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設計遭遇形式主義
admin
2003-09-11
來源:景觀中國網
———這是一個藝術屈服于技術、形式被功能淹沒的時代。工業的發達,城市的萬象,為所欲為的欲望,文化的變異,焦躁和憂郁隱藏在歡快的假象背后……我們在這個時代建起的房子,
———這是一個藝術屈服于技術、形式被功能淹沒的時代。工業的發達,城市的萬象,為所欲為的欲望,文化的變異,焦躁和憂郁隱藏在歡快的假象背后……我們在這個時代建起的房子,比之前幾個世紀建筑的總和還要多。
———舊房子被拆掉,代之以幾十棟舊房子加起來那么大的一個容器,人們統統被趕進容器里面的小格子里,時刻體驗著“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境界。傳統美學在這里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古典的尺度和比例法則由于房子的尺度相差太大而變得不堪一擊。
一年前,曾經有一位著名建筑師發出這樣的評價:北京的住宅大都是“爛白菜”。也就是說,任憑包裝得再精美、再崇高、再另類,本質上卻是平淡無奇,甚至不堪咀嚼。言不中聽,卻提了一個醒:設計及品質不提高,居住就不可能舒適完美。迅速在計算機里拼湊出來的戶型,不仔細看就看不見水的“水岸宅邸”,戳著古典柱式做著歐洲夢的園林,大喊著低密度卻又近得可以互觀家景兒的連排房,諸如此類,揭開虛偽表象,露出來的是粗糙的設計。于是呼喚“功能至上、品質至上”的聲音越來越響。
“功能決定形式”的觀點不僅在設計師那里廣為傳誦,就連普通人也因經歷了畢生最重要的購房歷程,而對其有了深層的理解。重視了設計總是好事,建筑素養和知識的不斷加強讓購房者思路日漸清晰,曾經開闊眼界,曾經栽過跟頭,當購房者的水平看漲,學會仔仔細細看本質的時候,什么還能滿足并打動他們?一個聲音出現了———形式是建筑的靈魂。建筑師蘭閩,原景·視覺建筑工作室的藝術總監,在進行著建于果領的上層建筑(CLASS)的設計之時,道出了他上述關于形式的追求。是在背離功能?還是在涂抹包裝?這慣性思維之下的懷疑擺到蘭閩面前。
蘭閩說,實際上,推敲形式是他在所有設計工作中最感興趣的一個環節,因為CLASS已經有了趨近完美的功能,所以他追求形式的愿望與開發商一拍即合。在與形式主義的蘭閩結緣之前,坐落于望京的CLASS首先擁有了一整套戶型規劃方案,超高與超寬的戶型設計被裝在集合住宅的框架里,卻同時擁有著類似于TOWNHOUSE、電梯板樓等多重優越空間,這是開發商進行市場調查之后切入的一塊新領地。
因為更想做一個理想化的、藝術化的建筑師,畢業于清華大學的蘭閩并沒有專門從事建筑設計,而是以效果圖制作打下了一片天地。這期間,拿著建筑師并不完備的草圖進行再加工成了他的主業,最終,成果很漂亮。所以,讓房子變漂亮對他來說,可能并不難。
遇見CLASS,蘭閩著實興奮了一把,他的喜好剛好與CLASS的定位相投。他喜歡建筑擁有厚重沉穩的體量,喜歡磚的親切自然和傳統,愿意做出一些不是必須卻又能增加情趣的細節,這些,恰恰是CLASS的氣質中需要包含的。所以蘭閩說,遇見這個項目是幸運的,他在做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不是像許多人那樣,被開發商逼迫著,做著連自己也不齒的設計。
赭石色的陶土磚和淺灰的鋁板組成建筑的外表,厚實的墻體和深陷的陽臺對比,層次因此而加強,沒有輕浮的綴飾,就像一件成衣,經過精心的裁剪,有著得體的版型。喜歡CLASS外觀的人很多,當它突然出現
在望京,即刻被傳播開來,說它很北歐。那些并不購買而想看、來看的人不在少數,就像在它北側的獨院住宅慧谷根園當年熱銷時一樣,吸引了眾人的目光。看來,好看的建筑還是有人緣的。
蘭閩說,功能是絕對不能忽視的環節,整合功能空間是建筑師理應具備的能力,而形式設計的美丑是更要內力的。以“功能決定形式”為借口的丑陋建筑太多,功能不完善而自以為很美的建筑也不少。
功能與形式,最終如何判斷是否雙重完美呢?房子和車一樣,用了才知道,二者區別是,車子只要圈定了品牌,便會八九不離十,而房子不可預知的成分太多,便不是輕易可以下定論的。(文/曉笠)
形式主義
建筑之所以會變成垃圾,是因為建筑的靈魂被建筑師所誤解。建筑的靈魂不在于功能,而在于形式。建筑師花了太多的精力來關心人們將怎樣使用一棟建筑,其實太多慮了。有人喜歡坐在落地的玻璃窗邊觀賞風景,有人有恐高癥會離這樣的窗戶遠遠的。許多古董建筑存在了數百年,現代結構的建筑如果沒有地震沒有恐怖襲擊屹立個幾百年也不成問題,誰知道這幾百年里別人會怎樣使用這座建筑!據說十年以后網絡科技將使上班族在家工作,那時寫字樓將被改造成什么樣的功能?CBD會變成新型的住宅區嗎?百年前的火車站現在已經變成了大商場,教堂變成了圖書館,沒有什么能阻擋這種改變。如果拋開少數的使用者,對于一個城市而言,建筑的惟一價值在于它的形式,它為城市
的視覺印象提供了一個像素。丑陋的像素是一塊污漬,當99%的像素都是污漬的時候,城市就變成一個垃圾堆,那是怎樣巨大的一個垃圾堆啊。丑陋和新舊沒有關系,許多建筑才剛剛建成,穿著華麗而時尚的外衣,玻璃和鋁板折射出炫目的光彩,卻無法掩飾“形式”的丑陋,如同披紅戴綠的老鴇。當時尚的材料被更時尚的材料取代,流行的不再流行,光彩變得黯淡,失去了藝術的靈魂的建筑在世人的眼里終于變得丑陋不堪,更加可怕的是,這個過程在今天的時代只需要短短的幾年。建筑師們還活著就看到自己高大的作品被當做垃圾一樣地推倒,壽命還比不上幾百年前一座小廟的幾十分之一。
形式是建筑的靈魂。事實上自古以來就是如此。而現代的技術可以在相同的建筑外表下安排幾乎任何的功能,因而形式可以獨立于功能存在。一堆七扭八歪的白鐵皮堆在地上可以是一個博物館,而一個爬滿了管道的廠房一樣的東西也可以是一個博物館……形式已無法哪怕近似地反映建筑的性質,它獨立地對城市的外觀發生著作用,它決定了一座建筑藝術價值的大小。還有建筑師追求藝術的永恒嗎?永恒是建筑永存的理由,永恒的建筑即使不能永存也不會走入垃圾的命運。對于形式的設計是建筑師的工作中最具藝術特質的部分,形式的成果主要通過視覺來感知。形式包含視覺所能感受的一切東西,除了空間的構成以外,還包括構成空間的表皮,也就是常說的立面。立面原本是專業詞匯,后來被建筑師內部貶義化了,因為自從現代主義之后,建筑師把“裝飾”打入地獄,從此不會像古人那樣設計立面;又從后現代主義開始,學會把無原則的垃圾符號放在立面上表示文脈。其后的幾十年間,在建筑界對于立面只有兩種做法:一種是自認為大師的做法:不做立面;另一種層次要低一些:胡做立面。不論是哪種做法,堅持不懈的努力終于獲得了回報:一座城市成千上萬座價值幾千萬、甚至幾個億的建筑淪為垃圾,視覺的垃圾。僅僅因為那個日漸變得諱莫如深的詞語:形式。
除了形式,建筑沒有什么值得留戀,建筑師的成就也沒有什么激動值得向往。
形式之美還有原則嗎?藝術有規律嗎?想“用別人的錢實現自己理想”的人,應該仔細去想。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