道與周圍數以萬計的百歲、七八十年的老屋,論結構、質量,比今日新建的一些樓宇還高了一籌。一聽到有這種上市量越來越少的老屋出售了,買家們無不趨之若鶩。出乎老翁意料,當晚電話傳來信息,白天5起看屋買客中的一個,表示愿出80萬元購買??梢姵山凰俣戎?。此外,在人氣、財氣都較旺的八大道區,除非推倒舊屋這類老地皮,要買一塊新地建屋,已是十分困難。因此大多渴望早圓“美國夢”的買家,買這個“黃金區”的屋子,都隱藏著要趕末班車的心理。由此對八大道近一兩年屋價飆漲、布魯克林華人地產業連紅14年的背景與原因,約略有所知了。而其主因是求過于供。
今天,原有的北歐、南美、意大利、猶太等外裔居民已大量遷出,華裔新居民陸續住進去。比如,在十多年中,最成熟的新興華人社區首推布魯克林華埠。據初步估計,90年代前,八大道幾百間商、住兩用樓宇,屬華人屋主所有的只有兩三成,現在增到六七成;它兩旁街道的住宅,當年華人占有的約一兩成,現增至三四成或更多了。在這里,出現了華人商店一間連一間,華人住宅也戶接戶,街靠街,可說已成為連成一片的華人社區了。
其它如灣脊、班森赫斯特、羊頭灣等處住宅區,華人房屋占有率亦有相當比重。U大道的華人商業區,十多年前只有兩三間由華裔業主開創,今天已增加到近30家了。那邊華人居民較八大道少,它的商業區發展速度就比第三華埠慢多了。
從情況看,布魯克林這幾個華人社區,華裔居民越多,中華文化色彩越濃,也就是它所屬的東方色彩便處處可見。商業區的中文招牌連連高掛不用說,來自東方的食品大量充斥貨架。在住宅區更是色彩鮮艷,與美國、西方文化迥然不同。如門口一側,有人擺上“門口土地財神”牌位,前面奉有香爐、小酒杯、水果;映眼的紅橫額、紅對聯十分醒目,嫁女的貼上“于歸之喜”,結婚的換上“鸞鳳和鳴”;清明、重陽、新春祭祖,有些華人在門口以鐵筒代爐,給大陸先祖燒香燒冥銀、紙衣等。
鐵門鐵窗景觀特殊
另有一個風景線顯示華人依然存有謹小慎微的家風,當房屋新買不久,便在門、窗上裝上鐵門與鐵窗框。外裔裝上的,少得多了。
華人社區的出現、成長,以及為之在布魯克林土地上涂上東方─中華文化的色彩,雖是民間平凡之事。但見微知著,它既顯示出海外華人在異國他鄉的開拓力、凝聚力是多么突出!其次也突出自由民主美國,對少數族裔及其文化的巨大深沉的包容性,讓華人在美國的土地上充分發揚中華文化,充分顯示它的燦爛色彩!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