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我國城市園林建設人工造作有余盎然生趣不足
admin
2003-08-30
來源:景觀中國網
園林建設是一個城市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孟兆楨在此間召開的“上海2003城市綠化國際論壇”上指出,目前我國一些城市的園林建設普遍存在人工
園林建設是一個城市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孟兆楨在此間召開的“上海2003城市綠化國際論壇”上指出,目前我國一些城市的園林建設普遍存在人工造作有余、盎然生趣不足的“流行病”。
孟院士29日在論壇的主題發言中認為,城市的實質首先在于作為人類聚居藉以生存的生活環境,園林建設的宗旨在于不斷滿足人們因脫離自然而產生的對自然環境物質和精神的需求,因此在城市建設中要盡可能地保持原生狀態的自然環境,尤其是山、水、土壤、空氣、植物,甚至城市的地形、地貌等。
例如濱水城市,其自然景觀就是河床、沙灘、礁石、灘涂以及相應環境下生長的江葦等濕生植物群落,如果很好地加以規劃保護,無疑就是城市中一道最自然的園林景觀。但我國有的濱水城市建設決策者就是看不到這種“自然美”,硬是將數公里長的自然景觀岸線拉直,變為人工石砌的岸壁直墻,再在岸邊規劃一些或方或圓的園林建筑、人工水池,使自然水岸景觀蕩然無存。
“這種化大地自然水景為人工硬材鋪裝的水景,不但耗費人力物力財力,更重要的是舍本求末。江河湖海都屬于大地景觀,氣勢磅礴,遼闊壯觀,面對大千世界玩弄人類的曲橋、亭榭、人工噴水池、花壇等雕蟲小技,不但與周邊環境不相稱,而且簡直是對大自然的褻瀆,矯揉造作,何美之有?”孟院士痛心地說。
對于時下城市建設流行的“幾通一平”的提法,孟院士也發表了不同看法。他認為,地形地貌也屬于一個城市的自然資源,蒼翠蔥蘢的坡谷可以調劑人工道路的平滯和呆板,平添自然生趣。而我國有的城市將市區寬廣平直的主干道一直延伸到近郊,所到之路,“剛直不阿”之路壓平了自然起伏的崗坡,逢山開路,遇水填平,把路旁自然逶迤、高低起伏的山林和水澤,變成了堤壩式的單面平坡,即使路邊點綴的園林設計再精美,也難以彌補破壞自然的缺憾。
孟院士認為,園林布置有“整型式”和“自然式”之分,除了特別莊嚴肅穆、具有紀念意義場所、城市寬廣平直的大道、大型公共建筑銜接部分等宜采用“整型式”布置外,城市園林在線形設計方面要更多地強調“自然式”布置,才能起到“以素藥艷”的作用。
例如街道兩旁的綠地不一定要強求對稱,路邊行道樹所在的綠帶在具有一定寬度的前提下,也不一定要排成等距;與其在車行道當中做寬綠帶,不如分散兩旁作為建筑前庭綠帶使用。城市的道路、廣場、建筑、路燈、電線桿等本身就是缺乏生氣的人為設施,如果再讓城市中的綠色也“中規中矩”,則很難讓人感覺到“回歸自然”。
每逢節假日,我國有許多城市還喜歡搭起精心設計的花架、或在地面上擺放各種造型的花盆,以美化環境、渲染節日氣氛,動則多少萬盆。針對這一流行的“城市美容法”,孟院士認為,城市花卉首先要變盆栽為地栽,并以宿根花卉為主,種植形式也宜以花叢式的自然種植為主。宿根花卉一次種植可持續生長,按季節開花,幾乎“一勞永逸”,可節約大量搬動盆花的人力和物力。
此外,孟院士還認為,目前在許多城市流行的“草坪”,也不一定要修剪得平平整整,矮生竹類、匍匐生長的藤類、多種野生花卉均可作為地被植物加以推廣種植。以大片花卉鋪滿自然起伏的坡崗,與苦心營造的花卉模紋圖案相比,會別有一番自然情趣。
我國城市園林建設的人工味太強,還突出表現在不顧自身環境特點和文化特色,盲目模仿國外建筑和景觀。孟院士指出,現在有很多城市拿出大片的土地搞“東方的日內瓦”、“中國的威尼斯”、“某地的塞納河”,提出要將城市建設成異國風光,將世界名橋集中于一個城市,興建世界橋梁博物館,大興歐羅巴建筑之風等,這些“崇洋媚外”的做法都是值得商榷的。
為期三天的“上海2003城市綠化國際論壇”由建設部主辦、上海市綠化局承辦,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近20位專家、以及國內20多個城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此次論壇。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