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的尷尬角色 名人故居:究竟該如何自處?
admin
2003-08-05
來源:景觀中國網
[img]/upload/news/200385135913311.jpg[/img][img]/upload/news/200385135924623.jpg[/img] 名人故居作為城市文化旅游
[img]http://www.36byz.com/upload/news/200385135913311.jpg[/img]
[img]http://www.36byz.com/upload/news/200385135924623.jpg[/img]
名人故居作為城市文化旅游非常有潛力的資源正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欄目組織了新華社播發的一組有關保護名人故居的稿件,希望能對我市的名人故居開發與保護工作有所啟發。
漳州許地山故居 被蠶食
盡管國家文物保護法明文規定,在城市發展建設時,對歷史史跡、文物、古建筑應加以保護,但被列為福建漳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許地山故居,卻依然沒有得到家鄉人的“善待”,在經過近3年的苦苦掙扎后,還是被舊城改造的推土機無情地“蠶食”了。記者曾三到漳州,目睹了許地山故居被開發商毀滅的經過。
位于漳州市薌城區新華東路管厝巷的許地山故居,是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愛國學者許地山早年隨父居住地。據《漳州文物志》記載,許地山故居建于1911年,占地800平方米,為兩層磚木結構住房,門前有小院。由于許地山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這里成為許多文人墨客懷古之地,1988年6月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0年7月,記者在漳州市采訪時得知,許地山故居正面臨被開發商拆除的命運,隨即與市文物管理部門的領導趕到許地山故居所在的漳州管厝巷,但見掩映在眾多古民居中的許地山故居十分醒目,帶有庭院的兩層樓的古屋雖然有些破舊,但還完整地保留著原有的風貌。當時,為了保護該文物建筑,漳州市文物管理處的工作人員正與開發商進行頑強的“狙擊戰”,省內外新聞媒體也連篇累牘地發表文章,為保留許地山故居呼吁。
然而,這一切并不能阻止開發商的開發步伐。2001年5月,記者第二次來到漳州管厝巷看到,許地山故居已被開發商夷為平地,故居所在地瓦礫遍地,小院內原豎立的市級文物保護標志也不知去向。在一片廢墟中,只有文物保護標志的基座殘留孤獨地立在那里。市文物局負責人心痛地告訴記者,開發商早在2000年前就已和市里簽訂了開發合同,不愿更改。在市政府有關領導出面協調下,開發商答應另選一塊地按原貌重建許地山故居,同時要求文物管理部門進行了細致的測繪,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
事隔一年多,記者日前第三次來到許地山故居所在地,這里已是高樓林立,昔日的管厝巷連同許地山故居早已被現代高樓所取代,而按原貌重建的許地山故居至今卻不見蹤影。
漳州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跡眾多。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含11個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1處、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00多處。然而,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文物古跡被破壞的現象也日益突出。據統計,舊城改造以來,漳州市已有4處市級以上文物單位被毀,70%的古街民居被夷為平地。許地山故居被拆除只是眾多文物被破壞的一個縮影。
福建省有關人士認為,出現這類情況,一方面暴露出文物保護法、城市規劃法等法律法規在執行方面的缺陷和不力,更表現出一些地方領導的短視行為和開發商對文物古跡缺乏保護意識。這個問題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天津修繕特色建筑 投入3個億
天津有歷史名人故居100多幢。近年,隨著城市建設提上日程并迅猛發展,這些名人故居雖然也曾面臨生存危機,但最終都基本保存完好。
“五大道”地區是天津名居名宅最為集中的地區,匯聚著英、法、意等各國風貌建筑230多幢、名人故居50余座。長2.08公里的睦南道兩旁就有名人故居22處。然而,“五大道”在修整前一度被貼上北洋政客、洋人買辦老巢的政治標簽,其歷史文化價值遭到漠視,激進的人甚至提議將其摧毀建高樓。
天津文物管理處研究員魏克晶介紹說,天津市成立了保護風貌建筑領導小組,組織協調全市風貌建筑的保護、管理、規劃、改造、置換等工作。政府較早意識到“五大道”蘊藏的歷史和現實價值,先后投資3億多元,對包括名人故居在內的特色建筑進行修繕等。
天津市從去年底開始啟動的1800億元綜合開發海河計劃,對兩岸分散坐落的不少名人故居構成潛在威脅。天津市政府責成有關部門對42平方公里開發范圍內的風貌建筑進行調查,要求按照不同等級、類別對名居名宅提出不同保護意見和方案。天津市計劃投資2000萬元,將1400平方米的李叔同故居整修復原。
“以前,建設拆遷指揮部文保意識淡漠,破壞、拆除了名居名宅后毫不心疼;現在,拆遷指揮部要拆要動什么地方,總是要先召集相關文保專家研究協商,對名居名宅進行合理的處理與開發利用。”天津河北區文物管理所所長、梁啟超紀念館館長呂淑芳深有感觸。
“小洋樓與名人故居已經成為天津建筑與文化的象征,其歷史與文化價值正在不斷被挖掘與擴大。”呂淑芳認為,天津正在用實踐證明: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并不矛盾。
在天津,1994年-2002年的“世紀危改”工程拆除了1518萬平方米危陋平房,而名人故居基本無損。今年,天津市內六區擬開工項目750萬平方米,拆除危陋房屋200萬平方米,而同時,李叔同故居、曹禺故居等業已納入整治修繕日程。
北京名人故居為何門前冷落?保護理念待改進
投資900萬元的于謙祠整治修繕工程近日正式開工,這是北京加大名人故居保護力度的又一重大舉措。但記者采訪中發現,北京對名人故居保護的力度雖有所加強,但保護理念還有待進一步改進。
北京作為遼、金、元、明、清幾朝古都,又是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古今名人云集,名人故居很多。據了解,北京現存近百處名人故居,其中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3處、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6處,另有18處名人故居被列為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很多名人故居還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北京名人故居保護工作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隨著城市開發熱潮的興起,北京許多名人故居也曾面臨被毀的厄運。但自北京申辦奧運成功后,人文奧運理念日漸深入人心,全市的文物保護工作得到了政府與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文化底蘊深厚的名人故居也得到了有效的保護。
近年來,北京不斷增加資金投入,在京的很多名人故居經過修繕后陸續對外開放。與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王府井大街毗鄰的老舍紀念館,由北京市文物局投資500多萬元修繕后,在老舍誕辰100周年之際對外開放,開館以來吸引了數以萬計的參觀者。位于北京珠市口西大街的紀曉嵐故居,在全國政協委員季羨林、羅哲文等文史專家和學者的呼吁下也得到了有效保護。經政府協調,老字號晉陽飯莊已從這座名人故居中遷出,修復后閱微草堂舊址將作為一處重要的文物古跡對外開放。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北京對外開放的名人故居,由于經營管理方式單一,宣傳不到位,故居內的陳列、展覽內容單調陳舊,缺乏時代性、趣味性,不能吸引廣大參觀者,所以大多“門前冷落”。
記者在徐悲鴻紀念館了解到,這里的參觀者月流量淡季只有3000人左右,旺季也就五六千人。老舍紀念館館長張文生介紹說,由于老舍的很多文章列入課本,所以在學生中影響面較廣,一些學校在寒暑假中組織學生到紀念館參觀學習。另外由于在國外有老舍研究會,偶爾也會有一些國外游客前來參觀。但總的來說參觀人數不多,少的一天只有五六十人,多的也就一兩百人。名人故居本身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但觀者寥寥,使它們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北京市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馬希桂認為,名人故居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它們如同一顆顆鑲嵌在北京城內的文化明珠,只有深挖其文化內涵,讓世人更多地了解和認識它們,讓其放射出應有的光芒,才是完整意義上的保護。如果僅僅像目前這樣簡單、粗放式地對外開放,并不能發揮名人故居應有的作用,其文化特征也將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消失,這對今后的保護是極其不利的。
杭州古都名人故居 在訴說
位于杭州市南山路清波門的一座老式花園別墅,是一代橋梁大師茅以升曾經居住過的地方。然而最近這里卻被裝修成咖啡屋開門迎客。
據原來住在這一帶的居民描述,這所黑瓦青磚的故居原先非常別致,幽深精巧的庭院,布滿青苔的圍墻,通體的清水磚,別有一番情致。然而,因為西湖南線整治工程的需要,別墅被政府以617萬元的價格整體拍賣了經營權。如今,坐在布置一新、環境優雅的咖啡屋里享受著西餐和咖啡的人們,已經淡忘了別墅以前的歷史了。
這樣的事件絕非特例。杭州是我國的七大古都之一、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近幾年隨著杭州舊城改造和西湖沿線改造工程的啟動,不少散落在杭州湖畔、街市里的名人故居卻在人們的視線中無聲地被毀損,乃至消失。清末重臣王文韶的故居木樓破損嚴重,多年失修;豐子愷故居因為拆遷而不復存在;戴望舒詩句中悠然延伸的雨巷如今早已是一片空地;而現代文人郁達夫的“風雨茅廬”則搖身一變成了“橫河派出所”辦公地;位于孩兒巷98號的陸游小樓古宅,差一點因為一所中學的擴建和改造而被夷為平地,之后因為媒體和文保專家的聯合呼吁,才得以幸免于難……
據杭州市文物保護部門不完全統計,杭州擁有名人故居(舊居)100多處,大多位于西湖邊的南山路、北山路等“風水寶地”上,或者位于老城區內。對于商家來說,這些地段真可謂寸土寸金。但除了30多處列入文保單位的故居得到較好保護外,其他故居大都面臨著被毀損的危機。
名人故居在歷史名城的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失去老房子的城市只能是一座蒼白的軀殼。拿杭州來說,如果沒有它們,杭州近代史和近代西湖建筑就不會那么豐富多彩。幸運的是,政府官員正在看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性。近幾年來,杭州市相繼投巨資修復了夏衍故居、胡雪巖故居等一大批名人故居,其中耗資5500萬元、占地10.8畝的“清代巨商第一宅”———胡雪巖故居自修復開放兩年來,每日游人如織、門庭若市,已成為記載杭州悠久文化歷史的一個標志和杭州城的又一大新景觀。此外,蓋叫天故居和都錦生故居也將在今年10月隨著西湖西線整治工程的結束而修復亮相。
①位于福建省漳州市管厝巷的許地山故居原貌(資料照片)。
②2001年拍攝的正被開發商拆除的許地山故居。
③2003年,許地山故居已被現代化的高樓取代,昔日建筑蕩然無存。
發表評論
熱門評論
相關資訊