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佛山市委會呼吁:停拆歷史街區 保護古城風貌
admin
2004-03-15
來源:景觀中國網
[center][img]/upload/news/20043151804921.jpg[/img]在汾寧路,不少民國初期的建筑引人注目。甘建華 攝[img]/upload/news/2
[center][img]http://www.36byz.com/upload/news/20043151804921.jpg[/img]在汾寧路,不少民國初期的建筑引人注目。甘建華 攝
[img]http://www.36byz.com/upload/news/200431518058366.jpg[/img]在紀崗街內,還有不少的鑊耳房頂頗有特色。甘建華 攝[/center]
佛山肇跡于晉,得名于唐。經過隋唐的開發到清初的鼎盛時期,冶鐵、絲織、成藥都已發展到相當規模,享有“四大名鎮”和“四大聚”的殊榮。深厚的文化藝術積淀,為佛山留下了許多具有地方歷史文化特色的古建筑、古街道、莊園和民居。這些明、清兩代民用建筑中的各類建筑遺存,充分反映了該時代佛山的歷史、經濟和文化,對古城、古建筑的研究以及開發利用,都有著珍貴的價值。
但是,近幾年,隨著舊城區的改造,許多有歷史和藝術價值的古建筑卻被無情摧毀了。目睹一片片古建筑在古城消失,民革佛山市委會向市政協九屆一次會議提交書面發言呼吁:停拆歷史街區刻不容緩,保護古城風貌迫在眉睫!
現狀:連片古建筑被毀掉 今日佛山“古鎮不古”
民革佛山市委會在書面發言中指出,雖然我市在保護老城和古建筑方面,已作了大量工作,并制定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截至2001年底,已核定原城區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共77個,其中國家級3個、省級5個、市級69個,并對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劃定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但是由于名城保護規劃落實不到位,在舊城改造過程中,古城的整體歷史風貌被嚴重破壞。例如,由慶寧路、永安路、福祿路、燎原路、市東上路所包圍的永安街區,是佛山古鎮清末民初時期市場繁榮、手工業興旺的所在地,始建于清末民初的民居,不少在舊城改造中被拆毀了,連片的拆建不僅毀掉了一大批明清和民初時期的古建筑,更重要的是毀掉了佛山歷史文化名城的視覺形象和感應氛圍。今日能體現千年古鎮風貌的遺跡已不多見,“古鎮不古”了。
歷史:“老佛山”追憶古城繁華景象
面對一片片古建筑在視線下消失,令許多“老佛山人”感到痛心。昨日下午,記者采訪了幾位已年過七旬的“老佛山”,談起佛山古城當年的繁華景象,他們至今仍津津樂道。
一位在佛山生活了70多年,不愿透露姓名的“老佛山人”對記者說,永安路一帶的街區,是佛山歷史上制作色紙、織造紗綢等作坊和藥材店鋪較多的地方,因為靠近汾江河,便于水路運輸,因此在清朝年間,這一帶店鋪林立,成了經商和聚居的旺地,當年曾有許多海內外商人在此設立會館,并建起了一片片仿西方的騎樓式樓房,是當時佛山最繁華的地方之一,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傳說。如果能把這些古建筑保護下來,修復成古式商業街,我相信是可以媲美上海的城隍廟和北京的老胡同的。可惜,這里的成片古建筑最近在開發房地產時被拆毀了。
“古建筑是不可再生的,如果不加以保護,我們祖先留下的財富隨時都會毀于一旦!”世居佛山的陳伯深有感觸道。他告訴記者,佛山老城近年古建筑被毀的事例數不勝數。比如,塔坡街是佛山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唐貞觀二年,鄉人在塔坡崗上掘出東晉年間來此傳教的僧人三藏法師帶來的3尊佛像,遂建塔坡佛寺供奉,并立石榜“佛山”。屈指算來,佛山源起塔坡,已有1300多年歷史了,塔坡街很早以前就形成了一條古街道。可惜的是,這里的古建筑近年大多被拆毀了,只剩下一口塔坡古井和一座破破爛爛的塔坡古廟。
期望:采取措施 亡羊補牢
民革佛山市委會在書面發言中說,佛山老城區大片古建筑被毀,令人惋惜。所幸的是,佛山老城的大部分道路格局還保留著,筷子路、升平路、錦華西路、公正路北段還部分保留著原有的風貌。在建設廣東第三大城市、重新進行城市全方位總體規劃的時候,把保護和恢復佛山古城風貌,樹立歷史文化名城總體視覺形象的問題再次提出來,是一次機遇、一種必要、一種心愿,更是一種責任。
在佛山生活了近80年的梁伯告訴記者,佛山還有許多古建筑、古街道值得保存。比如,位于福賢路紀崗街內的石路巷,是一條長達100米的內巷。兩側的建筑始建于明,有清代和民國時重修的痕跡。其古樸的花窗、方柱的趟櫳、厚重的大門、大青磚、夯土厚實的墻體和紅砂巖的石墻腳,均具有明代的風格,而4根圓柱支撐的大廳,卻是清代所建造。巷口有兩棟紅磚綠瓦的建筑物,是民國時建筑的私家庭院,名叫“小樂園”。石路巷民居的屋頂所建造的封火山墻,均采用鍋耳式,其體量比清代建筑的大而厚,是當地民居建筑沿革的物證。又如,百年“老字號”酒樓“英聚樓”已被改作它用。我們期望,有關部門想方設法把這些古街道、古建筑保護起來。
建議:恢復佛山古城風貌 樹立文化名城形象
“歷史文化名城”一直是佛山人民引以為驕傲的殊榮。“四大名鎮”“四大聚”更是人人皆知,膾炙人口。民革佛山市委會在書面發言中指出,在佛山老城區一定范圍內保留佛山古城格局,恢復古城風貌,運用各種手段建設歷史文化名城的有形實體,是打好歷史文化牌的最重要的切入點。為此,他們呼吁:停止拆建佛山老城歷史街區,盡快組織專業技術力量進行調研和規劃,迅速開展古城范圍及旅游功能分區的規劃研究。
民革佛山市委會在書面發言中建議:
一、保護開發古民居群區。范圍:由人民路以南、祖廟路以東、建設路以北、市東下路以西所包圍的地帶,同時也包括兆祥黃公祠所在地兆祥公園。以“再現”的手法原樣保留格局、復原和重建為主,主要體現這一片的文物價值兼具博覽旅游價值,使之具備以古民居建筑欣賞和研究、古玩字畫收藏參觀、拍賣、購買,武術場館參觀、習武、培訓和交流,傳統民間藝術作坊和購物、傳統民居旅館等旅游功能,創造出一種古老、幽深、靜謐的氛圍,讓游人走進一條條青石鋪就、青磚對縫的街巷,像是在穿越時光隧道。
二、保護開發古商業街區。范圍:北起中山公園北端,南至蓮花路,東起市東上路,西到松風路的長方形地段,主要以“品”字街道為核心,體現老城形態結構的區域。古商業街區應遵從保留、改造與新建相結合的原則,總體上以“表現”的手法展示古城風貌,能保留的應盡量保留,并在保持原樣的基礎上用現代建筑手段進行修整或翻新,增強視覺美感和內部的實用性。造型較好但內部結構破朽的可作改造,確無保留價值的可以在原址上拆除新建,但一定要加入佛山建筑特色元素,體現嶺南風格的新建筑。
三、開發水鄉景觀區。范圍包括汾江河老城區段及中山公園。汾江河在恢復和保護佛山老城風貌中占有重要地位,這條穿城而過的河流,曾經是連接佛山與周圍地區的水上交通主干道,是佛山繁榮的根本所在,把它劃入老城保護和景觀范圍,既可以使人們追根溯源,本身也是一道古城水域景觀。兩岸古典風格的綠化在視覺上成為組織老城風貌的綠化長廊,起到連接中山公園景觀和舊城區內傳統街道的保護作用,為人們提供游憩娛樂,應該充分挖掘它歷史上的蹤影,恢復和創造佛山特色的水鄉風貌,營造典雅古樸的嶺南水鄉氣氛。
與此同時,開展以綠化體系強化古城特色的研究,古城道路布局及鋪裝、交通工具特色的研究,古城區建筑小品、雕塑及裝飾特色研究等。
回音:文化部門表示要加大保護古城力度
昨日下午,市文化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大片古建筑被無情摧毀已引起他們的重視。永安路一帶部分古建筑被拆除后,目前他們正著手開展調查,打算把未拆除的部分有價值的古建筑保護起來。同時,計劃把汾寧路一帶幾乎保全完好的古建筑保護起來。
這位負責人還向記者透露,為保護好佛山老城區的古建筑,目前他們正抓緊調查摸底,力爭盡快將那些有價值的古街道、古建筑納入控制保護范圍,進行綜合開發利用,使之成為佛山歷史文化名城的風景線。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