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藥用植物資源保護頻亮“紅燈”
admin
2004-02-15
來源:景觀中國網
上世紀50年代,常見中藥野生甘草在我國的蘊藏量達200 多萬噸,而目前不到35萬噸;云南的大藥樹、黑節草、金鐵鎖、姜狀三七等20余種藥材處于滅絕邊緣;素有“天然藥園”之稱的峨眉山
上世紀50年代,常見中藥野生甘草在我國的蘊藏量達200 多萬噸,而目前不到35萬噸;云南的大藥樹、黑節草、金鐵鎖、姜狀三七等20余種藥材處于滅絕邊緣;素有“天然藥園”之稱的峨眉山已有145種藥用植物瀕危,3種絕種;甘肅河西走廊原有麻黃蘊藏量四五千噸,目前已基本絕跡……
日前,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把申報建立野生藥用植物資源基因庫提上日程。有關專家指出:近年來,我國野生藥用植物資源保護頻亮“紅燈”,再不建立基因庫,恐怕一些珍稀物種再難找到。
根據普查統計,我國現有藥用植物資源11146種,是全世界公認的藥用植物資源大國。而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所長助理丁自勉告訴記者,近10年間,人們對天然植物藥材的需求量翻了3番。巨大的經濟利益誘惑造成了掠奪式濫采亂挖,加上過度開荒、放牧等非故意性行為,目前我國野生藥用植物資源銳減。
據了解,銀柴胡為寧夏特產藥材,野生資源已近枯竭;目前新疆海拔3500米以下的雪蓮已被采完;黑龍江野生防風、吉林北五味子等也“越挖越少、越挖越小”;四川西部海拔3000多米的貢嘎山上,原本儲量豐富的重樓連苗都被挖了;青藏高原海拔3800米左右盛產大黃的草原已變成黑土灘……
我國醫藥界肖培根院士等多位專家曾明確指出,野生藥用植物資源的減少,將嚴重影響中醫藥科研和優良品種選育工作,以及相關行業的發展。比如野生人參,現在只有人工種養或半野生的,其藥性和價值都無法與野生種比,生產原料供應難以為繼。加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需要,很多相關產品不得不停產,或在貿易中受阻。
我國政府從1987年以來一直關注野生藥用植物資源的保護,曾出臺《草原法細則》、《野生植物藥材保護管理條例》、《藥品管理法》、《中藥材生產扶持資金管理辦法》、《關于禁止采集和銷售發菜制止濫挖甘草和麻黃草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試行)》等法規,鼓勵人工培育藥用植物。然而由于科研相對滯后,許多技術障礙難以攻克,使法規條文落實不力,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目前,我國可以人工栽培的藥用植物僅有492種,其中只有13種具有成熟的人工栽培技術。
丁自勉說,建立野生藥用植物資源基因庫迫在眉睫,但這是一項工作量大、時間長、需大量資金的系統社會化工程。所以,這項工作要落到實處,需要環保、農業、林業、科技、醫藥、工商等諸多部門的協調與合作。政府首先要制定藥用植物保護、利用的整體規劃,包括對單個瀕危植物的細化立法;科研單位應鉆研技術難題,提出前瞻性看法和建議,推動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法規;大型醫藥企業應該帶動農民散戶,推廣人工種植藥用植物的優良技術,并普及實施GAP(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管理等。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