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專家學者會聚北京研討少數民族藝術遺產保護
admin
2003-12-10
來源:景觀中國網
12月8日,中國少數民族藝術遺產保護與當代藝術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開幕。這是繼去年“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搶救與保護國際學術研討會”后,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的又一次
12月8日,中國少數民族藝術遺產保護與當代藝術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開幕。這是繼去年“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搶救與保護國際學術研討會”后,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的又一次大型的遺產搶救和保護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全國政協副主席經叔平和中國文聯主席周巍峙、文化部副部長趙維綏、國家博物館館長潘震宙、中國民族理論研究會會長伍精華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代表處代表青島泰之等出席開幕式。
趙維綏在講話中說,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所創造的燦爛的文化遺產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和文化多樣性的具體展現。中國各少數民族文化藝術遺產與其他自然景觀、歷史遺跡及人文景觀共同構成中國的文化財富,成為全人類文化遺產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了保護和弘揚少數民族文化藝術遺產,中國政府自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就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采取了許多積極有效的措施,搜集、整理民間文學藝術,建立民間文藝檔案;堅持保護與發展相結合,大力發展傳統工藝;開展研究、教學與創作,促進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播;搶救瀕危文化藝術遺產,維護文化遺產的生存環境,開展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在搶救和保護少數民族藝術遺產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日趨加快和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當今世界各國都面臨著挑戰,自然生態環境和文化多樣性特別是世界各少數民族藝術遺產遭受嚴重沖擊和破壞。世界各少數民族文化藝術遺產是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基礎,基礎遭受破壞,將危及文化多樣性的整體,因而需要我們共同努力,為搶救少數民族藝術遺產、保護民族藝術形式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進行不懈的工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立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公告制度,在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趙維綏指出,中國政府的方針是努力建設先進文化,積極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搶救和保護少數民族文化藝術遺產是這一方針的重要內容。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國際間的聯系與合作,充分借鑒世界各國的成功經驗,為建立完善的國內保護機制和國際合作體系而不斷努力。
青島泰之在講話中對中國長期以來在保護和推廣優秀文化遺產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表示肯定。中國藝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王文章在開幕式上致辭。
目前,我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已進入文化政策、財政投入、項目保護全面實施的階段。全國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對文化藝術遺產的搶救、保護及對當代藝術發展的扶植,都有不少新的措施。中國藝術研究院受文化部委托成立的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申報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評審委員會及“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國家中心”,對少數民族藝術遺產的保護和研究給予了特別的關注。《中國少數民族樂器征集和收藏》、《西北五省人文資源基礎數據庫》等課題正在進行中。
本次研討會為期5天,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及中國等的近200名專家學者,圍繞“文化多樣性與少數民族藝術遺產保護”“少數民族藝術遺產保護與當代藝術發展”“世界各國民族藝術遺產保護經驗”等議題進行深入研討。此外,我國少數民族地區代表還將向與會者介紹、表演新疆十二木卡姆、藏戲、鄂倫春口弦琴藝術和樺樹皮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藝術。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