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師呼吁放下低密度包袱
admin
2003-12-18
來源:景觀中國網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2003中國低密度住宅系列學術活動”中,專家們圍繞住宅低密度問題展開爭論。 低密度是相對的“低” 參加學術研討的眾多專家認為,目前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2003中國低密度住宅系列學術活動”中,專家們圍繞住宅低密度問題展開爭論。
低密度是相對的“低”
參加學術研討的眾多專家認為,目前低密度住宅的容積率、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等主要規劃設計指標均應低于國家規定的相關指標。以4種低密度住宅類型的容積率為例,獨棟別墅應在0.35左右,聯排住宅應在0.7左右,多層住宅應在1.2左右,高層住宅應在2.2左右比較合理。北京首都規劃委員會原副總建筑師謝遠驥等專家認為,住宅規劃設計應根據建筑的不同功能或類型,正確處理容積率、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三者之間的關系,比如低層住宅應側重解決建筑密度過高的問題,而高層住宅則應側重解決容積率過高的問題。
低層高密度更合適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陳一峰指出,低層住宅不等于低密度住宅,大量占用土地資源的低層低密度住宅不適合我國國情,低層高密度及高層高密度住宅都是我國住宅建設選擇的方向。他指出,目前各地的低層住宅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以獨棟別墅、聯體別墅及低層聯排式住宅為主體的低層低密度住宅,其容積率一般控制在0.5以內;另一類是以低層聯排式住宅及四層上下疊拼聯排住宅為主體的低層高密度住宅,容積率在0.6-1.1之間。低層高密度住宅由于在節約用地、戶型標準化等方面特別適合于迅速發展的城市,因此在解決居住的舒適性與城市用地緊張的矛盾上,得到了許多設計師和開發商的倡導。
容積率不能作為評價標準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北京市場上供應的低層住宅項目呈現兩大特點:一是容積率差別較大,產品出現兩極分化;二是低層住宅的容積率已不再是“唯一評價標準”。
澳洲五合國際建筑設計集團中國區經理劉力認為,對密度的追求正在導致Townhouse產品的規劃品質下降。第一代Townhouse產品容積率合理,規劃形態靈活自由,其后的Townhouse產品雖然在戶型和立面上都在創新和升級,但規劃形態全回到行列式,建筑密度越來越高。如果開發商只重視戶型設計而忽視規劃設計,所提供的室外環境就不會理想。
密度不能用簡單的系數確定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一些所謂的低密度項目連基本的日照、間距、衛生視距等都不能滿足,只憑借各種“概念”進行炒作,或用室內豪華裝修來支撐高價位,實際上是在誤導消費者。
在這次學術活動中,出現了一批“研究型”的低密度住宅項目,如北京“長島瀾橋”和天津“觀瀾豪景”?!伴L島瀾橋”在前庭后院和棟間距的處理上,把住宅入口一側的棟間距設計得比較緊湊,只要滿足交通、消防和衛生視距的要求就可以了,給后院留出盡量大的活動空間。而“觀瀾豪景”的設計師則對該項目多層和高層住宅的每套房子的戶內景觀視線逐一進行了分析研究,使整個小區每個住戶的景觀視覺實現了均好。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