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壩上地球環境與生態系統定位站建設正式啟動
admin
2003-09-26
來源:景觀中國網
9月25日上午,林建華副校長和江家駟院長率領環境學院有關領導及專家訪問國家林業局,就北大在河北壩上地區建立“地球環境與生態系統定位站”有關事宜與林業局領導交換意見,受
9月25日上午,林建華副校長和江家駟院長率領環境學院有關領導及專家訪問國家林業局,就北大在河北壩上地區建立“地球環境與生態系統定位站”有關事宜與林業局領導交換意見,受到國家林業局李育才常務副局長的熱情接待。
北大環境學院院長江家駟教授介紹了建立北京大學壩上 “地球環境與生態系統定位站”的重要性以及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國家大氣和海洋管理局、日本東京大學著名學者對建站設想的積極反響。當前,地球環境系統研究的一個重要趨勢是向野外、定位、以及大規模模擬試驗方向發展,野外定位實驗研究為解決日益尖銳的重大地球環境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科學基礎。北京大學作為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大學,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野外定位站責無旁貸,是生態學、環境科學、地學發展的迫切需要,是“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級環境學院”的重要舉措。北京大學壩上 “地球環境與生態系統定位站”將是集生態學、地理學、環境科學、大氣科學、荒漠化防治、環境變遷等學科為一體的多學科綜合性研究設施,是開展高層次國際合作的平臺,并具有教學實習的功能,定位站的建設對北京大學的人才培養、梯隊建設和國際水準的科學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全球變暖、生物多樣性喪失、臭氧層遭到破壞,人類面臨的一系列生態和環境問題要求需要我們對未來的環境變化做出準確的預測,而生態過程是長期、復雜的過程,對未來環境變化的預測需要建立在正確認識生態規律的基礎之上。
全球變化研究正在成為全人類共同關注的焦點。長期定位觀測和實驗是分析地球環境與生態系統變化規律的重要途徑,許多國家建立了自己的生態系統臺站網絡。國外近十年來開展的自由大氣二氧化碳增濃(FACE)實驗、大氣通量觀測、生物多樣性控制實驗、氣候控制實驗等,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對正確認識地球環境和生態系統的演化規律提供了重要幫助。
河北壩上地區地處我國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向半干旱氣候的過渡帶、森林植被向草原植被過渡帶,土地利用類型為農牧交錯、農林牧兼有。這一地區地處風沙帶的前沿,與北京的沙塵天氣關系密切,是環首都生態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生態建設的關鍵區。同時,這一地區位于蒙古高原的東南邊緣,是聯系蒙古高原與周邊地區的重要的氣、沙、水通道,對東亞乃至全球的氣候和生態狀況均有重要的影響,在全球變化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里具有森林、草原、草甸、沼澤、水體、沙地等多種景觀類型,是開展定位觀測和實驗的理想場所。
起步伊始,北京大學就確定了建設“功能齊全、設備精良、管理規范的高水平觀測站”的目標。定位站近期內主要開展以下工作:(1)生態學研究:生態過程定位觀測、生物多樣性長期觀測、氣候控制實驗、生態水文實驗;(2)環境及大氣科學研究:有機和無機環境背景調查、大氣背景觀測、氣候通量觀測、大氣質量與沙塵暴監測;(3)氣候與環境變遷研究:古環境變化及重建,季風氣候的演化規律;(4)人文過程研究:歷史時期的人地關系;(5)應用研究:恢復生態學及荒漠化治理實驗、生態系統管理實驗、森林病蟲害預報預測。此外,該站還將擔負生態、地理、土壤、植物分類、地質地貌等教學實習及環境監測和生態系統管理的培訓工作。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將加強與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的交流合作,共同開展大氣環境背景監測、生態系統監測與管理、荒漠化防治等。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