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古村落保護試點陸巷
admin
2003-10-07
來源:景觀中國網
蘇州洞庭東、西山散落于民間的古村落真實地反映著太湖地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建筑藝術特色,傳承著姑蘇的歷史文脈。 但面對來自自然和人為等方面的侵蝕,古村落在衰敗中
蘇州洞庭東、西山散落于民間的古村落真實地反映著太湖地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建筑藝術特色,傳承著姑蘇的歷史文脈。
但面對來自自然和人為等方面的侵蝕,古村落在衰敗中呻吟。日前,蘇州城市化首度提出將千年古村落陸巷作為保護試點,環太湖也因此亮出了一張絕色“底牌”。千年古村落蒙塵
陸巷,位于東山后山,在南宋時期漸成村落,背山面湖,風景秀麗,是一座明清廳堂建筑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村落。舊時的陸巷自明代王鏊而后,明清兩代名人輩出,使這個僅有百戶的山村,巨宅鱗比、牌坊相接,其修整的道路、恢弘的屋宇,在江南一帶首屈一指。現保留明代建筑20多處,清代建筑比比皆是,如遂高堂,晚三堂,見山堂,惠和堂,粹和堂等。村內道路縱橫,都以青磚砌成人字紋,主街以條石鋪面。道邊鐫刻上下轎馬的標記,是研究明清禮儀不可多得的資料。
陸巷古村現有明清建筑30多戶,其中保存較為完好的有一半以上,這些古建筑的產權全部屬于私有,日常的管理、維護也都由個人承擔。由于維修資金無從落實,很多房屋年久失修,屋頂已經開始腐朽,有的開始發生坍塌,現狀很是堪憂。
對這些古村落的保護和開發利用,長期以來各方面的看法見解不一,千年的古村落只能在這樣的爭論中無奈地等待。保護試點現曙光
日前,從市建設局傳來消息,陸巷古村保護規劃編制基本完成,古村保護工作已進入議事日程,千年古村終于走出了無奈等待的尷尬。
市建設局村鎮建設處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8月份,市城市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重點關注了古鎮古村落的保護,并將陸巷定為試點。為此,有關部門經過近兩個月的努力,終于基本完成了陸巷古村保護規劃,并即將進入規劃論證階段。
整個規劃將立足于古村歷史,保護好古建筑、古石街、古巷、古井、古樹等歷史遺存,通過整理、修繕等手法,挖掘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景觀,充分展示古村的特色。結合太湖自然山水,將文化古村和天然景觀融為一體,合理發展旅游,促進當地經濟增長,使保護工作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新規劃方案將以現在的紫石街及與其相連的6條古巷為中心,對3.45萬平方米風貌完好的古建筑進行整修,改造2343平方米可改造建筑,并拆除3萬余平方米與古村落風貌不協調的度假村、民宅等建筑。而擬恢復古代“物業管理”等配套模式也在規劃編制中有所體現。古村保護誰“買單”
此次規劃設計投資額達2億元,究竟由誰來為古村保護“買單”呢?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雖然目前資金問題尚未最后商定,但由市場來為保護古村“買單”已勿庸置疑,陸巷的保護將通過商業運作來達到最終保護的目的。有關人士透露,不排除將當地居民納入整個古村開發的利益整體以達到籌集資金的目的,而外來資金的流入也是一個方面。
隨著蘇州城市西部開發的大力推進,以吳中區為首的西線旅游也借東風作起了文章,一個依托市區旅游的強輻射,將太湖作為整個蘇州西線旅游紐帶,形成古園林、古鎮、古村“新三古一湖”的旅游新格局正在逐漸形成。
而以“原汁原味”取勝的古村落旅游將是未來旅游的“熱門貨”的說法也順勢而出,因此,以陸巷、明月灣、東村為代表的古村落早已成為環太湖覬覦已久的蒙塵“明珠”。
可是,千年古村會否因此染上濃重的商業味呢?有關人士表示,此次陸巷的規劃已著重考慮到了這一問題,原先的居民將盡量不作遷移,此外,在規劃中給定的商業區是整個古村內的一個小區域,以達到盡量減少其商業氣息的目的。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