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河流一個生命空間 奈梅亨生命河流示范區紀行
admin
2003-09-21
來源:景觀中國網
在經歷了今夏持續的高溫干旱后,萊茵河荷蘭奈梅亨段的水位也降到了罕見的低位。不過,這倒為前來考察的中國生態環境和水資源管理專家們提供了方便。中國專家們在荷蘭“方舟
在經歷了今夏持續的高溫干旱后,萊茵河荷蘭奈梅亨段的水位也降到了罕見的低位。不過,這倒為前來考察的中國生態環境和水資源管理專家們提供了方便。中國專家們在荷蘭“方舟基金會”的沃特·赫爾默先生引領下,深入到海爾德波特地區的河道濕地,實地考察了這個“生命河流”自然生態示范區的與眾不同之處。
這個示范區位于萊茵河的分岔處,是下萊茵河、瓦爾河和艾瑟爾河匯集的地方。1992年,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在這里買下了17公頃土地,作為示范區的起步。目前,這塊呈三角形楔入水中的示范區面積已經達到450公頃,原先的防洪堤壩被逐段后移,建成了一個植被繁密、野生動物出沒的生態家園。
當然,給河流更多的生命空間,并不意味著簡單地把大堤后移幾百米。赫爾默先生強調,在大堤后移之后,還需要恢復河道原有的生態系統,使其充分發揮各項功能,這才是“生命河流”的關鍵所在。人類在河道兩岸修筑堤防,是為了防洪。但實際上,人們應當改變對洪水的觀念。洶涌奔騰的洪水也是一種寶貴的資源,讓河水白白流走,豈不可惜。
要將河水留住,濕地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濕地作為河流生態系統賴以存在的基礎,人們對它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濕地最重要的作用是其河水調蓄功能。在雨季時,濕地可以用來蓄積洪水;在旱季時,濕地又可以將其釋放出來,供航運與灌溉之用。此外,濕地還有凈化水質的作用,被稱為“地球之腎”。
就海爾德波特示范區的經驗來看,濕地還提供了大量的“濕地產品”。各種有經濟價值的植物、動物都可以在此生長。此外,由于生態環境得以恢復,河道兩岸的自然景觀也吸引了眾多的大自然愛好者和旅游者。中國專家在考察過程中,就遇見十幾名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到此野游。而濕地的經濟與旅游功能的開發,又為人類活動找到了在這個生態系統中的位置所在。
示范區里原本也有農戶人家。大堤后退,便意味著這些農戶要放棄自己的土地和房舍,去尋找新的謀生手段。如果沒有可行的經濟解決方案,僅僅依靠外來資金的注入,這樣的一個生態系統是難以維持和發展的。幸運的是,荷蘭人找到了解決這個難題的方法。
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的德克·凱珀先生對記者說,粘土是制磚的主要原料,在荷蘭屬于稀缺資源,而河道里卻淤積著大量的粘土。同時,生態區還可以雇用當地的農民看護生態區的動植物資源,又解決了這些農民的就業問題。正是這樣的成功可行的方法,使得海爾德波特示范區的模式得以順利在荷蘭推廣。
帶隊參加此次考察的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宜瑜院士對記者說,用自然生態的觀念來進行河流流域的系統管理,既可以防洪,又有利于生態系統的恢復和實現生態的多樣性,就目前而言確是一種比較好的模式。中國正在一些地區推行的“退田還湖”政策,在觀念方面與此就有些類似。
不過,陳宜瑜院士也指出,中國有自己特殊的國情和困難。中國的沿江地區往往都是人口稠密地區,大堤后移、河道拓寬涉及移民安置和資金籌集等眾多問題。只有結合中國的實際,才能有效地借鑒海爾德波特生態示范區的經驗,讓中國的江河湖泊更好地造福自然、造福人類。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