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清除“城雕垃圾” 今年將啟動一批城雕項目
admin
2004-03-11
來源:景觀中國網
上海市城市規劃局局長兼城市雕塑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毛佳樑日前在會見記者時強調,為促使上海城市雕塑事業獲得更快更大的發展,使上海城雕建設水平與上海的國際大都市地位相匹配,市
上海市城市規劃局局長兼城市雕塑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毛佳樑日前在會見記者時強調,為促使上海城市雕塑事業獲得更快更大的發展,使上海城雕建設水平與上海的國際大都市地位相匹配,市有關部門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扶持城雕精品創作;與此同時,將采取有力措施,把那些粗劣的“城雕垃圾”及時從上海市民的視野中清除出去。
毛佳樑說,歷年來,上海和來自全國和境外的城雕藝術家們,在上海這座蓬勃發展的城市中,辛勤創作了上千座公共雕塑,無論是紀念性雕塑還是其他雕塑都不乏精彩力作,對美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環境文化形象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與國際一流都市比較,上海的城市雕塑在數量上還不夠多,在藝術質量上顯得參差不齊,真正能夠在國際上產生較大影響的作品尤其缺乏。個別粗制濫造或在尺度、形體、色彩等方面與環境很不協調的雕塑出現在公眾場合,給觀瞻者造成了負面印象。
毛佳樑介紹,今年上海將實質性啟動一批城市雕塑項目,其中包括臨港新城主題雕塑、鐵路南站廣場雕塑、松江大學城雕塑、F1賽場雕塑,以及上海友好城市雕塑公園等。同時,完成展示與上海締結為友好城市的49個國家、65個友好城市文化特色的上海友好城市雕塑公園的選址工作,爭取在2005年使這一具有國際水準的雕塑公園具有一個大致的面貌,然后不斷增補作品、加以完善。
據透露,有關部門對上海城市雕塑現狀的排查工作,眼下正在認真進行中。
劣質城雕濫出有因
最近,在與上海、北京等地的一些城雕、規劃專家聊起城市雕塑中存在的問題時,他們不約而同地分析了劣質城雕之所以流行一時的現狀和原因。
“偽古典”惡俗流行
北京市城市雕塑管理辦公室主任于化云說:城市雕塑的一大功能,是應該能夠與現代城市風格相協調。但是,在一些城市卻刮起了一陣盲目仿照西歐古典式雕塑的“偽古典”、“偽歐陸”的惡俗之風。這些雕塑的投資方,多是房產業主。他們一是出于盲目崇拜所謂的“歐陸風格”,二是熱衷于賣弄古典高雅文化,三是為了迎合一些片面追求環境藝術的置樓者,經常撇開對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和古典主義風格的原作品中蘊含的嚴肅人文價值,向一些非正規的雕塑工廠,廉價買來一些所謂的“仿西方古典名作”雕塑,而且不顧自己的房產的總體環境、尺度,濫置亂放。而那些仿制雕塑的工廠,為了應付激烈的市場競爭,又往往拼命壓價、壓料、壓工以爭取買主。這樣就促使大批造型拙劣、制作粗糙的“偽名作”充斥雕塑市場,進而流向全國各大小城市。
商業雕塑趣味低級
《上海規劃》主編、市規劃局原副總工程師趙天佐先生說起一種現象:走在上海的街市上,不時可以看到一些商店的門口、櫥窗、屋檐、壁龕中,陳設各種各樣的雕塑。這類雕塑,屬于商業雕塑,但也是在公眾視野中,因而也是城市雕塑的一部分。趙先生指出,這部分雕塑中存在的問題很大。一是老板們極力追求商業利益,只想著怎樣招徠更多的顧客,因而經常會出現形象特別不堪入目的所謂“雕塑”;二是由于它們通常是由一兩位“老板”敲定即可制作、亮相,因而在數量上顯得特別多。譬如前幾年將嚴重變形的“晝”、“夜”雕像擺在自己門楣上的某“美食林”,就是一例。還有,一些酒店往往喜歡在大門兩旁,雕上兩尊胸脯異常突出、臉露淫穢之相的半裸女浮雕。再有一些一心想著發財,卻又刻意附庸風雅的商家,經常把中國的財神菩薩和西方的維納斯混放在大堂里,搞得不倫不類。這些趣味低俗的商業雕塑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上海城市的總體商業形象。
游離環境破壞美感
著名雕塑家章永浩先生談及一種現象:不少雕塑的設計和制作,包括它的造型、材料,都沒有多大問題。但是一擺出來,就總感到它非常別扭。“這里的關鍵,是沒有注意城市雕塑與周邊環境的和諧。”
章永浩說,“城市雕塑,是一種環境藝術,與一般的臺架雕塑相比,它有兩個大的特性,一是它有不可移動性,二是它是供公眾觀瞻的,所以,必須高度注意它與陳設地的環境相和諧!但我們的許多創作者、陳設者,沒有充分體現這兩個特點,以致使城雕脫離了環境,不僅不能給人以美感,反而造成了不和諧,甚至視覺污染。”
他指出,對這類視覺形象較差的城雕,不一定都采取拆毀的方式,可以采取移動位置等方式來解決。“但是,在今后的創作過程中,特別是對一些大型的城雕,一定要充分強調它們和環境的關系,不要再制造此類低級的遺憾了。”
相關鏈接
劣質城雕曾被兩次清理
日前,我國著名雕塑家、原上海市城雕委藝委會主任章永浩教授與我談話時,回顧了上海前些年兩次清理劣質城雕的經過:
1996年1月,上海城市雕塑委員會組織有關專家對上海一些重要街道進行明察暗訪,經過慎重討論,將8座城雕列作“劣質雕塑”,決定予以拆除。
“夸父追日”——這座廣告性雕塑形象較差,肌肉生硬,形體比例也不妥當。業主在事先未按規定報批的情況下,擅自將它放置在延安東路外灘的顯目地位。
另兩組雕塑,都是仿照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家米開朗琪羅為當時佛羅倫薩的統治者美第奇家族創作的守墓雕塑——“晝”、“夜”、“晨”、“昏”,卻都被錯擺了地方。徐匯廣場的一家“美食林”將“晝”、“夜”兩座放在大門門楣上;淮海中路的一個大型裝飾公司,將這四座雕塑全部搬上了雨檐檐口頂部。中外許多建筑學家評價這是“顛倒時空、荒謬至極”。
這些雕塑在被認定為劣質雕塑后,經過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員會細致耐心的工作,終于先后被移走或拆除。
此次行動,開全國城市清除劣質雕塑之先河。不久,北京剛剛成立的城雕辦公室即派人前來上海,交流經驗。之后,北京連續數年采取行動,清理劣質城雕。
在2000年,上海又一次采取集中行動,對包括滬嘉高速公路入口處附近的一座形象很差的所謂“衛星上天”城雕、蘇州河邊綠帶中一組比例很不妥當的雕塑等在內的五座(組)城雕,進行拆除或移位。
專家建言
三個機制對癥下藥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胥建國博士,昨天在電話中向記者介紹了他有關防范以至杜絕劣質城雕的一些設想。
他說:“要從根本上杜絕劣質城雕的出現,至少應該從兩方面下功夫:第一,建設部和文化部已經對城市雕塑資格進行控制,給合格的人發證書。這是一種資格認定的機制。但現在,還沒有辦法制止那些沒有資格的人進入城雕的設計、制作領域;對已擁有資格的人,也缺乏防止他們在利益驅動下偷工減料的手段。今后這兩方面的管理,都應該加強。第二,叫做市場準入機制。每個城市,都應該有一個以專家為主,也有官員和普通市民代表參加的,能夠在文化、藝術、陳設等方面對城市雕塑進行強有力的集中管理的機構。把每一個城雕作品,都在設計階段開始就納入這個機構的管理視線,對之進行持續的審視,直至安裝成功。這樣層層監控,我想問題就會出得少一點。”
胥建國補充說:“當然,根據我國目前的國情,要完全杜絕劣質城雕出現是很困難的,因此還應該建立退出機制。因此,我非常同意著名作家張潔不久前呼吁的那樣,建立一個鑒別、清理組織,專門負責巡視、監督城市里出現的劣質城雕,發現一個,請專門機構鑒定一個,采取措施清除一個,直至所有人都不甘把自己的錢再白白地浪費在炮制劣質雕塑上為止。只有這樣,我們的城市雕塑,才能與劣質絕緣,而精品城雕則會層出不窮!”
本市某“花園”居住區的一些“仿歐陸”雕塑,主要購自某地的雕塑生產工廠。這些雕塑粗看頗為壯觀,細察之下,無論是形體、比例還是造型、線條,都非常粗劣。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