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沿岸打造六百里綠色生態走廊
admin
2003-12-29
來源:景觀中國網
沿江滿山火紅的楓葉林,岸邊隨風起伏的蘆葦,煙波浩淼的江面上白鷺自由自在地飛翔……這如詩如畫的景致將使蕩舟在嘉陵江上的游客流連忘返,這就是未來迷人的嘉陵江 “萬壑
沿江滿山火紅的楓葉林,岸邊隨風起伏的蘆葦,煙波浩淼的江面上白鷺自由自在地飛翔……這如詩如畫的景致將使蕩舟在嘉陵江上的游客流連忘返,這就是未來迷人的嘉陵江
“萬壑樹聲滿,春風江河青”,唐代大詩人杜甫在1200年前用這樣的詩句來形容當時嘉陵江及其沿岸生機盎然的景色,而今天,嘉陵江沿岸的生態建設卻是喜憂參半。在11月舉行的“嘉陵江流域(南充段)綜合保護與開發”研討會上,與會的領導和專家一致認為——
生態建設是嘉陵江旅游開發成敗的關鍵
目前,嘉陵江綜合開發已進入實質階段,水電、灌溉、水上交通、城鎮建設、旅游開發等項目已開始逐步上馬。在旅游方面,“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沿江兩岸的生態環境建設,把嘉陵江(南充段)兩岸地區建設成為嘉陵江中游的綠色屏障、六百里生態經濟走廊,同時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在由市重點辦和市委政研室歷時6個月共同完成的《嘉陵江流域(南充段)綜合保護與開發研究報告》中,對嘉陵江的生態建設提出了大膽的構想,以此解決目前沿江兩岸一部分地區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等現實問題。
嘉陵江沿岸的地形可分為南北兩大類,北部是低山深丘帶,包括閬中、南部和儀隴。這一流域由于河灘土地肥沃,沿江綠化較好,“從南部的紅巖子電站到閬中城區這一段現在都可以開通旅游線路。”市林業局局長李德平說。然而,南邊的淺丘帶如蓬安、順慶、嘉陵、高坪段的生態綠化卻不甚理想。
“開荒開到山尖尖,種糧種到河邊邊”,生活在上世紀60年代的南充人對這句話或許并不陌生。當時盲目的毀林開荒嚴重破壞了嘉陵江沿岸的自然生態,造成了目前這一帶的植被稀疏,森林覆蓋率不足30%,濕地和動物多樣性也呈逐年減少的態勢。12月6日,記者在蓬安的利溪、金溪等沿江鄉鎮采訪時看到,兩岸山上巖層裸露,稀稀拉拉的幾棵柏樹孤獨地長在山頭。“這是名副其實的‘饅頭山’。這樣的‘風景’不要說旅游,就連最基本的水土保持都很難做到。”同行的有關專家這樣評價道。
與此同時,沿江的小城鎮建設,也加劇了局部水土的流失,使得沿江的生態環境變得十分脆弱。到2010年嘉陵江南充段的9個電航工程完工后,江水流速減緩,自凈能力下降,沉淀和腐蝕將成為主要的污染轉化方式。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排污量的加大,嘉陵江的水質也將受到嚴峻的考驗。由此可見,恢復好沿江兩岸的生態植被,是嘉陵江旅游開發的關鍵。在過去的10年中,南充花了不少的財力和物力進行沿江兩岸的綠化和水土保持工作,如在沿江及西河、構溪河沿岸栽種了上萬畝意楊、新生代泡桐等生態經濟林,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距離理想的綠化水平尚有差距。如何進一步搞好嘉陵江兩岸的生態建設?眾多環保、生物專家指出——
恢復沿江植被應當以鄉土樹種為主
“要建成綠色屏障,打造出六百里生態經濟走廊,首先就要恢復植被,而恢復植被一定要遵循生態的自然規律,要充分考慮到水土的保持。”西華師范大學生物系教授郭延蜀提出建議。由于嘉陵江河床多為卵石和沙礫覆蓋,加之江上風大,如不遵循科學,隨意種上不適宜的樹種,這很難成活。“沿江兩岸應保持一種原始的植被風貌,這并不和旅游相沖突,沿江的蘆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蘆葦在平時可以起到防沙固土的作用,而到了秋天,成片的蘆葦絮則形成了一道自然的景致。外地游人來嘉陵江看的也就是我們南充特有的丘陵地形的特色自然風光,兩岸高高低低的青山,船下碧波蕩漾的湖水,這才是游人最想看到的景色。”
郭延蜀同時提出了在樹種上最好以我們當地的鄉土樹種為主,如柏樹、灌木等等。只有在氣候、土壤適宜的地方可適當種植經濟林,發展觀光農業。不能種經濟林的地段最好封山育林,讓其自然恢復。這樣的建議很適合蓬安境內的沿江兩岸。雖然目前其植被很差,但只要做到封山育林,遵循植物本身的衍生規律,是完全有可能恢復植被的。據了解,一般的裸露巖層都有著先長草、再長灌木、再長喬木,繼而形成整個植被生態體系的過程。這樣衍生出來的生態環境也最為穩定和科學。對此,市環保局的有關專家也有同感,他們認為無論栽種何種植被,首先都應考慮到生態效益,要讓沿江的生態自然地恢復。但在自然恢復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在土壤條件好、區位優勢明顯的地段進行經濟林及農業觀光旅游的開發建設。對此,一些專家提出——
生態建設的當務之急是搞好規劃
“千里嘉陵江水聲,何年重繞此江行”,唐代詩人元稹在1000多年前游覽嘉陵江后,懷著念念不忘的心情寫下了這一詩句。如何做到讓游人流連忘返,就得有自己的特色。“在恢復植被的前提下,我們還應在沿江著力營造些森林景觀,做到點線結合,以提高嘉陵江的旅游品位。”市林業局造林科科長梅得勝告訴記者。種生態林的好處是有利于水土的保持,同時也能形成自然風光。而種經濟林則可以使沿江兩岸的城鎮充分利用資源優勢,促進當地人增收。他同時認為,在森林旅游方面,游人不僅僅只會滿足于看滿山的綠色,還要觀葉、觀色、觀形。因此,要在不破壞生態的前提下,在一些土壤、氣候適宜的地段,我們可以適當地種植在季節上有變化的落葉林或觀光農業,如楓葉、桃花、柑橘等等。讓游人在欣賞沿江的青山綠水的同時,也驚詫于突然映入眼簾的大片火紅的楓葉、燦爛的桃花。
與此同時,觀光農業區也是豐富嘉陵江旅游的一個辦法。“觀光農業擴大了農業的經營范圍,增加了農業的附加值,迎合了農業發展的大趨勢和城市對鄉村的新需要。”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說。因而在沿江中心城市的郊區及平壩區發展具有觀光、休閑、品嘗、產品加工、科學研究等功能的旅游休閑觀光農業區,為人們觀光休閑、豐富農業知識、交流農業經驗、體驗農業生產勞動、享受農業成果提供理想的場所,同時也向游人展示了南充作為一個古老農耕文明所在地所具有的深厚的傳統文化。據了解,我市將在嘉陵江南充段沿岸建造各類貨運、客運碼頭200多個。方便快捷的交通將使游人真正實現“秀色可餐”。
在“嘉陵江(南充段)綜合保護與開發”研討會上,與會專家提出,發展嘉陵江旅游業,杭州市有三條經驗值得借鑒。一是高起點搞好旅游發展規劃。杭州市的旅游發展規劃是由同濟大學制定的,規劃風景區面積為3000平方公里,規劃突出了對“三區、三線”的控制,“三區”即是核心風景區、控制風景區和風景外圍區。按照規劃,沿湖或沿江200米的范圍為核心風景區,500米至1000米目光所及的范圍是風景控制區,在此之外的2000米是風景外圍區。“三線”即是為形成湖光山色的自然風景,保護好自然山脊線,景區建房不能超過樹梢線,嚴禁人為開發破壞天然的江岸線。“發展嘉陵江生態旅游的當務之急是要請環保、生物、林業等多方面的專家進行考察論證,在對考察結果進行深層次研究的基礎上,高質量、高起點搞好規劃設計,這樣才能更好地打造出嘉陵江六百里的生態、經濟和旅游走廊。”西華師大生物系教授郭延蜀說。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