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線規劃思路回顧
admin
2004-01-02
來源:景觀中國網
50年前,毛澤東在“長江”艦上聽取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林一山的匯報后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從南方借點水給北方?”這是南水北調最初的設想,也正是從那時起,長江水利委
50年前,毛澤東在“長江”艦上聽取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林一山的匯報后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從南方借點水給北方?”這是南水北調最初的設想,也正是從那時起,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長委設計院)拉開了南水北調工程前期研究的序幕。
50年來,長委設計院的員工們嘔心瀝血,精益求精,完成了大量的規劃方案工作。特別是2001年元月至今的1000多個日日夜夜,全院員工做了大量的科學試驗和技術論證工作,得到了各方審查專家的廣泛認同。作為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的總體設計承擔單位和全線技術總負責單位,長委設計院本著對國家和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精心組織,精心設計,提交了大量高質量的前期工作成果,為工程的順利開工提供了必要的保證。
■上世紀——歷經40余年反復論證
1959年7月,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編制完成了《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要點報告》,提出了從長江上、中、下游引水的南水北調總體布局,并認為從中下游引水比較現實可行。1959年以后,隨著南水北調研究工作的深入,長江水利委員會著重負責中游引水方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研究。
1973年,漢江丹江口水庫按初期規模建成,為南水北調中線后續工程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987年,長江水利委員會完成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規劃報告》,主要提出不加壩調水方案。在鄂、豫兩省一致同意“加壩引水”的基礎上,1991年長江水利委員會又完成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規劃報告》,推薦丹江口大壩加高、調水145億立方米方案。1995~1998年,經水利部和原國家計委對中線加壩調水和不加壩調水多個方案進行論證審查后,仍推薦大壩加高調水145億立方米的方案。
近十幾年來,工程技術人員開展了大量的勘測、規劃、設計和科研工作,根據國家總體發展規劃和社會生產力布局的現狀和發展要求,調整、優化南水北調中線規劃方案。這其中穿黃工程的布置方案就達40余個,進行了反復比選和論證。
■本世紀——根據北方缺水形勢修訂規劃
2000年以來,長委設計院按照“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改善生態環境和美化生活環境,改善公共設施和社會福利設施”的精神,遵循“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原則,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進行了全面規劃修訂。
根據北方缺水形勢,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規劃分步實施。近期以長江支流漢江為水源,從丹江口水庫向北京、天津、華北地區供水,稱之為引漢工程;遠景將以長江為水源,從三峽水庫或以下干流引水補充引漢工程水量,稱之為引江工程。
引江工程規劃了從小江、大寧河等引水方案。由于沿途地形條件較為復雜,工程條件相對艱巨,另據初步估算,工程投資為引漢方案的2~5倍,由于要提水,成本水價較引漢方案的水價高9倍左右。因此,引江工程被定為遠景調水方案。
引漢工程從長江支流漢江引水,長委設計院通過多年的實地考察、論證,將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選在已建的漢江丹江口水庫。丹江口水庫控制了漢江上游60%的流域面積,可調水量達95億~140億立方米,是南水北調中線引漢工程理想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庫至北京有近100米的落差,能居高臨下向華北平原自流引水,這為今后的運行也帶來較低的成本。
雖然漢江水量不如長江充足,但從北方缺水形勢看,到2010年,受水區城市凈缺水78億立方米;2030年凈缺水將達128億立方米。從漢江引水可以滿足受水區城市需水要求,并可極大地緩解京、津、華北平原嚴重缺水的現狀,對支持缺水地區國民經濟持續發展有著現實的意義。從技術經濟方面考慮,中線工程近期選擇以支流漢江為水源的方案,具有投資小、工程簡單、工期短等優點,也符合先易后難、由小到大逐步實施的原則,并和供水區需水量逐步增大相適應。
對于近期引漢方案,在不降低丹江口庫區、漢江中下游地區生態環境質量及供水保證程度的原則下,以京、津、華北地區主要城市為供水目標,適當兼顧農業和生態用水,推薦實施加高丹江口水庫大壩調水方案。工程建設擬采取分期方式實施,即一次建成水源區工程,主要包括加高丹江口水庫大壩,即正常蓄水位由現在的157米抬高到170米,相應庫容增加116億立方米;陶岔渠首及渠道改擴建工程;漢江中下游建設興隆樞紐、引江濟漢工程、部分閘站改擴建和航道整治工程。而輸水總干渠工程則分期建設。
按規劃目標,2010年中線一期工程將全線建成通水。考慮到目前北京嚴峻的缺水形勢,規劃提出首先實施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即先行建設中線一期工程總干渠石家莊至北京團城湖段,利用河北省崗南、黃壁莊、王快、西大洋4座水庫,在中線一期工程全線貫通前向北京應急供水。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