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城市160年的浮光掠影—近代上海花園洋房成當今別墅開發典范
admin
2003-10-19
來源:景觀中國網
隨著近幾年上海城市建設和住宅品質需求的突飛猛進,老花園洋房又蘇醒過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尊重。今天,很多人開始重新去審視、體會、研究和評價它。 [花園洋房的產生
隨著近幾年上海城市建設和住宅品質需求的突飛猛進,老花園洋房又蘇醒過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尊重。今天,很多人開始重新去審視、體會、研究和評價它。
[花園洋房的產生背景]
關鍵詞:城市模式 租界發展 城市肌理
160年前,上海開埠通商,近代建筑大批量地產生,其中主要是獨立式花園洋房的建造。
這些近代住宅是上海非常重要的建筑資源和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近現代城市建筑史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品質非常高的花園住宅曾經沉睡了很長時間,深藏在高墻大院和綠樹林陰中,鮮為人知。
今天,隨著近幾年上海城市建設和住宅品質的突飛猛進,老花園洋房又蘇醒過來,無論是上海本地還是其他城市的建筑師和開發商,都開始重新認識它的建筑價值。
一次大戰以后,即20世紀20~30年代的10年間,是近代上海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也是上海花園洋房建設的黃金時代,這些建筑主要在租界內,并隨著租界的擴張,由外灘向西南面發展。
最初,上海花園洋房以外國商人建造的獨立式花園洋房為主,隨著大量華人進入租界,出現了里弄生活。里弄生活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城市集合式住宅生活方式的體現,是傳統四合院與歐洲聯體式住宅的結合。同時民族工商業也迅猛發展,于是大量的花園洋房在地價相對低廉的租界西區涌現,達到歷史的一個建設高峰。
[花園洋房的營造模式]
關鍵詞:個性營造 城市秩序
據不完全統計,上海目前的花園住宅還有5000多幢。建筑面積小的在300~
400平方米,大的在2000~3000平方米,甚至更大。花園占地小的在400~500平方米,大的有好幾公頃。
老花園住宅在自身的形式、花園的規模風格上是完全個性化營造的,千姿百態的,但整體上又遵守城市全局規劃的秩序。從舊上海的檔案可以查閱到,每一幢花園住宅的營造,都需經過當時的管理部門從土地審批、建筑景觀設計到施工監理等的一系列嚴格程序,保證了城市秩序與單個住宅多樣性之間的和諧性。
從花園住宅體現的生活方式來看,也是一種西方式的移植。一個住宅為主體,南面為開放式花園,與生活空間關系密切,這和中國住宅的建筑格局和生活方式都不同。在建筑構造上,無論是廚房與衛生間、起居室、陽臺、樓上樓下,都有與傳統建筑不同的功能和形式存在,譬如所有的房子都有壁爐,傭人生活空間保持獨立性等等,全部是西方式的。
[花園洋房的建筑藝術特點]
關鍵詞:自由移植
與西方建筑藝術主體比較,上海花園洋房基本屬于仿制、移植或混合式的營造,呈現主體文化的邊緣化趨勢。因此,租界文化下的花園洋房建筑藝術特征,屬于自由移植的范疇,具有強勢文化與邊緣文化的雙重特征。
現存的老花園住宅,并不是每一幢都很精彩,但它們的用心程度和建造水準與現代建筑相比,還是屬于很好的。現在的開發模式從施工精度和室內設置上很難真正做到個性化。當時的獨立式住宅,是工業時代來臨前最后一代貴族化的住宅,是獨一無二的,有空間,有花園,是身份的象征。工業化時代的特征就是復制,而建筑一旦被復制意義就不同了。
老花園洋房在建筑藝術特征上的多樣性和獨立性,與建造者以一種非永久性居住的心態來做建筑有關,從而產生了很多在西方都不存在的建筑。典型的例子有馬勒別墅,就像一個屬于北歐的夢想,非常奇特,在西方城市找不到同類型的做法。
建造的自由性使花園洋房表現出不同于西方本土建筑的混合風格,建筑產生變異,就很難界定它的風格,從上世紀20~30年代的體現西方建筑的復古思潮,到后來探索一些現代式的建筑。總體而言,老花園洋房的風格是以移植為主,相當混雜。
[花園洋房的風格瀏覽]
關鍵詞:比例概念 尊重歷史
上海的老花園洋房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古典式:主要仿造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筑的平面軸線布置和裝飾,即三段式,強調平面對稱,立面追求氣派,裝飾講究細致。起居室與花園關系密切,樓梯在側面,一層建在高臺上,地下有半層起居用房,有意形成雄偉的宮廷式住宅建筑。有些體量相當大,如有的住宅的舞廳可同時容納800人。典型建筑有總統白宮、盛宣懷住宅等等。
這類建筑充分體現了西方建筑的靈魂內涵是建筑的比例關系。古希臘、古羅馬時期西方就推崇黃金分割法的廣泛運用,強調建筑的柱廊、門窗、雕飾之間的比例關系,強調和諧優雅。自然自由的花飾,彩色玻璃的鑲嵌,獨具匠心形態各異的壁爐造型等等,使每一幢花園洋房保持了形式設計的個性化和度身定制的精致度。
現在有一些老宅子得到了所謂的“修復”,結果老宅子原有的風格和韻味都被破壞了。建筑修復是一個大學問,是非常講究專業技術的,要尊重歷史,完整恢復原有建筑的神韻,而不是想當然地改造。這是一種變相的破壞。
西班牙式:層高較低,室內花飾簡單,南向設敞廊和陽臺,適合上海的氣候條件。建筑裝飾上,屋頂采用坡度平緩的筒瓦,用鑄花鐵樓梯欄桿、花鐵柵、鐵條大門較多。值得強調的一點是,西班牙式也稱地中海式,是目前上海老花園洋房所保留最多的一種形式。上海目前的老花園洋房中超過50%屬于這種類型或以該類型為主要建筑。典型建筑有:德國領事館、法國領事館、永樂電影公司等。
歐洲鄉村別墅式:這種形式比古典式略晚出現。一般用露木(半木)屋架,斜屋面,周圍是一片林陰,離交通干道較遠,頗有“隱蔽”的意圖。典型建筑有:匯豐銀行買辦住宅(以紅磚作轉角裝飾帶,比較罕見)、孔祥熙故居、沙遜別墅和羅別根花園(其中沙遜別墅占地55畝,羅別根花園占地104畝,均為維克多·沙遜故居)。
現代式:1920年以后,隨著科學技術和建筑理論上的發展,西歐各國的住宅設計開始注重功能與形式。上海的花園洋房設計,受西方建筑思潮的影響,布局趨向于自由,外形追求主體效果,室內注重空間分隔和墻面色彩,以及隔熱、隔聲。典型建筑有:銅仁路333號吳同文住宅(由匈牙利設計師鄔達克設計)、杜月笙公館等。
盡管存在著相當高的建筑藝術價值,但由于早期戰爭的破壞,近幾年的城市改造,有的老花園洋房破壞相當嚴重,甚至已從這個城市中徹底消失。目前上海不少有識之士已投入到花園洋房的研究和保護中,我們希望有更多的老花園洋房被保存下來,并回復原先的狀態。
編后記:一個城市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這個城市的歷史。上海花園經過幾十年的沉睡,其價值終于重新被人們發現。聯想到杭州,其實也有不少的花園洋房存在,尤其是沿西湖地段。那么,現在是否有人去好好地梳理它們,挖掘它們的藝術價值并恢復其原貌?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